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花开得那么好
春天,花开得那么好
1
少时的春天,不用看竹外桃花,也不用看关不住的红杏,因为老师一定会在春来时教我们背诗。
只有那个时节上,老师痛彻心扉地重复“一年之计在于春”才特别有感染力,其分毫不差的应时与庄严,一度赶超“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因为后者要慢吞吞地从“青青园中葵”起,而“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瞬间就干净利落地定了乾坤。
在那时,我们就知道,春天伊始。
2
不管是鸭先知的,还是人间草木先知的,春天都不管不顾地来了。
那时太小,我们没谁在意樱杏桃梨次第开的顺序,不关注万紫千红是不是春,只是因为冷冬过去,能更畅然地旋风式奔跑在天地间,早将一年之计抛掷在了脑后。一个个风筝争先恐后地从我们手中飞起时,说不定会想起一句书上的“草长莺飞二月天”。
春日迟迟,卉木萋萋,牧童的牛们集体吃草,正应了那句“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
3
到能懂“二月春风似剪刀”,觉出“拂堤杨柳醉春烟”,就已经大一些了。眼睛里能有发芽的、开花的植物,连一贯板着脸的常青植物,我们都能看到它枝条上抽出的新绿。
之前的春天看着大孩子们忙碌着采茶,挖蕺(ji)菜和蕨菜,那时他们一个个眼睛长在天上,睥(pi)睨(ni)着围观的我们,眼角眉梢都是“你们哪里懂”。
如今,他们年级上升,得在课堂里好好关着,终该我辈英豪傲视群雄了。谁知放学后,他们整齐地背着书包,指着我们篮子里的野菜,轻飘飘地说:“这些有毒。”
4
和挖野菜一样幻灭的,还有语文书上的春耕。我们地里的庄稼一直长着,根本没有课本插图上大规模劳作的场景。我最多能参与的就是在菜园子里种菜和种向日葵,而那些小苗是爷爷早就育好的,我们难以大展身手。
多年以后,我到了北方,见着黄河破冰、冻土萌芽,和语文书的插图一样,一马平川的土地上一大拨人在劳作。那时,才很清晰地知道了“中国地大物博”是指什么。
5
也有能跟着书上讲的时令走的,比如春蚕。
我同桌课后养仓鼠当宠物,我们家里一年养三季蚕,所以我很小的时候就天天和蚕打交道了,添桑叶、捡蚕沙、挑老蚕、摘茧子。
于是,挑“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的刺,有桑有蚕家的小孩子,自然抓去侍弄蚕,哪里能眼睁睁地让他们去学种瓜呢?
6
不知是年少里的春天很短,还是春天里的年少不长,很快,自己也到了指着别人篮子里的蕺菜和蕨菜摇头的年纪。
春天就在路两边,却不似年少时那般荡漾在心里,我们齐刷刷地期待夏天,期待毕业,期待新的开始。连偶然说起“烟花三月下扬州”,说起“聊赠一枝春”,想的都不再是时令,而是谁和谁下扬州,谁赠谁一枝春。
7
当年读书时,多少人恨李煜(yu)不争气,军事迷的男生们在语文课堂上指指点点地替他排兵布阵,甚至有玲珑的同学写他被武侠人士救出行走江湖的故事。
很多年过去,我们长大成人,故乡的一年只剩春节的假期。每年正月初那段时间,这个被我们忘记了的李煜,就会隔着历史的长河出现在很多人的屏幕上。
没谁敌得过他,“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权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