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观光话名泉
“泉水叮咚,泉水叮咚,泉水叮咚响……”提起泉水,那甘甜的滋味就已在我的喉间回味。我国名泉众多,闲暇之余,探访泉水,可谓一大趣事。今天,我就和大家聊聊名泉。
乳泉
此泉水出自广西桂平县城西数里的半山上。在那儿,有块巨大的花岗岩,石上有一棵古树覆盖,盘根错节犹如龙爪抓入岩石。石下一汪清泉深约1米左右,碧澈透明,并时有小小的气泡逸出。每当气泡涌出聚集,泉水即变成乳白色,而那聚涌起的许多气泡。恰似啤酒中的泡沫,通过阳光照射,呈现出一团色彩缤纷的景象。对此史书曾有记载:此泉“清洌如杭州龙井,而甘美过之。时有汁喷出,白如乳,故命乳泉”。
据考察。此泉源于一条地裂带上,地下水沿裂隙汇集成泉。泉水中除含有多种有益于人体的微量元素之外,还裹挟有天然气体,从而导致了“喷汁”现象。因其流量较小,且一直保持临界状态,所以水量总是那样稳定,而且冬不凝,夏不溢,水温常年保持在21℃左右。
“一勺之多”泉
探访此泉。不得不说麻姑山。麻姑山,位于江西省南城县西南角。这里曾有过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撰写的《麻姑仙坛记》碑刻:并建有传说中麻姑仙女修道成仙的地方——麻姑庙宇。当年仙女们吃水取自“半月泉”、“麻姑泉”、“一勺之多”三泉。其中“一勺之多”堪称为三泉中之奇泉,不管是雨季,还是旱季,它总是保持一勺之多的水量,游人掬饮之,仍补足一勺之多,故而得名。
此泉之水,清洌甘美,清爽可口。相传每年三月三日,麻姑为了给西天王母祝寿,即用此泉水酿酒浸灵芝以献之,也称“麻姑献寿”。此外,在平时,仙女们为了待客,也常常取这儿的泉水烹煮嫩茶以饮之。故又称“仙泉”。
含羞泉
酷夏的一天,烈日炎炎,几个寻矿探宝的地质队员焦渴异常。恰逢一山泉,欣喜万分,于是急忙解壶灌水,随着“咕嘟咕嘟”的灌水声,只见泉水悄然渗没。但人们惊讶发现,片刻之后,泉水又冒了出来,于是又捧水而饮,随着泉水从指缝间哗哗流淌,泉水又隐声而遁,裸露出晶莹闪亮的砂砾。人们无不为之叫奇!它犹如一位怕羞的村姑,一旦有响声震动了它,就悄悄躲藏了起来,待无声相扰时才小心翼翼地流露出来……
据考察,这种现象原来是毛细管在作怪。砂土间的微孔细缝,犹如密布的毛细管,它们将地下水吸引出地表而汇聚成泉。但是它一旦受到震动,便会因压力而将水压缩到地下,直到压力消失水面又重新升起。这就是位于四川省广元县龙门山上面积不大,流量不丰,但不乏奇趣景象的“含羞泉”。
神 泉
如果你去四川省巴县的边尔村,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当地居民从村里的泉中取水满桶之后,便立即加盖,有的甚至加以密封,然后才背起水桶匆匆而去。如果你再进入他们家中,会更惊异:他们蒸馒头、烙饼既不用酵母,也不用碱中和,但出笼的馒头却白生生,松软软,食之颇为可口。这时,主人会含笑告诉你,因为他们用的是“神泉”的水!
原来,此泉出自于距今3.5亿多年前地层中的一条小断裂带,地下水沿裂隙溢聚成泉,涌水量约0.05升/秒,水温17℃。因泉水中含有大量的气体(77%:二氧化碳,18%氮气,5%氧气),故而在碧透清澈的泉水中常有串串气泡纷争而出,饮之,酷似汽水,凉爽甘美。这里的居民蒸的馒头、烙的大饼,之所以松软可口,足因为水中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气体受热膨胀的缘故,而当年的居民也许不得其解,所以才将其命名为“神泉”的吧。
此刻,也许你会明白:居民们取水满桶之后,之所以迅即加封.并匆匆背回家中,是唯恐气体逸散,失去“神泉”之效。
除此之外,黄山那“珍珠挂门帘”似的“琴泉”、福建平潭县如仙人吼涛的“磬泉”、广西天甘县的“喊泉”以及浙江的“母乳泉”、浙江绍兴吼山的“云泉”、清似水晶的乐清雁荡“石髓泉”等,相信都会给你留下难忘的印象。
高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