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知识窗 > 快乐阅读

快乐的幼儿园

托班幼儿入园后,由于在生活环境、活动方式和人际交往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一些幼儿会出现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适应困难,其突出的外在表现形式就是哭,此外还会出现呕吐、喝水少、吃饭难、拒绝玩幼儿园的玩具、不参与教师组织的游戏活动等多种不适应行为。帮助幼儿顺利度过入园适应期,将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产生深远影响。 “快乐屋” 新生入园这几天来,我和搭班教师每天都忙着安抚哭闹的幼儿。这天,我突然觉得教室里似乎少了几个幼儿,仔细一找,我不禁笑了出来。原来教室角落的“快乐屋”里挤了好几个幼儿,他们眨着好奇的眼睛打量着我,我笑着把他们抱了出来,可一转眼,他们又钻了进去。这下我意识到,原来“快乐屋”里的空间狭小,幼儿挤在里面感到非常安全。于是我又在纸箱做成的“快乐屋”上开了一个小“窗户”,便于“藏”在里边的幼儿向外张望教室里的情景。我告诉幼儿这个“快乐屋”谁都可以进去玩——奇奇在“快乐屋”里哄布娃娃睡觉,磊磊和好朋友挤在里面说“悄悄话”,圣圣抱着玩具电话给妈妈打电话…… 从幼儿对“快乐屋”的喜爱可以看到,狭小的空间能带给幼儿心理上的安全感,他们挤在一起时能感受到温暖、支持。有了“快乐屋”后,经常会有一个或几个幼儿挤进去待一会儿,这样能够释放他们情绪的压力和心理焦虑,哭闹的幼儿渐渐地减少了。 “奇妙的大口袋” 新生刚入园时,我们事先精心布置的环境、投放的玩具几乎没有起到吸引幼儿的作用,幼儿哭闹的现象还是很严重。有一天,我们开展了“奇妙的大口袋”活动,在大口袋外贴了一些可爱的小动物图片,这一下子就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我指着大口袋告诉幼儿:“这是小动物的家,谁会住在里面呢?请你明天早晨来了以后自己去看吧。”第二天,幼儿一到幼儿园还是哭,于是我赶紧提醒他们去看看谁住在大口袋里。出于好奇,几个幼儿马上跑到大口袋那边,纷纷伸手去拿大口袋里的玩具。这时他们忘记了父母,也忘记了哭。 托班幼儿容易被一些色彩鲜明和形象生动的物体所吸引,所以“奇妙的大口袋”牢牢地抓住了幼儿的注意力和兴趣点。大口袋里每天都有不同的“秘密”,有时我们把五颜六色的瓶盖放进去,有时我们把口味不同的糖果放进去,大口袋里的无穷“秘密”让幼儿不断地体验着发现的惊喜和成功的乐趣,他们越来越主动地投入到这个活动中。 刚进入托班的幼儿有情绪不稳定的现象是正常的,教师要善于观察何种方式能较快地稳定幼儿的情绪,并能给幼儿带来快乐的体验,使他们感到幼儿园不仅是他们与父母暂时分离的地方,也是能够带给他们快乐的地方。

王慧洁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