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脑洞,神战车
英军在1916年首次使用的“马克”I型坦克被称作“坦克鼻祖”,它的造型“带偏”了无数后辈,让世界迎来一个“奇葩”战车的时代。
坦克我们见得多了,它们的样子我们也熟悉得很了。可是,有时候偶然跳出来一两张老照片,那些古董坦克的样子还是会让我们惊呼:“这是什么鬼?”
其实,在坦克诞生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谁也不知道这个铁家伙究竟该是什么模样。于是,各路大抻纷纷脑洞大开,造出了一辆又一辆神奇(奇葩)的战车……
沙皇是个大块头
俄罗斯历史上(包括苏联时期),凡是以“沙皇”命名的武器,个头都大得离谱。比如说口径915毫米的巨炮.TNT当量为5000万吨的氢弹……一战时期,看到英军造出坦克,俄国自然不甘落后,很快就造了一辆“沙皇”坦克还以颜色。这辆巨型坦克的两个前轮直径8.23米,后轮直径1.5米,上面架设巨炮,据说可以,越过任何障碍。但可笑的是,因为体形太大,“沙皇”坦克根本无法开上战场,很快就被废弃了。
全金属甲壳虫
一战席卷了欧洲,带火了坦克。很快,这股铁甲风潮就刮到了大西洋对岸的美国。美国政府一合计,好歹我也是参战国,怎么能没有坦克?于是,紧张赶工过后,美国在1917年拥有了自己的“贝斯塔”(Besta)坦克。单看外形,这辆采用全覆盖装甲设计的坦克似乎更应该叫“甲壳虫”才对,不过它可不是“沙皇”坦克那种样子货——人家约有50辆进人美军服役了呢!
意大利炮像大象
电视剧《亮剑》里最火的武器是啥?当然是“二营长的意大利炮”!其实在一战时期,也有一款火爆的“意大利炮”——305/17型自行榴弹炮。它战斗全重33.7吨,需要10名士兵操控,口径305毫米,炮弹重442千克,射程可达17.6千米。跟它这酷似大象的身躯一比,现代的战车个个都显得玉树临风了。
开拖拉机上战场
曾经有个传闻说,一战后,战败国德国被禁止拥有坦克,于是他们打着拖拉机厂的幌子,秘密研究装甲技术……先不讨论这个传闻是真是假,问题在于,拖拉机真的能变身坦克吗?事实证明,还真能!瞧瞧英国在1934年制造的维克斯—考登—劳尔特机枪坦克,它其实就是给拖拉机安装几块装甲,架上一挺机枪改装出来的。虽说看上去又小又单薄,而且四下透风.可谁敢说人家不是坦克?
乌龟乌龟,两眼发黑
一战结束后,坦克的发展并没有停止——它们继续在奇葩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不雷死人不罢休!瞧,就连很少上镜的南美国家委内瑞拉也不甘寂寞,于1934年推出了一款“乌龟”坦克。它的底盘来自福特卡车,后轮装有履带,“龟壳”上部圆顶形旋转炮塔装备7毫米机枪.外形颇像伦敦警察的帽子。不过,“乌龟”坦克的车内通风系统极差,对外能见度几乎为零,从诞生那天起就饱受诟病。
小巧坦克跳起来
二战虽然冷酷,但无法阻止军械师们卖萌。1941年,美国造了一辆装备40毫米炮的轻型轮式坦克——“贝克”坦克。它号称拥有最强大的悬挂系统不仅能任意调节车高,还能…… 还能跳起来!脑补一下,一群小白兔…… 哦不,一群坦克蹦蹦跳跳地奔赴战场,英勇作战……
可惜的是,“贝克”坦克最终没能投产,这无厘头的一幕也只能留在人们的想象中了。
天上飞来插翅虎
坦克在陆地上的威力,大家部看在眼里。于是有人想,如果能让它飞起来,那不就更厉害了吗?说干就干!1942年,苏联军械师将T-60轻型坦克与滑翔机“嫁接”在一起,隆重推出“安东诺夫”A-40飞行坦克。可以想象,当德军看到从天而降的坦克时,眼珠子会瞪得多大……可结果呢?苏联找了一圈,发现没有一架飞机能拖动这辆飞行坦克,计划最终不了了之。
装甲不够,混凝土凑
二战时期的苏德战场上,T-34坦克大显神威,战功赫赫。不过,随着战事焦灼,苏联也出现了钢铁荒。没有足够的钢铁给坦克做装甲,这仗该怎么打?没关系,这点小问题难不倒军械师们——他们居然给一批T-34坦克安装了一层40厘米厚的混凝土装甲!这混凝土装甲只给坦克增重4吨,却能在300米距离抵抗德军坦克的射击,在后来的实战检验中,效果不是一般的好。
喷子坦克车吹地雷
扫雷装甲车我们都听说过,它们引爆地雷的办法基本上就是砸、轧、炸。可是,苏联却另辟蹊径,在T-55坦克的底盘上安装米格—15战斗机的喷气式发动机,用尾流喷射地面,吹爆地雷!这办法听上去还不错,可实际上,这种方法耗油量惊人,只能连续工作2.5小时,而且成功率不高。后来,他们又改用两个米格—21的发动机,用来吹灭油井的火灾,同样没什么效果。
摩托炮,反坦克
经过两次世界大战,坦克逐渐定型,成为我们今天最熟悉的模样。可是依然有些“旁门左道”不按常理出牌。20世纪50年代,法国制造出一种可以快速突击的反坦克轻型载具——Vespa 150 TAP。这个怪模怪样的家伙其实是在Vespa摩托车上加装了一门M20型75毫米无后坐力炮,可以击穿100毫米厚的装甲,算得上一种迷你自行反坦克炮了。
大头坦克核动力
有人问,为什么只听说过核动力潜艇,却没听说过核动力坦克呢?听到这话,1955年诞生于美国的“克莱斯勒”TV-8坦克就不服气了——它将乘员组、核反应堆、武器系统与传动系统都放在了豆荚形的炮塔内,虽然看上去像个“大头娃娃”却是如假包换的人类史上唯一的核动力坦克!可它为什么没有普及呢?很简单,这么狭小的空间,根本无法避免核辐射对乘员的伤害。这也是人们再也不去打核动力坦克主意的原因。
摘自《军事科学 小哥白尼》2019.6(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