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人『书房』知多少
中国文人书房的历史,源远流长,最早的恐怕要数唐人《陋室铭》中提到的西汉扬雄的“玄亭”和三国孔明的“茅庐”了。至于见于史书的,要数《晋书·刘毅传》的记载:“初,桓玄于南州起斋,悉画盘龙于其上,号为盘龙斋”。因此说到文人书房,一般认为起始于汉晋,发展于唐宋,鼎盛于明清,直至今天。
在中国书房文化中,寓意丰富、情趣各异的书房名称,堪称一道亮丽的风景。其由来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1.以筑室环境命名。北宋沈括,晚年退居江苏镇江东部,从事科学资料的整理研究。其居处巨木蓊然,水出峡中的梦溪,故名“梦溪园”。其代表作也题名《梦溪笔谈》。
2.以筑室时间命名。唐朝颜真卿官为湖州刺史,在浙江乌程西南依山造亭,因时间是癸亥年、癸亥月、癸亥日,故名“三亥亭”。
3.以筑室位置命名。北宋王安石,旧居金陵报宁寺,自城中去钟山,到此处的路程恰好走了一半,其书房故名“半山亭”。
4.以筑室明志命名。宋代遗老郑思肖,入元不仕,隐居平江,把“大宋”拆为“本穴”二字,以“本穴世界”作为书房名,以寓怀宋之志。
5.以藏书目的命名。宋代司马光,平生喜好读书藏书,官至高位而读藏不减,为表明“为读而藏之”的目的,其书房名曰“读书堂”。
6.以所敬之人命名。清代许友,自幼学书,特别敬佩宋代书法家米芾的为人与书法,其书房故名“米友堂”。
7.以治学目标命名。清代段玉裁,毕生致力于经史、文字、音韵等方面的研究,目标明确,成就卓著,其书房故名“经韵楼”。
8.以所宝之物命名。清代李元鼎,家藏古砚一台,相传为汉将灌婴庙瓦所制,以宝视之,其书房故名“灌砚斋”。
9.以治学方法命名。明代张溥,读书必抄录,抄录背熟后就烧掉,这样反复七次,直至熟背熟记为止,其书房故名“七录斋”。
10.以祖辈居地命名。明代归有光,因祖父曾在江苏太仓县项脊泾居住,为追念先祖,其书房名曰“项脊轩”。
11.以排遣心情命名。清代蒲松龄,一生坎坷,屡试不第,憎恶科举,晚年借写书排遣心中块垒而自娱,其书房故名“聊斋”。
12.以治学态度命名。宋代陆游,平生好学,晚年不减,因崇尚师旷“老而好学犹秉烛夜行”,其书房故名“晚学庵”。
13.以书斋大小命名。当代画家白雪石,其书房甚小,并挂有齐白石书郑板桥“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的联语,聊以自慰,故名“何须斋”。
此外,宋代李清照丈夫赵明诚的“归来堂”,元代赵孟*(左兆右页)的“松雪斋”,明代徐文长的“青藤书屋”、王夫之的“湘西草堂”、冯梦龙的“墨憨斋”,现代冯子恺的“缘缘堂”、潘天寿的“止止室”、冯友兰的“三松室”、姚雪垠的“无止境斋”、阮章竞的“苦噪楼”等,都各有缘起,但总的看,无不体现出书房主人敬业寓德、寄怀明志、言趣抒情的情操,体现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
在中国书房文化中,最能表现其文化特色,提示其文化内涵,体现其文人书房情结的莫过于“书房铭”了。唐代诗人刘禹锡的《陋室铭》和明代文人归有光的《项脊轩志》最具有代表性。
马耀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