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知识窗 > 百科知识

植物也发烧



    我们都知道,人类发烧是一种免疫反应,这样有利于和病原体展开斗争。那植物有体温吗,它们也会像人一样发烧吗?

    植物不仅有体温,还会调节体温

    虽然我们不容易感受到植物的体温,但是我们经常会听到谁家的盆栽被热死了或冻死了之类的事情,这说明植物也需要一定的温度条件才能存活。如果体温跟随环境温度变得太高或太低,细胞结构发生变化,体内的酶不能正常工作,那是要出问题的。

    科学家们用红外线测温仪来监测小麦一天当中的体温变化,发现了不少超乎想象的事。比如,在小麦的孕穗期,当一天气温的高低差为12℃时,小麦的体温高低差达到了19℃。另外,同一物种在极地或者高海拔条件下,体温往往高于气温;而在热的地方,体温常低于气温。这说明,植物的体温不仅随着气温变化,有时候还会有意地进行调整。

    夏天中午不能给植物浇水?

    有经验的养花人都知道,在盛夏的中午不能给植物浇水,尤其不能浇凉水,这就和植物的体温调节有关。水浇到土里,使土壤的温度降低,植物根部受到刺激就会降低功能性,水分的吸收会减少。可叶子还是很热的,叶子上的气孔打开,水分不断散失,这样植物体内的水分就越来越少。植物也不傻,当它意识到自己“渴了”之后,就会主动关闭叶子上的气孔,减少蒸腾。这样一来,水分是保住了,可热量却散不出去了,于是叶子上的温度就会上升。等植物觉得热比渴更难受了,就又会打开气孔来散热,然后就更渴了……如此反复,植物连热带渴,就会干枯而死。

    所以,夏天给植物浇水,要尽量在早晚进行。如果非要中午浇,就必须把叶子的体温先降下来,比如挪到阴凉的地方,或者先给叶子喷水降温。这也是自然界的植物不怕盛夏中午的大雨的原因:一来下雨没太阳,气温会降低;二来水是从天上下来的,叶子会得到很好的降温。

    夏天中午必须要给它浇水?

    不过,并不是所有植物都怕中午浇水,有些种类甚至专门要中午来浇,我们常吃的芋头就是这样的家伙。在中国南方,有很多湿地河汊中用泥堆出来的“垛田”,农民在上面种植芋头——因为芋头是吃水大户,垛田的环境最适合它们。芋农驾着小船,用长杆的水瓢往芋田里浇水,每天要浇足三四个小时。尤其是长势最旺的夏天,中午的时候日晒强烈,这一顿水是少不了的。这说明在调节体温平衡和水分平衡方面,芋头是个高手。

    不仅芋头,它所属的天南星科都是体温调节的高手。天南星科有一类叫“臭菘”的植物,在南美、俄罗斯和我国东北等地都有分布,东北人管它叫“黑瞎子白菜”。它的花期虽然不算太早,但开花时所在地还是非常寒冷的,甚至雪都没化。在这样的条件下,臭崧也能进行旺盛的呼吸作用,让体温上升到20℃以上,不仅能让花序顺利破冰而出,还能散发臭味,形成一个温暖的居所。这对于昆虫来说,吸引力是非常大的。

    植物病了也发烧

    在遭受病虫害的时候,植物也会让体温上升(幅度很小),同时体内的水杨酸的浓度变高,诱导体内抗病蛋白质发生作用。农业科学家曾经用测温的方法来检测农田病虫害,发现哪一片作物的温度监测有异常,很可能就正在闹虫子,根据监测结果进行针对性的治理,可以避免虫害大范围传播。对于机械化操作的大面积农田,可以让携带红外测温设备的无人机飞一遍,省时省力,准确及时。

王晓娟/编辑 摘自《天天爱学习》(6年级科学)2024.7-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