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知识窗 > 快乐阅读

成语中的音乐故事



    成语中的音乐故事

    四面楚歌

    项羽和刘邦原来约定以鸿沟(在今河南荣县境贾鲁河)东西边作为界限,互不侵犯。后来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规劝,觉得应该趁项羽衰弱的时候消灭他,就又和韩信、彭越、刘贾会合兵力追击正在向东开往彭城(即今江苏徐州)的项羽部队。终于布置了几层兵力,把项羽紧紧围在垓下(在今安徽灵璧县东南)。这时,项羽手下的兵士已经很少,粮食也没有了。夜里他听见四面围住他的军队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惊地说:“刘邦已经得到了楚地吗?为什么他的部队里面楚人这么多呢?”说着,项羽心里已丧失了斗志,便从床上爬起来,在营帐里面喝酒,并和他最宠爱的妃子虞姬一同唱歌。唱完,他直掉眼泪,在一旁的人也非常难过,都觉得抬不起头来。虞姬自刎于项羽的马前,项羽英雄末路,带了仅剩的兵卒至乌江,最终自刎于江边。

    因为这个故事里面有项羽听见四周唱起楚歌,感觉吃惊,接着又失败自杀的情节,所以以后的人就用“四面楚歌”这句话,形容人们遭受各方面攻击或逼迫的人事环境,而致陷于孤立窘迫的境地。

    人琴俱亡

    我国东晋时期著名的大书法家王羲之有七个儿子,其中王子猷(即王徽之)和王子敬(即王献之)兄弟二人自幼形影不离,感情很好,后来都病得很重。王子敬病死后,王子猷前往他家吊丧。走进灵堂后,他先坐在灵床上痛哭,当看见弟弟生前所弹的琴放在一旁时,便触景生情,取过琴来弹,却始终调不好弦。于是,他把琴摔在地上,悲伤地说道:“子敬啊子敬,你的人和琴都死了。”过了一个多月,子猷也去世了。

    这句成语是说人和琴都没有了,后来用以表示看到故友的遗物悼念死者的悲痛心情。

    高山流水

    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惊道:“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身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高山流水”最先出自《列子·汤问》,传说俞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音。两人因此成为知音。钟子期死后,伯牙万分悲痛,弹了一首《高山流水》后挑断琴弦,从此不再弹琴。

    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或知己。

    阳关三叠

    《阳关三叠》是唐代著名琴歌,中国十大古琴曲之一,以王维诗《送元二使安西》为词:“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因诗中有“阳关”、“渭城”两地名,故又称为《阳关曲》、《渭城曲》,全曲曲调纯朴而富有激情,略带淡淡的愁绪,以同音反复作为结束音,强化了离情别意及对远行友人的关怀,与诗的主题十分吻合。“阳关”也成为送友酬唱的代名词。三叠指的是全曲三段基本上是一个曲调变化反复三次。

    滥竽充数

    古时候,齐国的国君齐宣王爱好音乐,尤其喜欢听吹竽,他手下有300个善于吹竽的乐师。齐宣王喜欢热闹,爱摆排场,总想在人前显示做国君的威严,所以每次听吹竽的时候,都是叫这300个人在一起合奏给他听。

    有个南郭先生听说了齐宣王的这个癖好,觉得有机可乘,是个赚钱的好机会,就跑到齐宣王那里去,吹嘘自己说:“大王啊,我是个有名的乐师,听过我吹竽的人没有不被感动的,就是鸟兽听了也会翩翩起舞,花草听了也会合着节拍颤动,我愿把我的绝技献给大王。”齐宣王听得高兴,不加考察,很痛快地收下了他,把他也编进那支300人的吹竽队中。

    这以后,南郭先生就随那300人一块儿合奏给齐宣王听,和大家一样享受着优厚的待遇,心里得意极了。

    其实南郭先生撒了个弥天大谎,他压根儿不会吹竽。每逢演奏的时候,南郭先生就捧着竽混在队伍中,人家摇晃身体他也摇晃身体,人家摆头他也摆头,脸上装出一副动情忘我的样子,看上去和别人一样吹奏得挺投入,还真瞧不出什么破绽来。南郭先生就这样靠着蒙骗混过了一天又一天,不劳而获地白拿薪水。

    可是好景不长,过了几年,爱听竽合奏的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闵王继承了王位。齐闵王也爱听吹竽,可是他和齐宣王不一样,认为300人一块儿吹实在太吵,不如独奏来得悠扬逍遥。于是齐闵王发布了一道命令,要这300个人好好练习,作好准备,他将让300人轮流来一个个地吹竽给他欣赏。乐师们知道后都积极练习,想一展身手,只有那个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惶惶不可终日。他想来想去,觉得这次再也混不过去了,只好连夜收拾行李逃走了。

    对牛弹琴

    战国时代,有一个叫公明仪的音乐家,他能作曲也能演奏,七弦琴弹得非常好,弹的曲子优美动听,很多人都喜欢听他弹琴,人们很敬重他。

    公明仪不但在室内弹琴,遇上好天气,还喜欢带琴到郊外弹奏。有一天,他来到郊外,春风徐徐地吹着,垂柳轻轻地摇着,一头黄牛正在草地上低头吃草。公明仪一时兴致来了,摆上琴,拨动琴弦,就给这头牛弹起了最高雅乐曲——“清角之操”来。老黄牛却在那里无动于衷,仍然低头一个劲地吃草。

    公明仪想,这支曲子可能太高雅了,该换个曲调,弹弹小曲。可老黄牛仍然毫无反应,继续悠闲地吃草。

    公明仪拿出自己的全部本领,弹奏最拿手的曲子。这回呢,老黄牛偶尔甩甩尾巴,赶着牛虻,仍然低头闷不吱声地吃草。最后,老黄牛慢悠悠地走了,换个地方去吃草了。

    公明仪见老黄牛始终无动于衷,很是失望。人们对他说:“你不要生气了!不是你弹的曲子不好听,是你弹的曲子不对牛的耳朵啊!”最后,公明仪也只好叹口气,抱琴回去了。真是自找没趣。对牛弹琴比喻对不能理解的人白费口舌、力气。现也用来讥笑说话不看对象。

    焚琴煮鹤

    焚琴煮鹤意思是把琴当柴烧,把鹤煮了吃。来源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引《西清诗话》:“《义山杂纂》,品目数十,盖以文滑稽者。其一曰杀风景,谓清泉濯足,花下晒裨,背山起楼,烧琴煮鹤,对花啜茶,松下喝道。”

    焚琴煮鹤比喻糟蹋美好的事物。

甜甜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