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眼看世界稚笔书成长——童一童的写作经历
非常学生小档案
姓名:童一童
学校:浙江省杭州市江南实验学校六年二班
性别:和爸爸一样
出壳日期:1999年8月1日(非常特别的日子吧)
爱好:看书、旅游、游泳、羽毛球、英语
性格:100%多变
写作经历:三年级开始在《少年作家报》、《小学生·快乐新读写》、《课堂内外·创新作文》、《快乐作文与阅读》、《青年时报》等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10多篇;获浙江省第四届“少年文学之星”二等奖、杭州市中小学生“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征文比赛优秀奖等
近期愿望:晋级“希望之星”英语比赛浙江省总决赛(爸爸答应买iphone4哦)
元期目标:高中考上杭二中(妈妈注:送表姐上学时被杭二中的校园氛围倾倒)
一童小作品
日本印象(连载一)
飞机降落的时候已经是当地时间晚上九点多了,这里是我们中国枕边的国家——日本的大阪市。第一次来到异国他乡,心情格外激动。大阪没有我想象中那么富丽堂皇,街上没有华丽的霓虹灯闪烁,扑入眼帘的是低矮的房屋、整洁的马路,空气很干净清新。我和妈妈跟着旅行团在日本游玩了六天,走了三个县(日本的“县”相当于中国的“省”)八个市,行程一千多公里,让我对日本有所了解,领略到了异国的民族风情,感触颇多。
穿在日本——悠悠古典味
第一眼看到当地导游,就觉得跟国内的导游形象有些不同:一身洁白的衬衫加长裤,手里还拎个黑色公文包。带团游玩的几天时间里,他一直都这么正式穿着。我看到公共场合的日本男人,几乎都是这样一身打扮,非常端庄。导游是在日本呆了十年的中国人,他这样也算是入乡随俗了吧。
妇女们的穿着就比较花样繁多了。我们到日本的第三天,在京都市观看了精彩的和服表演。和服在日本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与我们中国的旗袍相媲美。和服的颜色非常鲜艳华丽,背上还系着一个“包袱”,听了导游的介绍才知道,背上“包袱”系紧的妇女是已婚的,系成蝴蝶结样的则是未婚。脚上穿的是木屐,“咯吱咯吱”踩着小碎步;头上扎着发髻,浓妆艳抹的,整体显得古色古香,华丽中带着古典。穿和服的时候身上要先裹上好几层布,厚厚的一共有十多公斤重呢。嗬,穿和服可真不容易!遇到重要的节日,现在的日本妇女还会穿上和服,但是我们平常看到有些像和服样子的往往都只是浴衣。那天我们到了常滑市,正好赶上这个城市的节日,傍晚后开始放烟花,街上拥满了出来看烟花的人群。只见妇女们大多穿着浴衣,乍一看还以为是和服呢,左一系右一绑的,颜色也很鲜艳,很有特色。
吃在日本——让舌尖起舞
日本是人口平均寿命最长的国家,这跟它的饮食有一定关系吧。日本人爱吃生、冷、鲜,宾馆早餐提供的都是冰牛奶、冰果汁,饭店里一般都只准备冰水,想要泡热茶喝的话得事先和饭店打好招呼。日本有一种独特的传统食品,一粒粒黄色的豆子装在小盒子里,吃前要先用筷子不停地搅拌,直到捣出黏稠的丝来。它的样子看上去很不美观,还有一股刺鼻的怪味,我们尝了尝,黏黏的,谁都吃不惯,但据说它有清洁血管的显著作用呢,这种保健食品就是——纳豆!
日本人常吃定食,就是每人一份的食物,一般会有面食和米饭,小菜都装在精致的碟子里,几个碟子装在一个精美的食盒里,看着心情就好,好看又好吃。日本的米饭非常好吃,松松软软,嚼起来甜丝丝的,多嚼几下,你会觉得你的舌尖在跳舞!
到了日本,最想品尝的就是著名的生鱼片了。我们那天专门要了一条“船”(装生鱼片的船形容器,长度40—50厘米左右),里面有最新鲜的龙虾、扇贝、鲷鱼、海虾、三文鱼、海螺、鱼籽等等,蘸点芥末和醋,将粉红色的鱼片放进嘴里,既细腻又嫩滑,美味入喉,满口留香。说到鱼,日本的早餐里一定也有它的身影,最多的是烤着吃,一股香味窜进你的鼻孔,令你垂涎三尺。
日本的食品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贵,尤其是农作物。一碗拉面要3000多日元(合人民币250元左右),水果是论个卖的,一个苹果就卖十几元人民币,特别是西瓜,一个大概需要人民币200元左右,一般人都只是一牙牙地买。因为西瓜太贵,日本人甚至发明了量西瓜的仪器,便于平均切割。虽然贵,但确实非常好吃。自助餐的时候上了西瓜,吃得我欲罢不能呢!听导游说,到了日本不品尝一下玉米会很遗憾,妈妈特地在市场里买了个大玉米,回到宾馆放进水壶里煮熟,喷香扑鼻,比糖还要甜呢!
