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知识窗 > 百科知识

信息动车



    人工智能技术复原2000年前“睡美人”真容

    马王堆汉墓是我国考古学上的重大发现。其中,汉代“辛追夫人”的墓穴和随葬品被公认为是20世纪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辛追夫人”遗体是世界上已发现的保存时间最长的湿尸,这也让世人十分好奇“辛追夫人”生前到底有怎样的容貌。不久前,湖南省博物馆的研究团队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还原了“辛追夫人”生前真容。

    研究团队利用“辛追夫人”的颅骨X光片,通过现场观察、模型测量计算出颅骨的结构和五官的比例关系,再利用高精度人体建模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复原出“辛追夫人”3D数字人形象。该3D数字人形象呈现坐姿,年龄大约35岁,肌肤纹理清晰可见,毛发逼真,身着的衣服、佩戴的饰物都根据出土文物1比1还原,体型、体态,甚至手部细节,也根据史料记载和出土时的情况进行了复原。

    未来,该研究团队还将设计出“交互版”的“辛追夫人”人工智能体,到那时,你就能看到“辛追夫人”亲自讲解考古知识了。

    6600万年前的恐龙遗骸被发现

    考古学家近日在阿根廷南部发现了一具6600万年前的泰坦龙遗骸。同其他巨型恐龙相比,这只新发现的泰坦龙体型较小,据估算其体重约7吨。

    这是一种新发现的泰坦巨龙,是进化史上最大的草食性陆生脊椎动物,生活在白垩纪末期的阿根廷巴塔哥尼亚地区。这一发现能够帮助人们更深入地研究这些史前巨兽的多样性和进化史。

    不寻常的恒星核心运动

    恒星在诞生时,它的核心会随着质量增加而不断收缩。恒星在死亡时,由于燃料耗尽,它的核心会再次收缩,最终坍缩成为白矮星、中子星,直至变成黑洞。

    通常情况下,恒星核心在收缩时,会不断加速旋转。但最新研究发现,有些恒星的核心运动并不寻常,它们在收缩时不但没有加速旋转,反而旋转得很慢,比如红巨星,根据预测,它的核心在收缩时本该在几小时内就能完成一次自转,但实际上其核心完成一次自转长达几十天。

    科学家推测,这可能是位于恒星深处的核聚变向外辐射能量时产生了磁场,从而减缓了恒星核心的旋转速度。新的发现也为人类研究恒星的演变提供了帮助。

车克瑕/编辑 摘自《少年大世界》2024.9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