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知识窗 > 百科知识

动物凶猛

在南非的卡帕玛(Kapama)私人动物保护区、克鲁格国家动物保护区等等地方,人与动物很“亲近”。要知道,在茂密的原始森林、广袤的草原、波光粼粼不知深浅的河流,遇到的可不仅仅只有蜥蜴、叫驴企鹅等小动物。 哦!解释一下,叫驴企鹅的大名是南非斑点环企鹅,又名非洲企鹅,因为叫声像驴,所以被赐了“叫驴企鹅”这个雅号。 在南非,除了号称南非五大兽的狮子、花豹、非洲野牛、大象、犀牛等大型动物外,鳄鱼、捻角羊等等,哪个不是牙齿或者头角等等“装备”良好,随时会发起进攻或反攻的?哪怕看上去身体像个考艾黑球球的鸵鸟,如果你惹到它,它用尖嘴敲你一下,即刻可以让你鼓起一个大包。 是的,动物凶猛。 非洲野牛总是一大群在一起,看过去乌泱泱的一片。别看它们“属牛”,低头吃草的时候很循规蹈矩的样子,却是非洲最危险的猛兽之一。一群野牛沉着冷静地走过,气势雄壮,其他动物纷纷望风而退,连狮子也不敢冒犯。相反,遇到落单的狮子,特别是曾经骚扰过它们的狮子家族成员,野牛立时大爆发,一群野牛一起步步紧逼,或者从两路包抄,把狮子逼到退无可退的地方,“第一杀手”尖尖的犄角就猛地扎过去……。 雄野牛体重可达1吨,而雄狮的体重只有它的五分之一。一只好斗的公牛,可以在狮群中杀个几进几出,不过它们更愿意群体作战罢了。所以,如果知道非洲野牛下定决心要来个你死我活,狮子一般都是退避三舍。 不过,当一头野牛落单,狮子可不会心慈手软,与野牛的进攻“目的”不同,牛肉可是它们的最爱啊。为了追杀野牛,它们会长途突奔十几公里。狮子绝对不敢和野牛单挑,采取的也是群攻战术。狮子擅长从猎物的后面袭击,猛地咬住它的后颈,或用尖利的牙齿一下子刺穿猎物的脊髓——上来都是致死的“杀招”,为的就是不留被反击的隐患。 当狮子捕获一头野牛后,聚餐狂欢会持续几天。 开吃了,爪子嘴巴齐上,脚蹬踩住猎物,牙齿紧紧咬住牛身,甩着头,大块大块地撕扯,咯吱咯吱地咬嚼,那景象令人敬畏。 “聚餐”两字并不确切,实际是“狮子王”先独吃,如果有不长眼的“部下”敢上前窃食,“狮子王”扭头低吼一声,“部下”就只能悻悻而回。“大王”吃够了,其他狮子才按照“规矩”分批去吃。到最后,会吃得很艰难,因为剩下的骨头多肉少,还有坚韧的牛皮,很不好撕啃。好在它们舌头上长着坚硬锐利的刺,像刷子那样,可以把猎物骨头上的肉,刮刷得干干净净。 狮子虽凶猛,但是其他饥肠辘辘的动物再害怕也想蹭点残羹剩饭。狮子进餐时,会派出暸望哨。想吃“白食”的斑鬣狗、秃鹫等,长长久久地盘桓在周边,有时试探性地走近一步。这时,尽管大部分狮子已吃得胀鼓鼓的,开始躺倒晒肚子了,可只要还有狮子在啃食,蹭食者一接近,立刻会遭到严厉的驱赶和警告。 动物之间的这种杀戮一直存在。当你在原始森林看到一堆长颈鹿的白骨、撂在一边的长颈鹿皮时,就知道,这是残留下来的捕杀现场。而秃鹫常常在一大堆残骸旁举办的盛宴,也是明证之一,虽然不是它们下的杀手。 动物与植物的攻防术 动物凶猛,植物也凶悍。植物不能主动攻击动物,却会采用长刺、含毒、叶子又硬又苦涩很难吃等方法保护自己,这也可以说是植物以攻为守的抗击。有一种植物树叶卷曲,上面长满了毛刺,就是为了对付动物。不过这种植物对人很有用处,野外活动的人,会把它们扎起来扑打森林里突发的火灾;或枝条剥皮后当牙刷。