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支柱
感念别人的恩惠
他是一个来城市打工的农村青年,给魏海玲家装塑钢窗。一整天,他都闷头干活,也不说话,一直干到很晚。见他那么老实,魏海玲一家留他吃饭。他很拘谨,连菜也不敢夹。魏海玲的婆婆热情地招呼他,就像对一个远道而来的客人,公公则递烟给他,与他拉家常。
原来,他是考上大学的人,而那年他的弟弟也考上了县城的重点高中,家里太穷,负担不起两个人,他只好放弃了学业外出打工。如今,他娶妻生子安心做了农民。魏海玲一家听了,唏嘘不已。婆婆想得实际而周到,翻拣出他们淘汰的旧衣服还有洗衣粉等洗涤用品,装了满满半袋子送给他。他涨红了脸,推辞着不肯收。婆婆说:“这都是我们不用的,闲放着也是闲放着,给你就拿着,回去也好帮媳妇过日子。”他低头接过袋子,连句道谢的话也没有,就走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家里人很快忘记了这件事。
半年后的一天,有人敲门。魏海玲开门一看,一个农村打扮、背着口袋的青年站在门口,她不认得他。他说:“是我啊,给你家装窗户的。”她忙招呼他进门。他拘谨地坐在沙发上,搓着手缓缓地说,麦收的时候,他回了一趟家,说起他们帮他的事,全家人都很高兴。全家人想表示对他们一家的感谢,却找不出合适的办法。家里人商量了好久,最后是他娘说把家里新打的粮食拣好的带上点,让他们尝尝鲜。那口袋里是新收的小米、黄豆、绿豆、还有新玉米面。
青年人放下东西,走了。魏海玲一家却为这意外的结果感慨不已。他们曾接受过比他更大更多的帮助,可没有像他这样执著地心存感激,表达谢意。当他们认为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时,这个打工的青年却给他们上了生动的一课。
在我们的生活中,时常会遇到别人给予我们的恩惠,我们一定要深深地记住。虽然别人不一定会企图我们的回报,但是我们自己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并要适时地表达出自己的谢意。
只要勇气没有泄漏
2009年,在美国宇航局庆祝人类首次登上月球40周年纪念日之时,一本名为《飞向月球》的新书出版发行。书中,一个鲜为人知的内幕在尘封多年之后首次公开。读者们由此了解到了一段惊心动魄的历险往事。
1969年7月20日,“阿波罗11号”飞船飞近月球。载有两名宇航员的“鹰”号登月舱和“哥伦比亚”号指挥舱开始分离,并按计划飞向月球表面,准备实施人类首次登月任务。
谁也没有想到,危险已经开始一步步逼近:登月舱的燃气箱在飞行过程中发生轻微漏气。这种氧气泄漏的力道只是比呼吸的力道稍微重一些。因此,两名宇航员以及地面控制中心的技术专家都没有觉察到这一情况。
然而在太空这种真空中发生轻微的气体泄漏,都会使自动控制状态下的登月舱比原计划更快飞向月球表面,从而偏离预定着陆点,并且与月球产生足以致命的撞击。
身为指令长的阿姆斯特朗敏锐觉察到了情况的不妙,因为此时登月舱正朝月球表面一个巨大陨石坑边缘的乱石堆飞去,而这些石头个个都有小汽车一般巨大,会对登月安全着陆构成严重威胁。阿姆斯特朗没有丝毫犹豫,第一时间快速将“自动驾驭”模式改为“手动控制”,登月舱在他的熟练操纵下,从迎面逼来的乱石堆上方飞过,这一明智之举及时化解了撞击的险情。
随后地面控制中心接收到他平静的报告:“鹰号已经着陆。”全球10亿多观众通过转播见证了人类首次登月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也听到他著名的那句话:“对一个人来说,这是一小步对人类来说,这是巨大的一步。”
绝大多数人都以为这只是一次完美的漫步之旅,只有两名宇航员及极少数专家才知道那一刻到底发生了什么。因为太空服遥感勘测传回的数据表明阿姆斯特朗当时的脉搏竟飙升到每分钟150下!
人的一生同样常常会不可避免地遇到类似“氧气泄漏”这样的逆境,只要你面对磨难的勇气没有泄露,你就会像阿姆斯特朗一样牢牢掌握住命运的主动权,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自己全部的才能与优势,最终收获到成功的累累硕果。
白全珍/董继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