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细节开始做自己的保护神
你知道3月除了三八妇女节.还有什么重要日子吗?让我们一起记住它——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自1996年起,我国确定每年3月份最后一周的星期一,为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
年龄特性决定了少年儿童更容易受到意外伤害,但安全不是一时一人便可完成的事业。除了家长尽心、学校教授安全知识,小孩也要积极参与安全日活动,注意生活细节,提高安全意识,在成长路上做自己的保护神。
文具成了凶器
那年我刚刚毕业当上教师。自习课时,两个男生玩舞剑游戏,他们手中拿着刚刚削尖的铅笔。突然.其中一个小胖子喊道:“老师,我的眼睛被捅瞎了。”所有人都被吓坏了,我颤抖着拨开孩子捂着眼睛的手,发现他眼睛能看东西,只是眼白上有点血丝,当时觉得虚惊一场。没想到第二天一早.小胖子家长找到学校,孩子的眼白被划伤了,需要做缝合手术。记得当时,看着孩子躺在手术室,眼睛被工具撑开,一针一针地缝合,我特别内疚。医生说,再使劲点这孩子的眼睛就废了。所以到今天,我都有句口头禅:文具是用来学习的,不是用来玩的。
安全小贴士:小孩拿着尖锐的东西时,比如铅笔、剪刀,记住要尖头向下,并且不要追逐打闹,不能随意地拿着这些东西在别人面前比划,更不能抛向别人。万一眼睛进了异物,或被划伤,千万不能用手揉,应立即去医院就诊。
从天而热水
开展“中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时,北京翠微小学的张老师给我讲过一个烫伤的例子:孩子们上学不都要带水壶吗?一位妈妈给孩子水壶灌了热水,怕烫着,特地放在高高的地方。但是孩子哪里知道壶中有水,踮起脚,拽水壶的绳子。刚刚灌满滚烫热水的壶倒了,热水从天而降,将孩子烫伤。
安全小贴士:冷水疗法是烫伤紧急处理最常用的方法,常用于轻度烫伤,即皮肤干红、疼痛,没起水疱。应马上用干净的冷水冲洗受伤部位10分钟左右,水温尽量保持在15至20摄氏度,不能用冰块冰敷,以免发生冷冻伤害。对烫伤程度较深者,要快速脱掉烫伤部位的衣物,如果衣物与皮肉粘在一起,则应该立即送往医院。
致命的葡萄
如果一个小学生不会吃葡萄,一定会被笑掉大牙。但的确出现过由于吃葡萄时说话被噎着、抢救不及时、最终成为植物人或直接死亡的案例。除了葡萄,果冻、硬的糖果、大块肉食等都有可能置人于死地。而被噎着,黄金四分钟是关键,如果能在黄金四分钟用“海姆立克急救法”,也许能挽回性命。2012年1月6日,北京一名74岁的老人吃烧饼由于没有牙齿被噎,脸色发青,呼吸不畅。家中14岁的孙子正是用学校教的“海姆立克急救法”,在120人员赶来前,帮爷爷脱离危险。
安全小贴士:“海姆立克急救法”即腹部冲击法。先从背后环抱患者,握拳抵住其肋骨下缘与肚脐之间,再向上推压以增加气管压力,驱使肺部残留空气形成一股气流。这股带有冲击性、方向性的长驱直入于气管的气流,就能将堵住气管、喉部的食物硬块等异物驱除,使人获救。
车门外的危险
有一次我出去办事,看见一辆出租车停在路边,就在车门推开的一瞬间,有个骑自行车的人从后面快速驶来.只听“咣”的一声,自行车上的人撞上被打开的车门,连车带人撞飞两米多,看得我一身冷汗。假如我是出租车里的那个人,会不会出现同样的状况?他肯定是开门前没有看司机的后视镜。而那个骑单车的人,也只顾赶路.丝毫没想到会有一扇门挡住去路。
安全小贴士:下车时,首先应该看看前后有无来车和行人,尽量从右门下车。需要横过车行道时,不要急着从车前贸然通过。乘车时要坐稳、扶好,以免车辆紧急刹车时摔倒受伤。汽车行驶中,最好不要吃东西,尤其是糖豆、花生之类的硬食品,汽车晃动时,它们容易呛到气管中。也不要将身体某部位伸出窗外,以免被外面的车辆或树木刮伤。
安全教育专家宗春山老师说:很多意外伤害事件,都源于被忽视的安全细节,他特别建议开展安全细节教育。上面的四个小故事,再次提醒我们,安全不是兴趣读本,高兴就拿起来读读,不高兴就忽略不管。吃喝玩乐中注意安全细节,是我们保护自己的第一步。
小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