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一秒有比较
要衡量一个人跑得快不快,我们就要说他的速度是多少米每秒;要衡量水管的水流得快不快,我们就要说它的水流量是多少立方米每秒。在生活中,我们免不了要用每小时、每分钟、每秒发生的事来对世界进行衡量,现在就来一起认识认识这些专业术语吧。
谁走得更快
有一天,小胖声称自己比哈利波波走得更快,大家纷纷表示不信。小胖拿出了自己的运动手表,上面显示小胖昨天一共走了两万多步。
小胖得意地问波波:“你呢,你昨天才走了一万步吧?我说我的走路速度比你更快吧。”
结果大家纷纷提出反对,因为小胖昨天用一整天的时间走了两万多步,而哈利波波才走了两个多小时。如果要比谁走得快,那一定要加上时间的概念,得出他俩走路的速度分别是多少米每秒,这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在运动会上,跑步的距离都是一定的。比如百米赛跑,所有人跑的距离都是一百米,最后比的是跑完一百米所用的时间,这实质上比的就是速度:用的时间越少,速度就越快;用的时间越长,速度就越慢。牙买加著名短跑健将博尔特创造了这个项目的世界纪录,他的速度超过10米/秒。
谁的操作更厉害
诺贝儿和小白一起玩儿《星际争霸》,虽然小白拼命抵抗,但还是输给了诺贝儿。
赛后,诺贝儿逢人便吹嘘自己的操作多么厉害,小白却不承认:“我觉得我的操作比诺贝儿更厉害,只是战术上被他针对了而已。”
双方各执一词,大家也不知道到底谁的操作更厉害一些。诺贝儿为了证明自己的实力,从网上下载了一款分析软件,分析了一下自己和小白对战的录像。
分析完后,诺贝儿指着一个叫作APM的参数说:“看看,铁一般的证据,证明我的操作比小白厉害。”
大家看了一眼,诺贝儿的APM是130多,而小白的APM只有80多。果然是诺贝儿的操作更厉害。
在传统的电子竞技游戏中,衡量一个选手操作水平的重要标准就是看他每分钟进行了多少次操作,称为“每分钟操作数”( Actions Per Minute),简称为APM。通常来说,一个选手的APM越高,说明他每分钟进行的鼠标点击和键盘操作数更多,操作水平也就更高。
唱歌要掌握节奏
哈利妞妞很喜欢唱歌,而且觉得自己的歌唱得很好。但是虫苹果总是说哈利妞妞唱歌的节奏不对,不是太快就是太慢。
哈利妞妞为了印证虫苹果的说法,回家拿妈妈的手机试了试。妈妈的手机里有一款唱歌软件,不仅能录下自己的歌,还能分析自己唱歌的各种数据。
经过仔细对比之后,哈利妞妞发现自己唱歌的BPM和原唱的BPM很不一样。这个BPM究竟是什么呢?
BPM其实是Beats Per Minute的简称,它的意思是每分钟的节拍数,一般歌曲的BPM都在40到240之间浮动。如果想保持和原唱接近,那么对BPM的掌握是很重要的。
谁的输出更高
班上的男生一起玩儿游戏,大家齐心协力,打败了游戏关底的恶龙,拿到了丰厚的奖励。小白开心地说:“终于打过啦!要不是我加血加得及时,还不知道要打多久呢。”
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但是究竟谁对恶龙输出的伤害最高呢,这就有一番争论了。最后的办法就只有比较游戏数据。
在这个例子中,比较起来非常简单,只需要比较谁的伤害量最高就行了。但是如果大家不是在同一时间一起玩儿的,那要比较谁的输出最高就不容易了。因为每个人所在的队伍不一样,所以战斗时间和参战人数都不一样,比较伤害量是毫无意义的。这种情况下,要看谁的伤害最高,就要比较DPS了。
所谓DPS,就是每秒造成的伤害(Damage Per Second)。无论战斗环境是怎样的,比较平均一秒钟的时间里,谁的伤害量最高,这才是最科学的比较方法。
24帧是什么意思
啥利妞妞和爸爸一起出去看电影,她听爸爸说电影都是24帧的。这个说法她从没听说过,于是回去请教哥哥。兄妹二人在网上查了一番,终于明白了这个意思。
无论是电影电视,还是计算机显示器,其实播放的都是一幅一幅独立的图片,只不过播放得特别快,人的肉眼看不出来,于是就成了连续的图像。以电影为例,电影每秒会快速播放24张图片,我们就说电影的每秒传输帧数(FramesPer Second)是24,所以我们说电影是24fps,通常简称为24帧。
FPS实际上也就相当于计算机的刷新率,当你用计算机刷新的时候,每秒钟能刷新多少次,我们就说它的刷新率是多少赫兹(Hz),这个单位实际上就相当于多少次每秒。当刷新率太低时,我们肉眼都能感觉到屏幕的闪烁、不连贯,这就非常影响我们对图像的观感了。
摘自《天天爱学习·数学》20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