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知识窗 > 百科知识

太白山上无闲草

太白山是秦岭山脉最高峰,也是青藏高原以东第一高峰,它如鹤立鸡群之势冠列秦岭群峰之首。自古以来,太白山就以高、寒、险、奇、富饶、神秘的特点闻名于世。太白山南北两坡气候迥然不同,随着海拔高度递增,气候类型也按一定规律呈连续的带状分布,气候立体差异,使植物、动物分布形成了相应的垂直带谱。正因为这种特殊的地理自然条件,使太白山成为我国以及相邻的诸地区生物种源的汇集处,获得了“天然植物园”的美誉。 植物学家的科研圣地 “太白积雪六月天”。六月,山下大地若焚,山巅却能看到积雪,海拔每升高100米,温度相应下降0.5℃~O.6℃。胜似香蕉的“八月炸”(三叶木通),亚热带的杜仲、漆树,北方温带的桦、栎,华北的落叶松、白皮松,高寒植物报春花、龙胆,都选择在这里安家落户。太白山有种子植物1550多种,苔藓植物300余种,包括许多植物区系的成员,甚至还有属于俄罗斯、朝鲜、蒙古植物区系的植物。众多植物家族的兄弟姐妹,相聚在太白山上,使山上呈现出侧柏林带、松栎林带、桦木林带、冷杉林带、落叶松林带和高山灌木林带六大景观林带。这种繁杂精萃的植物奇观,不仅使一般旅游者感到世间少有,就连植物学家也视其为理想的科研圣地。 独叶草,在地球上如凤毛麟角,罕见难得,被视为“世珍国宝”。但它在太白山得天独厚的环境中得以延续,独叶草不仅花叶孤单,而且结构独特而原始。它的叶脉是典型开放的二分叉脉序,这在毛茛科2000多种植物中是独一无二的,是一种原始的脉序。独叶草的花由被片、退化雄蕊、雌蕊和心皮构成,但花被片也是开放二叉分的,雌蕊的心皮在发育早期是开放的。这些构造都表明独叶草有着许多原始特征。因此,独叶草自1914年在云南的高山上被发现后,就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兴趣,他们认为,对独叶草的研究,可以为整个被子植物的进化提供新的资料。 秦岭八宝 “太白山上无闲草,满山遍野都是宝,认得作药用,不识任枯凋。”这句是民间流传的俗语,因为太白山自古以来就是天然药物宝地。据了解,太白山有药物资源近2000种,储量约1.3亿公斤。中草药材数量之多、储量之大,居全国八大药山之首。 太白山上的药材当中最为出名的要数药王茶、黑枸杞、太白米、金丝带、菊三七、羊角参、黑洋参、手掌参,这8种名贵药材已获得国家专利,称作“秦岭八宝”。 “秦岭八宝”中首推的中草药就是金丝带。它是太白山上一种十分名贵的珍稀菌类药,寄生地衣类植物,全体呈丝状,淡黄色或金黄色,长25厘米左右。金丝带的枝呈粗线状,潮湿时先端刺状小枝与主轴成三角形,主轴表面有明显粗纹,具弹性,往往纵裂可见。金丝带对生长环境要求很高,多生于海拔3800-4300米的枯柏、落叶松、枯树干、高山灌丛及岩面土层,其主要功效是活血化瘀,效果甚至比天山雪莲还要好。 太白米,中药名,为百合科植物假百合的鳞茎,生于高山草丛或灌木丛中。小鳞茎呈卵状,两头尖,直径3-5毫米,鳞茎皮膜质,未成熟时是白色,成熟后呈淡褐色至褐色,表面有8条纵棱。太白米看上去比一般米粒大些,它含有皂甙、生物碱、无机盐等成分,具有健胃、镇痛、止呕和宽胸利气的疗效。 药王茶是秦岭一代的野生茶,其植物学名叫白毛银露梅(华西银腊梅),是一种药食两用植物,野生于秦岭太白山海拔3000米左右的高山草甸区域。因中国隋唐时期伟大的医药学家、“中华养生鼻祖”——“药王”孙思邈在秦岭太白山潜修期间发现并终生饮用而得名。华西银腊梅为灌木,高1-1.5米,特征为花冠白色,多单生于顶枝,叶具柄长约1.5-3厘米,叶背面披白色长柔毛。据《秦岭植物志》《太白本草》等文献记载:药王茶“性平味微甘,入心肝脾经。清暑热,益脑清心,健胃,化湿,明目,调经”。现代多用于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失眠、心烦及软化血管等疾病,可长期代茶饮用。

颜士州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