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掉”下了十二生肖
一、十二生肖与星星有关
古人没有表,也没有手机,他们如果想知道时间,该怎么办呢?
老祖宗们一抬头——哎,可以看天啊!
他们看到太阳东升西落,就知道一天过去了。
他们看到月亮的圆缺变化,就知道一个月过去了。
这种靠看天计算时间的方法,就叫作天文历法。
老祖宗们觉得这种方法还不错,但是看太阳和月亮只是初级阶段,当他们观察了一阵星星之后,有点儿蒙了……
天上的星星那么多,还会到处“乱跑”,运动轨迹让人捉摸不透。
不过,执着又聪明的老祖宗们想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
他们把地球当作中心,想象出了一个巨大的球体。
日月星辰,都包含在大球里,围着地球这个中心转悠。
他们还想象出了一个平面——它垂直于地球的自转轴,把天球分成两半。
他们又把这个大平面分成了12小份,并给每一份都起一个名字,如此一来,就可以更方便地记录星星的方位,也使天文历法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让我们换个角度看天赤道面,它的每一份是这样命名的。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这12个字就像一套固定的编码,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地支。
其实,大多数古人可能也没太搞懂天赤道什么的,而地支系统之所以能流传到现在,是因为老百姓们用它干了一件更日常的事儿……
看星星是爱好,但看时间是刚需。老百姓们发现,用这12个字来记时间真是方便。
地支不仅能用来记录十二时辰(一时辰为两小时),还能用来纪月(记录月序)。
这样的计时方法很好用,令古人的生活方便了许多。
二、12种动物是怎么来的?
自从用地支来计时,古人的工作效率大幅提升。于是他们心想:要不也用它来纪年得了。
但这时候,就出现了一个小问题。
一天、一个月,分成12份一轮回很合适,可一辈子有好几十年,只用12个汉字纪年,得碰上多少重复的年份?太不方便了。
那怎么办呢?老祖宗们决定给地支前面再加一串编码: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葵
这10个字,相当于中国人特有的数字,可以用来表示次序,它们合称天干。
这种用天干加地支共同记录年份的方法,就叫作干支纪年法。
戊戌变法、甲午战争、辛亥革命这些重大事件,就是用干支纪年法来记录的。
这套方法虽然好用,但不太好记。在过去,文化程度稍低一些的人,可能连天干地支里的字都认不全。
于是,精益求精的老祖宗们想到了动物记忆法。
他们挑选了12种动物,来代表十二地支。
记动物,比记那几个生僻字要容易得多。于是,用动物来记录年份就渐渐成了习俗。
三、动物的顺序是怎么定的?
关于这个问题,古人一开始也有些苦恼,但他们很快就想到,十二地支本来也能计时,直接按照动物的生活习性来排序不就得了?
这下,12种动物正式归位,一个新名词也诞生了:生(指人的出生年份)肖(即“像”,指形象)
合起来看,生肖的意思就是,与人出生年份对应的12种动物。
自从有了生肖,人们不仅创作了很多民间故事,还把生肖和阴阳五行相结合,用来分析性格之类的。
生肖就这样被玩儿出了花样,从最初的天文历法,慢慢变成了一种民俗文化。
混知/编 摘自《我们爱科学》(魅力科学)20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