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知识窗 > 快乐阅读

香港——美食的天堂(下)



    避风塘里吃炒蟹

    什么是避风塘?当然是可以躲避大风的地方。如今的香港是个现代化的海港城市,可很早以前,香港就是个小渔村。最早的避风塘在香港的铜锣湾,每到台风来临,渔民们就把船停到避风塘。由于台风的原因,几天不能出海捕鱼,渔民只能吃剩下的海鲜,当时又没有冰箱冰柜,主妇们只能用油炸的方法来烹调海鲜。这样的海鲜别有风味,慢慢流传开来,成了渔家菜的特色。于是,很多渔民干脆在船上开起了饭馆,逐渐形成了避风塘菜系。

    有一位喜欢研究美食的喜叔,他在油炸的海蟹中加入辣椒、蒜末和豉油,做出了很受食客欢迎的避风塘炒蟹。随着铜锣湾的船上饭馆越开越多,垃圾污染了海水,当时的香港政府叫停了船上饭馆。喜叔和其他饭馆老板一样,只得上岸摆摊,他开了家喜记饭馆,专门做避风塘炒蟹。喜记饭馆外表很不起眼,桌椅板凳也很简陋,但是吸引了很多人,被香港人称为“明星食堂”。饭馆的墙上有很多大明星在此用餐留下的纪念照片。

    其实在香港,经营避风塘炒蟹的饭馆很多,但喜记饭馆一直坚持传统的烹调方法。正宗的避风塘炒蟹绝对不会放面包糠,或者用生粉裹住螃蟹油炸。螃蟹要直接油炸,蒜香油才会和蟹肉充分结合。炒蟹要用大个儿的海蟹,不按具体重量计价,而是分大、中、小计价。炒蟹的蒜蓉和豆豉都要用油浸上一天,烹调时加入姜、葱和云南野生指天椒。炒蟹时,先将海蟹斩成块在油中炸香,再在锅中加入调料一起爆炒,这样炒出的蟹肉格外入味。

    上桌时,炒蟹盘中油色红艳艳的,金黄的蟹肉闪着光,葱蒜等配料覆盖在蟹壳上。看够了,再闻一闻,蟹肉香、蒜香、辣椒香等各种香气混为一体,让人直咽口水。喜记的炒蟹,有微辣、小辣、中辣、大辣和巨辣之分。香港人本不怎么吃辣,只有避风塘炒蟹是个例外,一定要辣得够劲儿才痛快。

    本地小吃“三剑客”

    除了大菜,香港本地的街头小吃也很多,最受欢迎的就是咖喱鱼蛋、鸡蛋仔和碗仔翅。

    弹牙的咖喱鱼蛋

    咖喱鱼蛋也叫咖喱鱼丸,是香港最火爆的街头人气小吃,每年有超过13亿粒咖哩鱼蛋被吃掉。

    咖哩鱼蛋是用便宜的鲨鱼肉做成的,价格像味道一样诱人。把鱼丸炸成金黄色,再加入辛辣的咖喱和香浓的椰浆一起炖煮。吃的时候用竹签穿起来,再按口味蘸上辣酱或甜酱,咬一口鲜美香脆,特别弹牙。

    现在售卖咖哩鱼蛋的店很少有自制鱼丸的,都是在批发市场取货,好不好吃的关键就在蘸酱的调制。

    香喷喷的鸡蛋仔

    如果要问香港小朋友最喜欢的街头小吃是什么,又甜又香的鸡蛋仔一定排在首位。

    20世纪50年代,鸡蛋仔就在香港街头出现了。当时,一些杂货店每天都有一些待售的鸡蛋破裂。有个聪明的店老板舍不得扔掉这些碎鸡蛋,就把它们收集起来,加入面粉、糖和牛油,放在模具中烘焙成小饼出售。没想到这样的小饼还挺受欢迎,店老板干脆把模具设计成小鸡蛋的样子,为这种小饼起名为鸡蛋仔。鸡蛋仔很快就被推广开。一份美味的鸡蛋仔应该是外皮焦脆,里面是软化的面粉团,奇妙的口感加上浓浓的鸡蛋味,吃完一份一定会忍不住再要一份

    不再残酷的碗仔翅

    碗仔翅也是香港常见的街头小吃之一。香港有钱人一直都有吃鱼翅(鲨鱼鳍中的软骨)的习惯,但早年普通人吃鱼翅的机会可不多。有的小贩就低价买些零散的鱼翅,俗称“翅头翅尾”,再加入冬菇、木耳、猪肉丝、高汤、味精,最后加入马蹄粉(用荸荠制作的一种食品),熬煮成浓汤、碗仔翅算是鱼翅羹的山寨产品,吃的时候,还要加入胡椒粉、醋、麻油等来调味。

    现在的碗仔翅一点儿鱼翅的成分都没有,取而代之的是粉丝,有时会加些鱼肉。小编觉得这样太好了,鱼翅这种残酷的美食,早就应该从餐桌上消失才对。

    逐渐消失的香港美食

    随着城市的发展,每个地方都会有美食新贵诞生流行,也有些美食因为各种原因销声匿迹,成为人们记忆中的美食。

    飞来飞去的飞机榄

    飞机榄就是甘草橄榄,是用甘草等药材和盐腌橄榄做成的蜜饯,藏很久也不会变坏,甘草味浓,对治疗咽炎和咳嗽都有效果。

    如今,甘草橄榄只要仔细找还能买到,真正绝迹的是飞机榄正宗的贩卖方法。从前的香港没有这么多高楼大厦,大家住在四五层高的唐楼里。唐楼每层都有一个大露台,晚上大家可以在上面乘凉。小贩在街上叫卖飞机榄时,愿意购买的人就会喊住小贩,站在露台往楼下投钱,小贩就把飞机榄抛上露台。于是,总是划过夜空的甘草橄榄渐渐有了“飞机榄”的名字。除了飞来飞去的飞机榄,有的小贩还会一边伴奏一边唱歌来卖、大家脑补一下这个画面,还真是蛮有趣呢

    筋道的竹升面

    竹升就是大竹竿,竹升面是一种用大竹竿压打面团做成的面食。压打出来的面一定要软硬适中,太细会使面条没弹性。通常的手搓面处理后,要用竹升压打1.5到2小时。做竹升面要有力气,不用水而是用鸡蛋和面,然后放台上由师傅用炙竹竿压打面团,有时甚至要骑在竹竿上。

    和好的面切成面条,筋道的竹升面配上用大虾熬的高汤,好吃得能把舌头吞下去。竹升面现在在香港还能找到,但是因为年轻人不愿意学这门手艺,竹升面已经面临失传了。

巧诗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