打开宾馆电视,正播放一个厨艺大比拼的节目,只见几个三五年级的小学生在做菜,有的身高够不到灶台,脚下还踏着个小板凳,做鱼做虾做面食的都有,菜品好看极了,可谓色香味俱全吧。看来,美食真是这里的传统啊!
点评:
童一童的《日本印象》共有六个部分,还剩”住在日本”“行在日本”“购在日本”“玩在日本”四个部分,我们
将在接下来的几期里陆续刊登,请大家期待一个同龄人在日本的见闻经历哦!说实话,我们大人看了都觉得很长见识呢!
一童写作经
关于写作这件事
写作,往往让很多小学生为之苦恼。然而,你只要甩开书本,随心所欲,用玩电脑时那百分之一百二十的激情去写,我手写我心,这文章定能征服所有人(考试时请勿模仿)。
随着兴趣充实你的书桌和书柜
本人年纪不小,但就是童心未泯。书柜里摆的除了儿童文学,就剩些作品集啊、科普类什么的了。几本《莎士比亚戏剧选》、《百万英镑》等,妈妈已经给我买来好久了,但拆都没拆开过。本人对那经典名著没啥兴趣(第二次请勿模仿),不适合读特深奥的书。值得一提的是,我有很多特棒的杂志和报纸,几年下来,不计其数的杂志快把书柜压垮了。我妈妈是个“购书狂”,而我是个“书痴”,每天睡觉之前都要捧着一两本书,迟迟不肯关灯。
你爱看的书,也直接影响着你的文风。记得我痴迷于《森林报》时,曾写出了一篇笔调轻快而引人入胜的文章《猫日记》;看了《小尼古拉绝版故事》,就写出了一篇幽默不动声色而含义深刻的《放学路上》。换句话说,看什么书,经历什么事,就写得出什么文章。
信心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记得低年级的时候老师要求每天写一句话,什么限制也没有。然而,即使面对小小的”一句话”,我也是经常瞪着本子上几根恼人的线条,脑中一片空白,左翻翻、右摸摸,始终挤不出一个字眼来。直到——三年级时,我发表了第一篇文章《我眼中的蜗牛》。这是因为我花了好几天时间去仔细观察蜗牛,所以写出来的文章生动传神,不落入俗套。文章的发表让我信心倍增,从此一发不可收,再也不怕写话、写文章了,这也算是我写作成长过程中的里程碑吧。
凤头 猪身 豹尾
要说写作还有什么诀窍的话,“凤头、猪身、豹尾”这句话是再合适不过的了(这可是我老师传授给我的秘籍哦)。
“凤头”指的是开头要精炼、美观、耐人寻味。比如我在《外婆的养生秘籍》一文中是这样开头的:外婆已经年过花甲,身体说不上硬朗——走起路来颤颤巍巍,当外婆用她那青筋暴起、满是皱纹的手慢吞吞地提起热水壶时,我真担心水壶会从她颤抖不止的手上滑落。
“猪身”指的是内容要丰满,细节描写细腻,可以设计情节一波三折,跌宕起伏。但要注意的是详略得当,要是每个情节都描写得极其细腻,相信你一定会倒胃口的。
“豹尾”则有点难以做到,指的是结尾不仅要呼应开头,还需要突出主题,雄健有力。
当然,文章的题目也很重要,可以是“诙谐幽默版”的,可以是“意犹未尽版”的,也可以是“抒情浪漫版”的,《搭树屋三乐章》、《乡间礼物》、《咱班的“四大天王”》、《日本印象》,这些题目是不是很吸引你呢?
爸爸妈妈的评价:
说男孩子对语言的学习能力稍弱于女孩子,但是无论是母语还是英语,童一童从小在语言学习上比较有天赋。他是一个天真浪漫的聪明孩子,喜欢看书、运动、电脑游戏、旅游,写出来的文章往往是幽默风趣的。小时候认字不多,每天都会让妈妈整篇整篇地朗读故事给他听;长大后阅读量很大,看的书也非常杂,但是不喜欢摘抄;每年暑假,爸爸妈妈都会带着他出去旅游,小小年纪足迹已经遍布大江南北。大量的阅读和游览经历对他写出好作品的影响可能是潜移默化的。
童一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