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知识窗 > 百科知识

“粗放式”育儿:你不必成为完美妈妈



    “粗放式”育儿:你不必成为完美妈妈

    为人父母总想给孩子最好的一切,不少妈妈都是不断追求理想的完美主义者,在养育孩子时用力过度,满脑子都是“我必须当个好妈妈”“我必须把孩子教育好”的“好妈妈压力”。事实上,“拼命三郎型”的妈妈自己不快乐,孩子也不幸福。

    日本著名儿童教育家立石美津子提出“粗放式”育儿法,就是要妈妈们放松紧绷的神经,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做到适度即可。立石美津子告诉焦虑的妈妈们:粗放指的是只要牢牢把,握重点,细枝末节便不用纠结。如果说培养孩子真的有成功或失败一说,那么,其标准应该在于孩子是否成长为具有自尊感情的成年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孩子能够独立抵御未来人生风浪的能力。我们不必成为完美的妈妈,也不必教育出完美的孩子。

    “粗放式”育儿的理念对于缓解年轻父母的育儿焦虑是很有帮助的。立石美津子指出的众多育儿误区很有代表性,她的“粗放式”解决方法也有很强的操作指导性,值得我们参考借鉴。本期专题我们倾听了几位在育儿生活中烦恼多多的妈妈的故事,邀请了复旦大学心理学系的杨锦绵副研究员为我们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解读“粗放式”育儿的理念,还请儿童文学作家妈妈王轶美分享了她的“万能育儿钥匙”。

    那么,你是“粗放式”妈妈,还是“完美主义”妈妈呢?

    “粗放式”妈妈是这样的:

    ◆降低期待。

    要是期待过高,把难度拔得过高,孩子和家长都会很吃力。

    ◆不作比较。

    不拿自家孩子和周围的孩子或者兄弟姐妹作比较,而是比较孩子的过去和现在,关注孩子的进步。

    ◆接受孩子原原本本的样子。

    就算孩子不够优秀,就算孩子有些任性,也要接受他原本的样子。就算与全世界为敌,也要支持自己的孩子。

    我们的故事:育儿焦虑一箩筐

    孩子吃饭最让我纠结

    讲述者:点点妈妈,公司文员。女儿点点3岁。

    吃饭是点点最大的难题。从小时候吃辅食开始,好像她的胃口就没有好过。我精心准备的饭菜,她从来没有吃完过,她还很挑食,这个不要那个不吃。每次吃饭,我都要苦口婆心地叮嘱她多吃点,如果哪天她能多吃几口,我就像得了表扬一样开心。点点现在上了幼儿园,我特别担心她在幼儿园里不好好吃饭,怕她挑食,也怕她饿肚子。

    “粗放式”妈妈的宽心话:

    尝试新的食物就是与未知的相遇。面对不熟悉的食物,孩子们真的是每吃一口都要提心吊胆。有些孩子无论家长端来什么,都能吃得下,他们或许十分有勇气,但也有可能是味觉迟钝。事实上,引起孩子挑食的最大原因在于家长总是强迫他吃不喜欢的食物。

    “粗放式”妈妈一定是在餐桌上吃饭吃得香的妈妈,父母吃饭吃得香,营造起全家人开开心心吃饭的氛围,孩子渐渐地就想尝尝父母盘子里的饭菜了,孩子想尝试,妈妈自然而然地给,慢慢地孩子也就不挑食了。

    人各有异,饭量也不尽相同。如果孩子自己觉得饱了,不愿意再吃,那么对这个孩子来说,这就是不多不少刚刚好的饭量。“粗放式”妈妈给孩子盛饭时会故意少一点,孩子吃光了碗里的饭会有成就感.说不定他还要再添一点呢。

    总忍不住和别人家的孩子作比较

    讲述者:小楠妈妈,全职妈妈。女儿小楠4岁。

    初为人母,我自己看了很多育儿书,小楠还是小婴儿的时候,我就经常对照书上的婴儿发育标准,发现小楠总是在平均值以下,我心里就很难受。和小区里的全职妈妈们一起带孩子出来玩,我总是忍不住拿小楠和别人家的孩子作比较:同龄的冬冬会走路了,小楠还站不稳;楼上的欣雨2岁半说话就很溜了,小楠3岁说话口齿还不清楚;幼儿园开放日,孩子们表演节目,小楠站在舞台上扮演一棵树,而她的同学们都能歌善舞……

    “粗放式”妈妈的宽心话:

    有孩子瘦小,就有孩子健壮;有孩子饭量小,就有孩子特别能吃。大家各不相同,这是很自然的事情。要是育儿时总是忍不住在意平均值,那么对于达不到平均的孩子来说,就好像在进行一场永无止境的马拉松,是非常吃力的。归根结底,所谓平均值只不过是参考。

    有些孩子9个月就会走路了,有些孩子1岁半才会走路,但这并不一定意味着今后运动能力上的差距。孩子开口说话的早晚也并不会带来今后学习能力上的差别。

    不要把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孩子作比较,而应该把现在的他和1个月前的他作比较。如果你真的担心孩子的发育情况,就应该拜访专业医生或咨询机构,这样才能够明确下一步该怎么做,才能真正向前进。

    我做不到“为母则刚”

    讲述者:子豪妈妈,小学教师。儿子子豪4岁。

    我从小就是大人眼中的好孩子,当了妈妈后,我自己在心底暗暗鼓劲,我要成为一个好妈妈。人们都说“为母则刚”,但我觉得要当个好妈妈太难了。白天我要面对一群精力旺盛的小学生,下班回家要给子豪做营养搭配的晚餐,还要陪他玩他最爱的打仗游戏。朋友圈里时常看到其他妈妈晒出游的照片,可我周末只想睡个懒觉。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好没用。

    “粗放式”妈妈的宽心话:

    “我必须当个好妈妈”是一种压力。在育儿过程中追求完美,妈妈自己也会非常苦恼。如果没能完成既定的育儿目标,有时或许意味着目标超出了我们自己的能力范围。敢于及时放弃难度过大的目标,才能长久地坚持下去。

    “粗放式”妈妈在劳累的时候,会偷懒买现成的熟食准备晚饭,不想陪孩子玩的时候,也会主动向孩子爸爸求援。以朋友圈为首,社交媒体本就是炫耀自己幸福生活的工具。其实,周末就算不出远门,只是在附近的公园里尽情玩耍,或者和妈妈一起去超市买食材做点心,孩子也能心满意足。

摘自《为了孩子》2020.7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