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的花草世界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尊为儒家“五经”之一。虽跨越时空几千年,但我们今天读《诗经》,依然感觉唇齿留香。透过《诗经》,千年前人们那种自由浪漫的风骨跃然纸上,而这种风骨经历几千年的沉淀早已成为一种文化基因,至今都在影响着我们。
在《诗经》的不少作品中,都用到以植物比喻事物或人的手法,那么这些与文字产生“化学效应”的植物都是什么样子呢?让我们在品读《诗经》的过程中,一起去探寻吧!
荇菜:水环境标识物
“参差荇(xìng)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出自《周南·关雎》。它的前一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更为家喻户晓。诗人为了让读者了解窈窕淑女之体貌,便以纤细的荇菜随水摆动来比喻。
作为一种水生植物,荇菜叶片形似睡莲,小巧别致,鲜黄色的花朵挺出水面,分外清丽。因为荇菜所居,清水缭绕,所以它也被称作“水环境标识物”。
“思乐泮(pàn)水,薄采其茆(máo)。鲁侯戾止,在泮饮酒。”出自《鲁颂·泮水》。整首诗歌颂了鲁僖公平定淮夷之功,其中的“采芹”“采藻”“采茆”皆是为祭祀所做的准备,而“茆”则指莼(chún)菜。
与其他水生植物相比,莼菜对水质、环境、气候条件极为讲究。它曾经在我国黄河以南地区广泛分布,湖泊、沼泽甚至农田都是它的“温床”。但因为环境变化,再加上莼菜对生长水质要求极高,如今只零星分布在云南、四川、两湖、江浙等地的湖泊、沼泽中。因为其稀有性,野生莼菜已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
木槿花:“貌美”之花
“有女同车,颜如舜华。将翱将翔,佩玉琼琚。”这是《诗经》中形容女子之美的诗句,其中的“舜”即木槿花。
木槿花色彩艳丽,花期较长,因其美丽的外表,常用于装饰庭院。木槿对一些有害气体具有很强的抵抗能力,同时还具有滞尘功能,是主要的绿化树种。
萱草:忘忧草
“焉得谖(xuān)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mèi)。”《伯兮》这首诗层层递进,将女子思念从军远征丈夫的心情描写得淋漓尽致。
谖草,即萱草,不仅被人称为“忘忧草”,还是我国古代的母亲之花。元人朱公迁在《诗经疏义》中云:“北堂幽暗,可以种萱”。意思是说古时游子出门前在堂前种萱,希望母亲大人见草如见人,减轻思念、忘却忧愁。
在自然界中,萱草是萱草属植物的统称,它生长在温暖湿润的环境,其叶形为扁平状的长线型,花色橙黄、花柄很长,类似于百合花。
芦苇:平淡中的浪漫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首广为流传的《蒹葭》是一首美丽的情歌,描写了伊人可望而不可即,饱含了诗人的无限情意。“蒹葭”中的蒹指细长的水草,葭则指初生的芦苇。这首诗以水、芦苇、霜、露等意象营造了一种朦胧、清新又神秘的意境。
芦苇作为多年水生或湿生的高大禾草,常见于河堤沼泽旁。它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大面积的芦苇不仅可以调节气候,涵养水源,所形成的良好湿地生态环境,也为鸟类提供栖息、觅食、繁殖的家园。
锦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