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老车站变身博物馆
你还记得在天安门广场东南角的中国铁道博物馆(正阳门馆)吗?去年本刊曾经带小读者去大概浏览了以下,这一次,我们再次邀请大家去这座百年老建筑里做一次深度游。
1901年,英国侵略者为了运送军队和军用物资,强行将铁路修建到正阳门(即今天的前门),并于1906年在正阳门建成了“京奉铁路正阳门东车站”。从清末至二十世纪中期,它一直是北京最大的火车站。
车站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地下两层,地上三层。设有到发线七条,站内三座站台,车站西侧设有候车室,候车厅总面积达1500平方米。随着历史的变迁,正阳门东站先后易名为前门站、北平东站、北京站。后来,它成为了纪念、展示我国铁路发展历程的博物馆。
中国铁路建设是从列强侵略开始的,但是中国铁路从来也没有因为列强的蹂躏而停止前进。这个沙盘展现的就是1905年在英俄列强的虎视眈眈下,我国自己设计修建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中国首位铁路工程师詹天佑大胆创新,设计了著名的“人”字形铁路线路,这一创举沿用至今。
这是“个碧石铁路”的一段铁轨,它是我国唯一的6寸轨铁路,两轨之间的距离为600毫米。为什么不采用国际标准轨距1435毫米呢?1910年法国人修建的滇越铁路在云南开通,列强通过铁路疯狂掠夺。为了保护云南个旧县的锡资源,1913年中国人决定修建6寸轨的个碧石铁路,以避免与标准轨距的滇越铁路接轨。同时6寸轨节省成本,也更适合当地的复杂地形。如今该线路已停止运营,但它作为民族独立自主的典范将永远被我们铭记。
博物馆里还有一件十分珍贵的文物——铁路客票印刷机,它是用来印制我国最早使用的老式硬纸板客票的。这台印刷机保存完好,至今仍可运转。你甚至可以自己动手,用它印制一张票留作纪念。
这是盾构隧道掘进机的模型,圆柱体的部分叫护盾,在挖掘时对隧道起临时支撑作用,挖掘、排土和衬砌等作业都是在护盾的掩护下进行。别看它这么大,工作起来却一丝不苟,误差不超过几毫米。盾构机制造的技术附加值高,制造工艺复杂,国际上只有中国、欧美和日本的几家企业能够研制生产。
最后就让我带你去感受—下磁悬浮吧。在仿真模拟舱里,坐在驾驶员的后方,透过操作台前的窗户,可以体验时速350公里的列车带来的“贴地飞行”感受。
中国铁道博物馆这座百年老建筑究竟有多少无言的诉说,只有走进它才能仔细倾听。
雨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