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知识窗 > 百科知识

“诗仙”的诗外故事

李白是我国唐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被后世尊称为“诗仙”,他的许多诗作都流传千古,家喻户晓。比如,你现在随便从班里找一位同学,他至少能背诵出一首李白的诗来,这就是“诗仙”的伟大之处。其实,他的许多名诗都是有感而发,是受到了一些事情的触动,然后再采用奔放作诗的方式表达出来的。 酒与桃花 李白特别喜欢喝酒,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写道:“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可见酒已经成了李白的“钓诗钩”,每每能引发他无穷的作诗灵感。 安徽有位叫汪伦的豪杰之士,听说李白好酒,就主动写信跟他说:先生您不是喜欢四处游览吗?我们这里有十里桃花;您不是爱喝酒吗?我们这里有万家酒店。李白读了信后,肚里的“酒虫”一下子就被勾了起来,赶紧来到泾川。到了之后汪伦才告诉他:十里桃花,指的是一个方圆十里,名叫桃花潭的湖,其实并没有一棵桃树;万家酒店,不过是说酒店老板姓“万”而已,一个小地方,哪里用得着开一万家酒店嘛! 李白听了哈哈大笑,并不因为自己受骗而大发雷霆,而是留在这里高兴地游玩了好些天。临走时汪伦前来送别,于是就有了著名的《赠汪伦》这首诗。 杜甫是李白的“粉丝” 杜甫比李白小11岁,当他们俩在洛阳相遇后,感觉很投缘,于是二人结伴而行,漫游河南,后来又遇到了著名诗人高适,三人到处访古寻友,颇得其乐。次年李白与杜甫又同游山东,两人赋诗作歌,情同手足。到了秋天,杜甫西上长安再求功名,李白则南下漫游,从此两人再也没有见过面。 但是,此后杜甫一直关注着李白的动向。在杜甫诗集中收录的赠李白的诗多达15首,加上回忆和涉及李白的诗,加起来近20首。其中有对李白表示敬佩的,如《春日忆李白》:“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还有对李白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惋惜同情,如《梦李白》中写道:“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特别是在听说李白被流放,遭到世人嫉妒和咒骂时,为了表达自己的愤怒之情,杜甫在《不见》一诗中写道:“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李白能有这样的朋友,真可谓有福气。 不过李白为人一贯豪放不羁,其实他对杜甫并不怎么在意,毕竟他们年龄相差那么多,杜甫在他的眼里不过就是一个小朋友罢了。所以尽管杜甫写了那么多诗送给李白,却很少见到李白送给这位小兄弟只言片语。现存的一千多首李白的诗中,只有四首与杜甫有关,有的纯属敷衍了事的应答,还有的是戏谑之作,如《戏赠杜甫》:“饭颗山头逢杜甫,顶戴笠子日卓午。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分明就是在开杜甫的玩笑:你戴着顶斗笠瘦弱得跟农夫似的,是不是把心思都用在作诗上了才这样的啊?大家都知道李白是文思泉涌,言辞奔放,说写就写,而杜甫属于认真琢磨的苦吟一派,锻字炼句,非常认真。从这首小诗就能看出“诗仙”与“诗圣”的不同了。 李白与庐山 《望庐山瀑布》这首大家耳熟能详的诗,确实写于李白在庐山游玩期间。李白十分喜爱庐山的风光,一生中至少去过庐山五次。特别是第四次到庐山时,还专门在五老峰北侧的峡谷内盖了座草堂,隐居了半年多,直到永王李磷再三请他下山相助,他才离开庐山。 永王李磷为何要请李白下山?这要从安史之乱说起。边镇守将安禄山、史思明先后起兵作乱,把大唐江山弄得烽烟四起,满目疮痍。叛军攻入长安,唐玄宗仓皇西逃,在路上下令自己在各地做官的皇子们分别组织军队救援。永王李磷此时也组织起军队,准备大干一场。他经过庐山时,因为久仰李白大名,恳请李白出山。李白一冲动就加入了李磷一伙,还豪气万丈地写下《永王东巡歌》来赞颂李磷。可是当时没有互联网和电视,他们不知道太子李亨已经继承了帝位,而李亨才不想看着自己的兄弟势力变大呢,于是他下令让李磷停止募兵。可是李磷不但不听,反而要率军东下扬州,想要占据经济发达的江南地区。任何一个只要不是政治白痴的人都知道,李磷不听朝廷号令,早晚会以悲剧收场。可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是个长不大的孩子,政治嗅觉一点儿都不灵敏,根本就感觉不到什么。结果朝廷军队与李磷在扬州一战,李磷大败,逃奔岭南而死。李白逃到彭泽县被官府抓到,被送到九江监狱里关了起来。 也是李白命不该绝。二十多年前,他在太原曾经救过一个小卒,而现在那个名叫郭子仪的小卒已经成为兵马大元帅,他愿意用自己的军功来冲抵李白的罪过。而当年在商丘、开封一带总跟着李白蹭酒喝的高适,此时也成了李亨跟前的红人,他也替李白说好话。于是,对李白的处置就由立即执行死刑改判为流放夜郎。 《早发白帝城》的欣喜 李白心如死灰地奔赴西南边陲,刚走到巫山地界,就得到消息:李亨新立太子,大赦天下!于是李白就被赦免无罪了。从死刑到流放再到无罪释放,这期间人生的大起大落,真如坐过山车般惊险。于是,在白帝城乘舟东下时,遇赦的李白心情畅快地写下了这首《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看了上面李白的遭遇,你是否能深切地体会到诗中所透露出的那种特别兴奋和轻松的味道来呢? 捉月而死 尽管如此,激情四射的“诗仙”仍念念不忘上阵杀敌、为国效力。几年后名将李光弼出师东南,此时已经61岁的李白得知消息后,忙赶去投奔。可是长期酗酒已经严重损害了他的身体健康,他走到半路便因病折返。此时他的本族叔叔、著名书法家李阳冰任安徽当涂县令,贫病交加、一无所有的李白只好前去投奔,可不久他便因病而死。 关于李白之死,还有一种说法是:他喝醉了酒,看到水中月亮可爱,便跳到水里捞月。同船之人正欲下水救他,却见他破水而出,骑一头长鲸升天而去。或许,这种浪漫主义结局更符合他的性格和人们对他的印象吧!

陈光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