还有些植物为了保护自己,树皮上布满坚硬的凸起,让动物没法下嘴。 可是,动物也在与植物斗智斗勇中“进步”——有刺的植物导致动物不断地进化,有了不怕刺的粗糙舌头,或者练就卷起舌头吃叶子的本领。而像大象这样的“实力派”,根本不管树干上有什么东西,牙齿刺上去,直接把树皮撕下,啃吃里面的水分、有营养的嫩层。它们最喜欢的树叫马鲁拉(Marula),是非洲特有的,果实可酿成马鲁拉酒。因为大象喜欢这种树,所以也被叫“大橡树”,酒也叫“大象酒”了。至于用鼻子卷起树干猛地折断,只不过是大象的一种“常规活动”罢了。 动物的温柔 夕阳下,一群狮子三三两两地躺着休息。有的独自一个,不时打一个大大的哈欠;有的两个并排卧着,看着波光粼粼的水纹出神。一头大狮子走近一大一小两只狮子,亲热的抚摸一下小狮子的脑袋,小狮子立刻调皮的蹿起身用爪子扑打过去,狮子们玩成一团。 一只狮子“嘘嘘”(小便)了,另一只狮子好奇地观察不断流淌下来的“嘘嘘”,直到结束。 …… 不要惊讶,不要奇怪,狮子家族也有温情脉脉,也有“萌主”呀。 狒狒骑在妈妈背上招摇过市,林羚妈妈“亲吻”宝宝,犀鸟并立站在枯枝上……“一家子”的感觉跟人类没有什么不同。 不仅仅是“一家子”,长颈鹿和黑斑羚以及斑马、蓝角马等,互不干涉地在一块树林里各吃各的,更是屡见不鲜的场景。 顺带说一句,东非大迁徙的主角是蓝角马,不过在南非,它们不需要为了食物而迁徙。 东非大迁徙 在东非,每年有超过100万蓝角马、15万头斑马、35万头瞪羚等,因为当地进入旱季导致干旱、食物缺乏而大迁徙,去寻找水源和食物,待“家乡”水草丰美后再返回。途中危机四伏,比如要渡过几条大河,布满河中的尼罗河鳄鱼把它们当作送上门的大餐。除了鳄鱼,还要遭到去他动物的偷袭猎食。也会因彼此踩踏以及体力不支而死去。不过也有新生命大量诞生。 最可看出动物温柔的,莫过于动物对人的态度:不在乎,不攻击。 身体庞大的犀牛大模大样地向坐着人的敞篷车走来,车子徐徐退却让道,但犀牛并没有逼走车辆的意思,到了转弯处,朝自己想去的地方走去。 狮子穿过车辆组成的夹道,安安静静的走自己的路。 长颈鹿挡住车子吃“霸路餐”。 小包装哦躺在坡地自娱自乐地翻身、打滚,似乎在向近前的人展示自己的本领,而不远处的灌木丛里豹子妈妈桎梏自己忙活,偶尔露一次脸只是因为灌木丛遮挡不严自己而已,它也没趁机朝人看一眼,根本没空照看被照相机、摄像机对准的宝宝。 …… 一个地球村 动物“不把人放在眼里”,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自行其是,也是由于人充分尊重了动物,包括它们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在南非,人们深深体会到人与动物是一个地球村的居民,可以和平相处。 同样在南非,离开卡帕玛动物保护区20分钟车程的荷兹普鲁伊濒危动物拯救中心,就有狮子被关在笼子里,如同我们通常在动物园看到的那样。 为什么?答案让人羞愧。原来这些都是从马戏团拯救来的狮子。为了逼迫它们表演,做它们不愿做的事,它们在马戏团受到了各种虐待,所以看到人特别仇恨。在马戏团它们被沉重的锁链锁住,到了拯救中心,去掉锁链后,它们并不知道自己得到了解救,立刻就会向人类报复。

摘自《儿童时代》2015.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