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水、冷水谁先结冰?
余进羽
看到标题,你一定会认为这是一个傻瓜问题,因为冷水肯定比热水结冰快呀!但实际上,这个问题绝不像你想的那么简单。大量实验证明:在同等体积、同等质量和同等冷却环境下,温度略高的液体可能会比温度略低的液体先结冰!
其实早在公元前300年,“热水比冷水更快结冰”的现象就被亚里士多德发现了,他曾写道:“被加热过的水有助于它更快地结冰,因此当人们想冷却水时,可以先将冷水放在太阳下晒一晒。”后来,弗朗西斯·培根、勒内·笛卡尔都曾对此现象有过文字描述,但并未引起人们的注意,直到坦桑尼亚一所中学三年级的学生姆潘巴再次关注这一现最。
姆潘巴现象
炎热的夏天,埃拉斯托·姆潘巴经常和同学们一起做冰棍吃。他们总是把牛奶煮沸后再加入糖,等冷却后倒入冰格,最后放进冰箱冷冻成冰棍。这一天,当姆潘巴又想做冰棍时,他看到冰格中剩余的位置已经不多了。他想,如果等热牛奶凉了后再放入冰箱,那就没位置了,于是他急忙把还未冷却的热牛奶倒入冰格中。当姆潘巴再次打开冰箱时,他看见了令人惊奇的现象:自己放入的热牛奶已经结成了冰,而其他同学放的凉牛奶还没有结冰。
照理说,水温越低结冰的速度越快啊,为什么会出现完全相反的情况呢?姆潘巴先后请教了好几个老师,都没有得到准确的答案,甚至有老师嘲笑他提出如此怪异的问题。但执著的姆潘巴并不这样认为,他将自己的疑问带到了高中,并抓住丹尼斯·奥斯博恩博士访校的机会适时提出。幸运的是,奥斯博恩搏士并没有否定姆潘巴的观点,而是亲自进行了多次实验,结果都观察到了姆潘巴描述的颠覆常识的怪现象。1969年,奥斯博恩博士和姆潘巴一起撰写了一篇关于此现象的论文,后来很多科学杂志都发表文章介绍了这种自然现象,并将其称为“姆潘巴现象”。
可是,“姆潘巴现象”在任何情况下都存在吗?也就是说,热水在任何情况下都会比冷水先结冰吗?答案是否定的。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科研人员对“姆潘巴现象”一直心存疑惑的原因,因为他们在多次实验中并不是每次都观察到了“姆潘巴现象”。比如,用90℃的热水和5℃的冷水做实验,肯定是冷水先结冰。而且用不同的液体,用不同的容器进行试验,结果都不一样。
事实上,这么多年来,“姆潘巴现象”一直被视为科学难题,不同的科学家每次做实验都有不同的结果,谁也不能给出解释“姆潘巴现象”的确切答案。
美国华盛顿大学的乔纳森·卡茨对“姆潘巴现象”进行深入研究后认为,这一现象实际上与水中的溶解物有关。水在加热过程中,通常会产生碳酸钙和碳酸镁等物质,然后形成固体沉淀,也就是我们在水壶上经常能看见的水垢。含有较多可溶性钙和镁的水,当硬度达到8以上时就被称为“硬水”,而硬水加热后硬度会变小,冰点则变高,如此一来,它就比硬度大而冰点低的冷硬水更容易结冰了。
当初姆潘巴在做冰棍时,他在牛奶中加入了糖,糖实际上会使牛奶变“硬”。这样一来,热的、加了糖的“硬”牛奶就比同样加了糖的冷牛奶的硬度要小,冰点也高一些,所以就先结冰了。
不过,很多科学家对乔纳森·卡茨的解释并不认同,他们认为这个解释并不完美,所以到目前为止,先进的科学技术仍然不能彻底解释看似简单的“姆潘巴现象”。
任秋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