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知识窗 > 百科知识

恐龙之前的生物

在三叠纪(始于距今2.5亿年至2.03亿年,延续了约5000万年)的时候,陆地与现今的大陆截然不同。那时候,地球上只有一块大陆,被称为泛古陆,大致位于现在非洲所在的位置。泛古陆分为北边的劳拉西亚古陆和南边的冈瓦纳古陆。劳拉西亚古陆包括了今日的北美洲、欧洲和亚洲的大部分地区,冈瓦纳古陆则包括了现在的非洲、大洋州、南极洲、南美洲以及亚洲的印度等部分地区。不过,到了三叠纪中期,泛古陆开始出现分裂的前兆,在北美洲、欧洲中部和西部、非洲的西北部均出现了裂痕。 三叠纪的陆生爬行动物—比二叠纪有了明显的发展。古老类型的生物代表(如无孔亚纲和下孔亚纲)基本灭绝,新类型大量出现,关有一部分转移到海中生活。原始的哺乳动物在三叠纪末期也出现了。 好了,让我们去了解一下在三叠纪地球上还有哪些史前生物生活吧! “恐龙之父”——芙蓉龙 芙蓉龙(Lotosaurus)生活在距今2.3亿年前,是一种个头较大的爬行动物。由于它是目前已发掘出的距今最早的恐龙化石,填补了恐龙进化史中的一个空白,因此其化石在日本,法国展出时,都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而且被人们称为“恐龙之父”——当然,你 是知道的,它们当然不是之后出现的各种恐龙的祖先啦! 芙蓉龙的身长可达3米,身高约为1米,体重估计可达1吨,因为其化石发现于中国湖南省桑植县的芙蓉桥乡而得名“芙蓉”。尽管它只是一种中等大小的恐龙,但由于它们以植物为食(也有科学家认为它们是杂食的),所以每天都必须吃大量的植物以供身体所需。芙蓉龙又被称为“无齿芙蓉龙”,这是因为它们没有牙齿,只有一张鹦鹉状的喙嘴——它们就是用其喙来摘食蕨类和木贼类植物的茎叶和嫩芽的。 芙蓉龙最为引人注目的特征是在其背上长有一面高耸的“帆”。这张“帆”里有着活跃的血管组织,可以帮助芙蓉龙通过阳光吸收热能并提高血液温度;当然,如果太热了的话,把“帆”转向迎风的方向还可以帮助芙蓉龙降低体温。不过,也有的科学家认为,这面“帆”是用来在求偶时炫耀用的。 芙蓉龙的整个身体(不包括背帆)看上去略似鳄鱼、只是头比较小。和鳄鱼不同的是,荚蓉龙的四肢位于身体的下方,而不是两侧——这就使其能够在陆地上快速地移动。目前,人们普遍认为芙蓉龙是鳄鱼的远亲。 像猫一样敏捷的跳龙 到了三叠纪的中晚期,早期或疑似恐龙的爬行动物越来越多?跳龙(Saltopus)就是其中的一种。跳龙又名跳足龙,是种个头非常小的二足鸟颈类主龙类爬行动物。跳龙的化石是在1910年于苏格兰发现的。 跳龙大约60厘米长,体重只有约1千克,看上去和一只家猫的大小相仿,却要比猫瘦上许多。和猫一样,这种小巧的远古生物也是行动敏捷的肉食动物。跳龙之所以有这么个名字、缘由最初科学家们发现它的化石时,认为其能够蹦跳——事实上,跳龙的后肢相对非常强壮,这除了能让它们用两条后腿迅速移动外,也许还能帮助它们通过跳跃来躲避攻击者,或是偷袭猎物。 跳龙的前爪上有5个指、只是第四和第五指非 常短小。跳龙有一个长长的头,有很大的眼睛,敏锐的视觉和几十颗锋利的小牙齿。于是,跳龙就很 容易发现猎物。在一跃扑向猎物后,会用它锋利的牙 齿把猎物撕碎:视力好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能够及时发现危险一—当遭遇大型肉食动物时,它们会利用速度优势(强健的后腿可不是白长的)和灵巧性来躲避危难。 