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知识窗 > 百科知识

发明邮票的数学家

邮票是谁发明的?世界上第一枚邮票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邮票的四周是齿轮状的?这些问题的答案统统告诉你! 邮票的诞生 1838年的某日,一辆邮政马车停在英国的一个小村庄。车上跳下一位邮差,他的手里举着一封信,嘴里不停地喊道:“爱丽斯·布朗,快来取信。” 一位秀丽的姑娘应声推开门,接过信,看了看,便把信退还给邮差:“对不起,我付不起邮资,请把信退回去吧!” “这可不行。国家规定,信件必须由收信人付邮费。信我已经送到了,您怎么能不付邮费呢?”邮差心怀不满地说。 “可我实在没钱,怎么办?” 两人的对话使路过这里的数学家罗兰·希尔驻足观望,他问清事情的原委,便替姑娘付了邮资。姑娘拿到信,对罗兰·希尔说:“先生,谢谢你!不过这封信我也不用拆开了,我已经知道信的内容了。” “你连信都没拆开,怎么知道里面的内容?”罗兰·希尔被弄糊涂了。 “因为我家里穷,没有钱,付不起昂贵的邮资。我和在军队服役的未婚夫事先约定,在他寄来的信封上,画个圆圈,表示他身体安康,一切如意。这样,我就不用取信了。” 罗兰·希尔听了布朗的回答,既为她的家境难过,同时也感到邮资的交付方式有问题。当时英国的邮政管理局规定:邮资由收信人一方给付。如果收信人拒付,信便退给寄信人。当时,寄一封信的邮费是五先令,可别小瞧这五先令,那可相当于当时一个工人辛辛苦苦劳动一天的工资啊。 罗兰·希尔决意要拟定一个科学的邮政收费办法。经过反复思考,他提出一个方案:由寄信人购买一种“凭证”,然后将“凭证”贴在信封上,表示邮资已付。1839年,英国财政部采纳了希尔的建议,编制了下一年度的邮政预算,并经维多利亚女王批准公布。 1840年1月,英国邮政管理局开始实施新的邮政收费方式,即信函基价规定为每半盎司(相当于14克)的重量,收费为1便士。1840年5月6日,英国邮政管理局发行了世界上第一枚邮票。邮票的图案为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的侧面浮雕像,票面是黑色的,面值为1便士,被人们称为“黑便士邮票”。于是,只要贴上这枚1便士邮票,便可以寄一封信了,12便士才为1先令呢,比原来便宜多了。 这枚邮票,已经大体上具有今天邮票的特征,选用带水印的纸张印刷,涂有背胶,并标有“邮政”字样。尔后,或改变邮票的印刷颜色,或增添齿孔,但印刷方法基本不变,一直沿用了40年之久。这在邮票史上是不多见的。 由于罗兰·希尔为邮政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所以被誉为“邮票之父”。1850年他被任命为英国邮政大臣。逝世后,不少国家和地区为他发行纪念邮票,有的以他的肖像为邮票图案。有齿邮票 第一枚邮票发行后,由于使用方便,邮资低廉,深受人们的欢迎,在不到1年的时间里,竟重印了11版,售出6800万枚。 可是,当时的邮票是没有齿孔的。邮局工作人员要用剪刀把印成一大张的邮票剪开,然后再出售给用户。直到1848年,英国发明家亨利·阿察尔发明了邮票齿孔,才解决了这一问题。 1848年的一天,阿察尔在伦敦一家小酒馆喝酒,目睹了一位顾客将信装入信封内,然后从手提包里取出一大版邮票。他想裁下一张邮票,可一时找不到剪刀,便向老板来借。不料老板也没有剪刀。没办法,那位顾客只好从衣襟上取下别在西装领带上的一根别针,用针尖在邮票之间的连接处,扎了一连串的小孔,然后轻轻一撕,就完整地撕下了一张邮票。 阿察尔联想起车票票根上的齿孔。他想:如果能制造一台打孔机,在两张相邻邮票的连接处都打上齿孔,使用起来就更方便了。经过一番努力,一台装有两个滚轮切刀的打孔机被研制出来,它能打出由短切口组成的横向和纵向的齿孔。 1854年,英国正式发行了有齿邮票。此后,瑞典、挪威、美国、加拿大等国也相继开始发行。到现在,世界各国发行的邮票基本上都打上了齿孔,少量无齿票只是为了提高集邮者兴趣而特意发行的。

摘自《天天爱学习》2015.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