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知识窗 > 百科知识

结交“电朋友”

现在,人们一天也离不开电。电在生产、生活中起着巨大的作用,已经成为人们最亲密最得力的“朋友”。人类是怎么交上这个令人又爱又怕的“朋友”的呢? 电的发现过程 人们很早就对电现象有了初步的认识。据记载,早在公元前585年,古希腊哲学家塞利斯就发现摩擦过的琥珀能吸引碎草等轻小物体。我国东汉时期的王充在《论衡》一书中提到“顿牟掇芥”等问题,顿牟就是琥珀,“顿牟掇芥”的意思就是摩擦琥珀能吸引菜籽之类的轻小物体。 最早对电现象进行系统研究的是英国医生威廉·吉尔伯特,他在文章中说:“随便用一种金属制成一个指示器,在指示器的另一端,移近一个轻轻摩擦过的琥珀,指示器就会立即转动。”他通过大量实验驳斥了许多关于电的迷信说法。1660年,马德堡的盖利克发明了第一台摩擦起电机,他用硫磺制成一个形如地球仪的可转动球体,用干燥的手掌擦动球体即可获得电。盖利克的摩擦起电机在静电实验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745年,德国有一个牧师试着用一根钉子把电引到瓶子里去,当他一手握瓶,一手摸钉子时,受到了明显的电击。第二年,荷兰莱顿大学的马森教授无意中发现了同样的现象。他事后说:“手臂和身体产生了一种无形的恐怖感觉,我以为自己的命要没了。”他还发现把带电的物体放进玻璃瓶里,就可以把电保存起来。于是人们发明了“莱顿瓶”。 当时人们只知道有电击现象产生,却不知道电到底是什么,电击又是如何发生的。莱顿瓶的发明使人们第一次有办法得到很多电,并对电的性质进行研究。1746年,英国物理学家柯林森将一只莱顿瓶邮寄给了美国费城的本杰明·富兰克林,并在信中向他介绍了使用方法,由此产生了著名的“费城实验”——富兰克林用风筝将“天电(雷电)”引了下来。富兰克林把“天电”收集到莱顿瓶中,弄明白了雷电和摩擦产生的电原来是一回事。 1800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伏打将铜片和锡片浸于盐水中,接上导线,制成了第一个电池,它可以提供连续性的电,堪称现代电池的鼻祖。1831年,法拉第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发电机。从此以后,电渐渐走进了人们的生活。

王宝琪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