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奥特曼
“老师,言言又打我……”小班的小雨摸着头,向老师告状。老师见状,便将言言和小雨叫到身边,仔细地询问情况。小雨说:“言言不让我和他一起玩小汽车,还打我。”老师转过来问言言,言言说:“那是我的汽车,我不想和他玩。”老师说:“你可以和小雨商量一下,小手不是用来打人的。”言言说:“可是他抢我的汽车,他是坏蛋,奥特曼就要打坏蛋。”原来言言模仿电视里奥特曼打怪兽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也难怪,最近有很多小朋友来告状,说言言总是出手打人。事后,老师找到言言的妈妈了解情况。妈妈说,寒假里言言在家一直看奥特曼,他心目中的英雄就是奥特曼,经常会嘴里念念有词,手上摆出奥特曼的姿势,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爸爸妈妈看到此情此景,觉得很好玩,也没有阻止,有时还会参与到言言打怪兽的游戏中。
案例分析
案例中的言言之所以会产生攻击行为,一方面是因为他爱模仿的年龄特点,另一方面是因为家人没有正确引导,使他模仿了错误的对象。
其实,攻击行为和亲社会行为一样,都是儿童个体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方面。攻击行为发展的状况不仅仅会影响儿童人格和品德的发展,同时也会成为个体社会化成败的一个重要指标。幼儿园小班的孩子正处于一个身体攻击逐渐增多的年龄,孩子的行为能力和控制能力没有达到平衡,也没有掌握妥善处理问题的方法,于是在产生冲突与矛盾的时候,就用打人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同时,这一年龄阶段的孩子模仿能力极强,很多认知经验和行为表现都是通过对周围环境的模仿而习得的。言言不断被小朋友告状,一方面是由于他的年龄特点所决定的——遇到问题采用身体攻击的方式来解决,另一方面,也是他对电视里的人物行为的无意识模仿。其次,家人对言言模仿奥特曼打怪兽的行为没有及时引导,甚至有时也会和言言一起模仿奥特曼打怪兽,更强化了言言的攻击行为。
专家建议
1.合理安排和选择电视内容
班杜拉等心理学家研究表明,电视内容对孩子的攻击行为有一定的影响,使还没有判断能力的孩子在观看后,模仿这一行为。同时,电视上的一些暴力行为也会激活孩子攻击性的想法、感情和记忆,因此,他会对这一行为司空见惯,并不由自主地表现出建立在想象中的攻击行为。所以,帮助孩子合理安排和选择电视内容是十分必要的。
2.适当引导
言言的家人在看到言言出现了模仿奥特曼行为时,并没有及时引导和制止,反而觉得十分有意思,从而强化了这一行为,使言言产生错误认知,认为这样的行为表现是被大家所接受的。所以,家长需要分辨孩子的行为,适当引导,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社会认知,减少攻击行为。
3.强化积极行为
这一年龄段孩子的学习方式是在行动中模仿,他的行为表现会随着周围环境的改变而变化。为了能够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社会认知,家长就要为他树立非攻击行为的榜样,以身作则,并对孩子表现出的积极行为给予及时的表扬和奖励。
4.及时开导
小班的孩子,尤其是男孩,很容易采用身体攻击的形式来处理与同伴的矛盾,动手打人其实是他欠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能力造成的。因此,这样的情况发生时,家长可以及时提供策略支持,如“你和小朋友商量一下,大家交换玩玩具”“他不愿意和你玩,你可以再去找其他小朋友”等。当孩子掌握了一些策略后,攻击行为也就会逐渐被替代。
文/武琬霄 专家指导:李林慧 上海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博士,上海师范大学闵行实验幼儿园园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