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知识窗 > 百科知识

飞向火星



    火星承载了人类许多梦想,它被认为是和地球最相似的一颗行星,是最接近太阳系的“宜居带”,有可能曾经存在生命。

    火星上有生命吗

    一颗行星是否宜居,主要取决于其表面温度是否适合液态水长期存在。

    科学家发现,火星上有河流侵蚀地貌、古湖泊、河流的沉积物等,火星表面分布着大量与水作用相关的矿物,比如蓝色的层状硅酸盐、粉色的二氧化硅等,这些矿物是在有水活动的情况下形成的。这表明火星有适宜生命的环境特征。

    火星上有甲烷源,科学家推断这可能是火星生命留下的。火星大气中的甲烷有的来源于火星内部的地质作用,如火山活动等,有的是陨石、彗星、小行星、行星介质等火星之外的物质带入。

    科学家认为,需要通过分析来自火星的采样,来确认火星上是否存在过生命。采集火壤难度很大,我国航天工程技术人员针对关键技术进行攻关,对样品的科学分析将拓展人类对火星的认知。

    探索火星有多难

    探索火星最好的方法是人类登上火星。由于各种未知因素影响,载人航天器到达火星的难度相当大。

    发射火星探测器是一个不错的方案。

    在浩瀚宇宙中,火星探测器像一个孤勇者,在飞向火星的途中要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它要进行多次轨道修正,才能准确抵达目的地。

    目前,火星探测器飞往火星大约需要7个月时间。路途遥远,传回地球的信号变得十分微弱,甚至会被太空的各种噪声淹没。

    受通信延时的影响,探测器在火星着陆的过程中,一切都要靠它自己进行。进入火星大气层后,探测器防热措施如何发挥作用?降落伞和缓冲火箭等能否按程序工作?这些都必须有精确的控制能力。

    火星探测车在火星着陆后,还要经受远距离测控通信、能源供给和火星沙尘暴的考验。

    值得称赞的是,我国首次自主执行的火星探测任务,一次性实现了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探测等科研目标,获取了丰富、立体、多样的火星探测科学数据。

    人类可以移民火星吗

    科学家欧阳自远表示,在以“为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服务”的总目标下,我国将探讨火星的长期改造与今后大量移民建立人类第二个栖息地的可能性。

    将一个寒冷、干燥、贫瘠、荒芜的火星,改造成生机勃勃的温暖世界,首先需要增加火星大气的温室效应,逐渐升高火星的表面温度,形成与地球相似的温度和环境。

    如果使火星的地表温度升高5摄氏度左右,火星地表气压将能达到地球的1/10,液态水也许就能在火星表面局部地区存在。

    我们还需要改善火星大气的密度和成分,让火星的大气成分向地球接近。在改造火星土壤和大气成分时,建造一些巨大的穹顶状“天幕城市”,安排地球移民居住。

    根据设想,火星环境可能在数百年内变得比较温和;在100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内,达到完全地球化。那时,从地球上看到的火星颜色,也将从红色逐渐变成绿色,最后变成蓝色。

    人类进行火星移民的设想分三步:第一步,派遣机器人到火星上开展相关科学实验;第二步,建立火星科考站,派遣科考队员,在局部封闭的环境里,进行人类生存环境的改造;第三步,建设火星城市,开展人类移民。

    奔跑鸭有话说:

    2000多年前,屈原对着茫茫天宇,激情发问:“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瞢暗,谁能极之?”

    火星探测任务“天问”的命名源于屈原的长诗《天问》。

    中国行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系列”。2020年7月23日,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发射,开启火星探测之旅,迈出了我国自主开展行星探测的第一步。

张光宇 摘自《小学生导刊》2024.5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