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辞
谦辞是一种表示谦虚、谦恭的言辞。在日常交际、书信往来中用来代表自己或和自己有关的人、事物。谦虚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谦辞是这一美德在社交生活中的具体表现。
称呼自己可以这样说
古人在向别人介绍自己时通常会使用一些字面含义为卑微、低下的词语,像“愚”“鄙人”“在下”“老朽”,在这里它们都是“我”的意思。就连君主口中充满霸气的“寡人”,其实也是个谦辞,本义是品德不高尚的寡德之人。
不过,谦辞虽然表示恭敬,但是误用也会闹笑话哟!来看看下面这个故事吧。
从前有个人去参加聚会。出门前家人嘱咐他,跟人打招呼要称“阁下”,然后问人家贵姓。这个人自认为背得滚瓜烂熟,可是到了聚会的地方就全忘了。这时候,他突然听到有一个年轻人说“在下”,眼睛一亮,赶紧跑过去,问道:“在下贵姓?”那个年轻人被他问蒙了,只好说:“对不起,在下真的不知道您姓什么……”
称呼儿子可以这样说
如果你是一个男生,那么你也许听过你的爸爸妈妈对人这样说:“这是犬子×××。”犬就是狗,爸爸妈妈为什么要这样说呢?
其实,“犬子”是一种谦称。它的由来和汉朝“赋圣”司马相如有关。在中国民间,一直流传着“贱名好养活”的说法,所以过去的父母会给孩子起“铁蛋”“狗剩”这样的小名,“犬子”也是如此,是父母为司马相如取的小名。后来,随着司马相如功成名就,“犬子”这一小名也流传开来。人们争相仿效,在谦称自家儿郎时纷纷用上“犬子”一词,久而久之,这个词就成为谦辞家族中的一员了。
“犬子”用在自己儿子身上是谦虚,但要是用在别人儿子身上——那可就是赤裸裸的挑衅了。相传三国时,孙权曾经向关羽提亲,为他的儿子求娶关羽的女儿。关羽看不上孙权,回信说“虎女焉能嫁犬子”。气得孙权吹胡子瞪眼睛,差点儿把满口的牙咬碎呢!
称呼跟自己有关的事物
谦辞的“品种”有很多,不仅可以称呼人,还可以指代事物。比如自己的房屋、住所可以谦称“敝处”或“寒舍”,自己的技艺可以称“薄技”,自己的见解是“拙见”“愚见”……总之,谦辞就是放低自己的姿态,来表达对他人的礼貌和尊重。
相传,刘备请诸葛亮出山时,三顾茅庐的前两次都扑了空,第三次总算赶上诸葛亮在家了。可是都日上三竿了,诸葛亮还在呼呼大睡。刘备就站在院子里耐心地等啊等,一直等到诸葛亮自然醒,方才笑眯眯地迎上去,说道:“先前来过两次,先生都不在,只好先留下贱名,这次总算见到了。”“贱名”就是刘备对自己名字的谦称。也许正是刘备这种谦卑的态度打动了诸葛亮,诸葛亮决定跟他一同下山,共谋大业。
说了这么多谦辞,再加上之前咱们讲过的敬辞,相信你在待人接物时一定会变得更加有礼貌。不过,千万记住要用对场合,不然就闹笑话啦!
崔蕊霞 摘自《童话王国》20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