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果冻”Q世界
别急着流口水,我们并不是真的要吃果冻。不过眼前这些家伙看起来确实“QQ”的,它们正成群结队地在海水中游弋,“头”上还扣着“帽子”,为它们增添了几分神秘感。这种神奇的生物早在恐龙时代就已经出现在地球上了,而且它们游泳的样子十分优雅!由于很多水母都会在黑暗的深海中发出光亮,看起来晶莹剔透,因此被人叫作“水晶果冻”。
水母会思考吗?
动画片里的“僵尸”可对水母一点儿也不感兴趣——因为水母没有大脑!这是真的吗?水母的身体有98%都是水,没错,它们不会思考。
水母有眼睛吗?
触手对于水母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器官。它不仅要靠触手来游泳,而且还要把触手当眼睛用。大部分水母只在触手囊上生有原始的“小眼”,那里分布着感觉细胞,能够感受简单的光。
水母怎么吃东西?
水母是肉食性动物,它们吃海里的浮游生物、小鱼、小虾和其他水母。在它们那伞状的身体中间,有一个消化腔,它们在游动的过程中用触手将遇到的猎物揽入“口”中。这个“口”实际上是由一些刺细胞构成的垂唇结构构成的,直接通向消化腔。食物中的营养会通过身体中的“辅管”输送到各个组织。当然,消化完成后,排泄物也是从这里出去的……
水母有毒吗?
一些沿海地带的居民对水母可以说是谈之色变,因为很多种类的水母毒性真的非常强烈。生活在澳大利亚海域的箱形水母每只毒素足以毒死60个成年人!我国每年也有数万人遭受过被水母蜇伤的痛苦。除了直接接触水母会被蜇伤,在雨后的沙滩上也可能“躺着中枪”——因为水母触须上的刺丝囊可能会被海浪冲到水中,再被冲到沙滩上,人一旦接触了刺丝囊,其中的触发器便会条件反射地发射出含有毒素的刺细胞,导致接触者中毒。
与众不同的箱型水母
属于立方水母纲的箱形水母有24只眼睛,除去20只跟其他水母一样的原始小眼外,还有两对功能较为“先进”的眼睛,能够辨识颜色和物体的大小,分别分布于身体的上部和下部,让它获得560度的全方位视野。正是有这样的视觉感官,使得箱形水母不像其他种类的水母那样“随波逐流”,而是能够主动选择方向,灵活地躲避障碍物。
水母都是“母”的吗?
并不是这样。一般来说,水母分雌雄,可也有些水母是雌雄同体的。
水母都是“母”的吗?
通常,成熟雄性水母和雌性水母分别会在水中抛洒大量的精子和卵子,这些精子和卵子遇到后会在水中结合成为受精卵。抛洒精子和卵子的时间是由光线决定的,所以无论雌性还是雄性,“播种”的时间都差不多,大概不是清晨就是傍晚,这也保证了精子和卵子能及时“相遇”。相遇后,受精卵就会在水中发育。
“百变”的水母
在水母的一生中,会呈现出很多种样子,这也经常使科学家们感到迷惑,把它的某个阶段的形态误当成了别的物种。
你是水螅虫?
水母的受精卵先是会长成一个幼虫,然后长成水螅虫,它在水中游啊游啊,找到一处合适的地方,才扎下根来继续发育。别看水螅虫好像小小的不起眼,可它很“聪明”,它会判断所处的水域环境是不是适合水母幼体生长发育。如果不适合,它就会延缓发育成幼体的时间,短则几天,长可达十几年之久!
还是海葵?
一旦扎根,水螅虫就开始发育成幼体,顶端形成一个小碗儿似的嘴巴,所以这一阶段也被叫作“钵口幼体”。接着,在钵口周围逐渐形成一些触须,触须越长越长,幼体也不断长大。这一阶段的幼体常被人误认为是海葵。
一个变成好几个
钵口幼体长到一定阶段,便从最顶端的部分开始,依次分裂出多个可以自由游动的碟状幼体,它们离开水螅体后,在海中漫游,最终才变成一个个的水母成体。 水母的生长过程
①~③:受精卵形成的幼虫长成水螅虫
④~⑧:扎根的水螅虫发育为钵口幼体
⑨~(11):钵口幼体发育并最终分裂成多个碟状幼体
(12)~(14):碟状幼体在海中渐渐形成水母成体
地球上的水母真的越来越多了吗?
目前,在全世界范围的海洋生态系统中,人们确实发现水母数量在增加,这主要是由天气变暖和人类活动导致的。全球气候变暖和海水污染致使海水中的浮游生物增加、氧气含量降低,这使得水母有了更多的食物和更少的竞争对手,因此数量激增。
水母迅速变多,可能会引起很多麻烦。2013年4月,成千上万透明生物在地中海沿岸搁浅,吓坏了游客;同年10月,在波罗的海岸边,世界上最大的核反应堆之一由于被水母塞住了冷却管而整个关停。
摘自《小学时代·奥妙》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