在科学家们看来,跳龙或许可以算作最早的一种属于虚骨龙类的恐龙,但也有的科学家认为它们属于兔鳄类(类似恐龙的一种早期原始爬行动物),又或是鸟鳄类(和恐龙有亲缘关系的早期爬行动物)……因为仅发观了跳龙的部分化石碎片,所以直至目前,跳龙的分类仍在争议中。 一时的霸主——山西鳄 山西鳄(Shansisuchus),顾名思义,是一种很久以前生活在中国山西的、看上去很像鳄鱼的远古爬行动物。山西鳄生活在约2.2亿万年前,属主龙类引鳄科,是一种强有力的掠食者。山西鳄一般都能长到2米多长,体高超过50厘米。这种凶猛的动物有着强壮的颌部,可以相对快速地移动。 在山西鳄生活的时代,它们总是称王称霸, 当时似乎只有兽孔类中的某些动物才能与其抗衡。但好景不长,随着各种各样恐龙的快速出现,随着恐龙的个头儿越来越大,动作越来越敏捷,山西鳄的霸主地位很快就被取代了,而且,它们也灭亡了……要不怎么会说它们是一时的霸主呢! 从化石上看,山西鳄的头骨狭长,眼孔较大,显示其视力甚好;更为奇特的是其下颞孔(眼睛下面头骨上的孔)特大,甚至比眼孔还大,呈现椭圆形;其颈椎比引鳄短——这些特征都说明山西鳄的头、颈.颌部肌肉集中、发达,咬力定是十分惊人。和大部分主龙类爬行动物一样,山西鳄的牙齿是槽生齿,这就是说它们的牙齿长在牙槽里,撕咬猎物时不易松动。可想而知,被这种动物咬上一口,大多数猎物都会丧失逃跑的能力。 山西鳄的四肢位于身体的下方而不是两侧,特别是后肢,竖直地长在髋关节的下方——这种结构使得体形过于结实厚重的山西鳄能够相对较快地移动,捕食那些动作缓漫的爬行动物。不过,从其前后足特征来看,山西鳄是掌行式的动物,这说明它们无法真正地快速奔跑起来。 三叠纪晚期的噩梦——波斯特鳄 晚三叠纪开始的时候,恐龙在世界范围内都出现了。然而,它们没有很大的分别,数量也不是特别多。与此同时,在恐龙所属的爬行动物类群——初龙类(或说主龙类,即为“占统治地位的爬行类”)中,还出现了一批稀奇古怪的类型。这些动物有许多不是恐龙的近亲,而是属于与现生鳄类相同的初龙类群。这些动物具有与恐龙显著不同的踝关节。往往是长而低矮的动物——凶恶的波斯特鳄(Postosuchus)就是其中最为凶狠残忍的一类代表。 波斯特鳄是绝对肉食的动物,它们有6米长,体重近700千克,它们的头骨较高且窄,血盆大口里长满了匕首状的巨大牙齿。由于其咬合力惊人,所以一旦猎物被波斯特鳄咬到,基本上就性命不保了。在波斯特鳄横行的时代里,恐龙不但不是其对手,反而还成了它们的食物——波斯特鳄无疑是三叠纪晚期所有陆生(包括部分水生)动物的噩梦。 波斯特鳄的头骨明显狭窄,沿着头顶两侧长有延长的脊。也许这些脊上具有小的角状装饰,在求偶和攻击中作为炫耀结构;波斯特鳄的颈,背和尾部覆盖着像鳞片一样的盾甲状结构,成为鳞甲。值得一提的是,波斯特鳄不仅体表覆有像卵石一样的圆形鳞片,而且在“乎掌”和“脚底”上述覆着多边形的鳞片呢!除此之外,由于波斯特鳄的四肢是竖直地长在身体下面的,因此它们的动作也是既迅速又灵活的,它们甚至还能只依靠后肢站立起来奔跑,或去攻击个头儿较大的猎物! 波斯特鳄是一种令人生畏的动物,其强大的攻击威力是有确凿证据的。在很多其他三叠纪大型动物的化石上,都保存着波斯特鳄的咬痕。此外,科学家们还在一具波斯特鳄化石的肠胃里发现了更少四种不同猎物的化石。

北昱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