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说日历
新年伊始,市场里出售的日历种类齐全,琳琅满目。你一定早已发现,它们都“中西合璧”,同时印着公历、农历。现在,就一起来探究其“身世”吧。
公历的由来
公历,也有人称之为“西历”。其实,它并非起源于西方,而是萌生于古埃及。
古埃及人与“太阳历”
小链接 回归年
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周期。一个回归年的长度为365.2422天,即365天5时48分46秒。
农历的特点
农历(又称夏历),是中国的传统历法,因与农业生产相关而得名。相传,它发轫于上古黄帝时期;经过分析甲骨文和古籍资料,它的起源应不晚于殷商时期。在中国历史上,曾多次修订历法(如西汉的太初历、隋代的皇极历、唐代的大衍历等),以提升计算的精准度。
农历的编制,以月亮运动周期为主,兼顾地球绕太阳运动周期,所以既使每个月份基本与季节相符,又使每个月份的日期与月相(月球各种圆缺形态)对应。
农历严格地以“朔望”周期确定月份,1个月为29.5306天;全年354-355天,比回归年约少11天,所以需通过设置闰月来加以协调。在每19年中,有12个平年,全年12个月(354-355天);有7个闰年,全年13个月(383-385天),这样就使它的平均长度接近回归年。
中国的传统节日,除了清明节(也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公历每年4月5日前后,其他都以农历计算,如正月初一为春节、正月十五为元宵节、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八月十五为中秋节、九月初九为重阳节等。
月份牌演变为挂历
晚清,随着一批新型书局在中国涌现,五彩石印被广泛应用,别致的月份牌迅速崛起于上海。
当年,为了适应广告发展的需要,上海一些艺术家大胆创新,运用体现民俗风情的图画设计中西对照年历,并在醒目部位进行商业宣传。这成为别开生面的年画新样式,被人们叫做月份牌。年尾岁首,大报馆常免费把它发给订户,如上海《中外日报》馆曾印制上部为龙图案、两边绘历史人物的月份牌,现在仍能看到。
月份牌具有明显的时尚特质,上海许多知名画家很快都参与创作。到上世纪30年代,月份牌发展到鼎盛,其题材丰富多样,画面细腻逼真,色彩鲜艳柔和,成为千家万户必备的客厅装饰物。
后来,月份牌逐渐演变为精美的挂历,一直流行至今。
世界上最古老的“日历”
近年,科学家在英国阿伯丁郡发现了1万年前制作的“日历”。
此“日历”并无符号或文字,只是12个奇特的坑洞,排列于一道50米长的弧线。它们原本可能立有木柱,用以监测月亮和太阳处于不同时段、不同位置的阴影:它们的不同形状,则是模拟了月亮的盈亏。
那弧线的开口方向,恰巧对着远处地形上的一个缺口。当年,冬至这天太阳会由此缺口升起,根据其位置变化便可重新校正“日历”。从现存痕迹来看,坑洞系统曾被反复进行过周期性修缮。
由此可见,远古时的人类已在用极原始的手段探究、记录季节和年份。
石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