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知识窗 > 快乐阅读

美术馆里的党史课开讲啦!



    美术馆里的党史课开讲啦!

    诗可以言志,歌可以咏怀,那么美术呢?它没有文字,没有声音,但它却是人类创造出来的最活跃、最生动的表达。“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百年来,祖国山河的可喜变化,最直观地表现在美术创作之中。美术工作者们“以史为魂”,用画笔记录百年巨变,描绘百年党史。来吧,少年的你,红心向党,沿着经典的美术作品再探党史的瞬间,可泪目,可开怀,更要奔跑着向前!

    《启航——中共一大会议》

    何红舟、黄发祥(油画,2009)

    1921年夏天,中共一大会议在上海开幕,后由于受租界密探干扰,与会人员不得不分批转移至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继续议程。何红舟、黄发祥联袂创作的油画《启航——中共一大会议》还原了这一史实。几位代表人物矗立在船头清晰可辨,画面中心的毛泽东回首眺望,显得意气飞扬。脚下的湖水、压顶的乌云与远处的曙光形成鲜明对比,暗示环境险恶而革命无畏。时隔百年,那艘红船成为革命的源头象征;那份红船精神也指引着代代国人奋勇向前。

    《唤起工农千百万》

    方增先(油画,1968)

    中共一大会议后,毛泽东去往安源路矿开展革命动员,油画《唤起工农千百万》真实再现了这一事件。作品中人物造型写实,表情与动作张力十足。聚焦光源的白色衣服及攥紧的左拳表现了青年毛泽东的灯塔形象,体现出“唤醒”与“引领”的主题。虽说使用的是油画材料,但画家分明摒弃了厚积式的油画方法而换以“薄涂”,并在画面左下角盖了写有标题的印章,旁边写了题跋。别出心裁的组合使这幅作品在近现代美术史上独树一帜。

    《我认的主义一定是不变了》

    文国璋(石版画,1978)

    “我认的主义一定是不变了,并且很坚决地要为它宣传奔走!”二十岁出头的周恩来如是说。当年留学法国的他一面勤工俭学,一面探求救国真理,最终确立了对共产主义的崇高信仰。石版画《我认的主义一定是不变了》记录的正是以其为代表的一代革命者的青春年华:“献给历次革命受难者”的纪念墙前,一字排开的两组主体人物身姿挺拔;献花者微躬的背影巧妙连缀着画面。而石材特有的颗粒感和层次感更投射出他们栉风沐雨的情怀。

    《人民英雄纪念碑·南昌起义》

    萧传玖(浮雕,1958)

    1927年8月1日,中共中央临时中央局发动南昌起义以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迫害。整个战斗从凌晨开始,持续四个多小时,消灭守军三千多人,缴获大量武器,取得了空前胜利。雕塑家萧传玖从一位年轻指挥员向战士们挥手宣布起义的时刻入手,刻画了二十一名普通人物。这里面有士兵,有百姓;有的仰望前方,有的只露背部……安静的画面延展着动态的可能,一盏马灯更巧妙彰显了光明的信念。南昌起义的浮雕是革命的丰碑,也是新中国力量的记述。

    《南泥湾》

    靳之林(油画,1961)

    听过《南泥湾》的歌,见过《南泥湾》的画吗?画家靳之林选取南泥湾军民开荒时的小憩场景,有肤色黑红、衣着质朴的老农,有身穿军装的指导员,有专心读报的少年……“生产”、“战斗”、“学习”的主向标明确。画面背景以S型构图呈现,远方有窑洞暗示环境恶劣,袅袅烟气呈现出升腾的活力;色彩以相对温暖的金黄为主,光影淡化却非常动人。该作品还原了从“烂泥湾”到“好江南”的垦荒图景,实现了宏大题材与寻常角度的完美契合。

    《北疆卫士》

    王朝相、杨冰莉、程建利(油画,2018)

    “和平”是时代的主旋律,却离不开边防军人的负重前行。长达数千公里的中蒙边境线上,日常巡逻的“北疆卫士”骑着马,握着枪,开着雪地摩托。他们常年驻守于此,对刺骨的寒风与及腰的大雪司空见惯,连战马都记得要纵身跃过壕沟。这些平凡又不平凡的瞬间定格在油画《北疆卫士》中,黑白结合、虚实相间,既有西方画的“写实”,也不乏中国画的“意象”,进出强烈的视觉震撼和精神启迪。此作品由三位画家合作而成,三联画的形式各自独立又串联成篇,完美地演绎了国防军事的美术题材。

雷晶晶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