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知识窗 > 百科知识

海子山“喊雨”之谜



    海子山“喊雨”之谜

    一处风光旖旎的高山湖泊,看似平淡无奇,然而,如果对着湖面大声呼喊,天上很快就会降下滂沱大雨。这是为什么呢?

    有人说这是一种巧合,有人说是喊声使冷空气下沉使然,还有人说这是声波引起水汽分子碰撞的结果。到底怎么回事呢?我们一起到当地了解一下。

    碧清如镜姊妹湖

    在川西高原的理塘县与稻城县之间,横亘着一座大山,平均海拔达4500米。山上一共有1145个大大小小的湖泊(在当地俗称海子),规模密度在我国独一无二,所以得名海子山。

    海子山上最出名的湖泊叫姊妹湖。顾名思义,这是两个紧挨在一起的湖泊,大的面积有上万平方米,小的也有七八千平方米。它们静静地躺在海子山脚下,像两个熟睡的美丽少女。湖水碧清如镜,倒映着周围的皑皑雪峰,犹如天上掉下的两颗绿宝石。

    每年七八月,正是酷暑难耐、热浪袭人的季节,然而,海子山刚刚冰雪消融,万物复苏,漫山遍野鲜花怒放,一派早春景象。据了解,海子山上不仅气温变化剧烈,天气更是变幻莫测,晴雨无常:刚刚还是红日高照的艳阳天,转瞬间便云雾四合,山阴林暗,狂风骤雨接踵而至,令人猝不及防。

    喊声引来滂沱雨

    正午时分,一些游客在姊妹湖边玩得正尽兴,不知不觉阳光被云遮没,头顶上空黑云翻滚,雷声阵阵,一派暴雨即至的景象。

    “不好,要下暴雨了!”看到天气突变,游客们免不了惊慌失措。

    然而,当地的牧民并不惊慌,因为他们知道这是“喊雨”天气——没人喊叫,雨是不会马上降下来的。

    但游客对这样“不靠谱”的解释,往往不会轻易相信,反而被激起“喊雨”的强烈兴趣。于是,一些“不信邪”的游客不顾劝说,对着低空高呼呐喊。

    几声“哟嗬嗬”的吼声出去后,只见云层翻滚得更加剧烈。不一会儿,一阵狂风不期而至,同时豆大的雨滴劈头盖脸地砸下来。

    雨水将游客们的衣服打得精湿,吓得大伙儿赶紧闭上嘴不再出声。有趣的是,喊声一停,雨滴很快无影无踪。过了一会儿,云开雾散,又是一个艳阳天。

    只是一种巧合?

    高声呐喊怎么会引来滂沱大雨呢?当地传说湖里住着神仙,如果有人在湖边高声呐喊,惊扰了神仙,神仙一生气,天上就会下起大雨。

    传说归传说,并不能科学解释“喊雨”现象。因此有人认为,这完全是一种巧合,只是游客呐喊的时候天上凑巧下了雨。有趣的是,在四川盆地西部的雅安市蒙顶山上,就有一种类似的现象:山顶有一口神奇的古井,人们揭开井盖,天上就会下起大雨。气象专家考察后发现,这是当地降水量大、降雨日数多造成的巧合现象:蒙顶山常年云遮雾绕,年降水量高达2200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数在260天左右,每日降水概率高达72%。可以说山顶一带几乎日日雨水不歇,人们揭开井盖时,往往会碰巧遇到下雨天。

    不过,海子山的降雨量并不大,降雨时间也比较少,巧合之说太过牵强。

    冷空气下沉所致?

    也有人认为,海子山之所以出现“喊雨”现象,与山顶的冷空气下沉有关。

    海子山最高峰海拔达5020米,而姊妹湖所在的山脚海拔不足4000米。以此计算,山脚到山顶的垂直高度超过1000米。按照温度垂直递减原理,高度每升高1000米,气温约下降6.5摄氏度,所以山顶的气温会比山下低几摄氏度。由于温度低,山顶一带的空气自然比山下冷得多,一些地方更是常年白雪皑皑。

    有人认为,当游客在山下高声呐喊时,山顶的冷空气受到振动,会像雪崩一样发生崩塌。它们下沉到山脚后,会与靠近湖面的暖湿空气交汇。这样冷暖空气产生激烈交锋,就会形成下雨、刮风等现象。

    不过,这种说法遭到了专家的否定。因为声音虽然能使空气产生振动,但并不能使之大幅移动,尤其是大团的冷空气,人的喊声根本不可能使它们下沉。

    揭开“喊雨”真相

    那么,“喊雨”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专家分析指出,这其实是一种有趣的天气现象。

    原来,海子山湖泊众多,白天在太阳照射下,水汽蒸发旺盛。特别是姊妹湖的湖面比较开阔,这里的水汽蒸发更是旺盛,所以山顶及姊妹湖一带的水汽十分充足,经常处于饱和状态,这为风雨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当游客高声呐喊时,由于山谷的回声效应,会产生比较大的声波。声波通过空气传播,必然引起空气振动。空气中的饱和水汽分子受到振动后,会迅速聚集在一起,相互碰撞并发生连锁反应,使云中的小水滴不断长大。当小水滴足够大时,就会从云中降落下来,从而形成局部下雨、下雪等现象。

姜永育 摘自《我们爱科学》2022.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