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知识窗 > 百科知识

开溜的潜艇

潜艇巧使“金蟑脱壳”计 20世纪80年代的一天,大西洋波涛汹涌,浓雾弥漫。阿根廷海军发现了英国航母群,便命令潜艇前去攻击。 当潜艇驶近英国航母群时,声呐兵迅速测出了英国一艘护卫舰的方位。“准备发射鱼雷!”目标完全进入鱼雷射击最佳角度,鱼雷兵按下了发射电钮。然而,鱼雷纹丝未动。舰长赶紧下令人工发射。经过一阵手忙脚乱之后,鱼雷终于射出去了。可是由于火控系统失灵,这枚鱼雷还没接近目标,便漂出水面被英国海军发现了。英舰立即派出反潜直升机实施报复,很快寻找到了潜艇水下回波,立即向潜艇发射了反潜鱼雷。随着一声巨响,海面腾起一股冲天的水柱。直升机以为命中目标了,等着潜艇呼救投降,可是等了几分钟,什么也没有,只是漂上来一股黑烟。 原来,潜艇在险境中发射了“气幕弹”。“气幕弹”冒出大团夹杂着大量气泡的黑色烟幕,一面迅速扩散一面冒出气泡形成一道宛如烟幕的气幕屏障,趁英军的鱼雷撞在这道黑色气幕上爆炸的时候,阿根廷潜艇迅速逃离了险境。 科学直通车 气幕弹的发明 上面故事中潜艇使用的气幕弹,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就被发明了。那时英美等盟军为了防止德军的集群潜艇,加强了反潜作战,使德军伤亡惨重。于是德军开始研制新的水中防探测、反侦察的装备。 军事专家们受到墨鱼的启发,提出了制造水中烟幕的方法。墨鱼遇到敌人的时候,体内墨囊能迅速喷出墨汁,将周围的海水染黑,遮挡对方视线,然后趁机逃走。 军事专家们经过实验,将一种化学物质通过爆炸,使其在水中扩散,形成不溶或微溶于水的气泡,并在一定的海域中漂浮,形成“气泡幕”,从而掩盖潜艇噪声,干扰声呐和鱼雷,使敌人完全丧失水下捕捉目标的能力。 军事小知识 潜艇是一种能潜入水下活动和作战的舰艇,也称潜水艇,是海军的主要舰种之一。潜艇在战斗中的主要作用是:对陆上战略目标实施核袭击,摧毁敌方军事、政治、经济中心;消灭运输舰船、破坏敌方海上交通线;攻击大中型水面舰艇和潜艇;执行布雷、侦察、救援和遣送特种人员登陆等任务。 潜艇之所以能够发展到今天,是因为它具有以下特点:能利用水层掩护进行隐蔽活动和对敌方实施突然袭击;有较大的自身供给能力,可远离基地,在较长时间和较大海洋区域活动,可以深入敌方海区独立作战;能在水下发射导弹、鱼雷和布设水雷,攻击海上和陆上目标。 缺点:自卫能力差,缺少有效的对空防御武器;水下通信联络较困难,不易实现双向、及时、远距离的通信;探测设备作用距离较近,观察范围受限,掌握敌方情况比较困难;常规动力潜艇水下航速较低,充电时易于暴露。 名词解释 声呐就是利用水中声波对水下目标进行探测、定位和通信的电子设备。 声呐技术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它是1906年由英国海军刘易斯·尼克森所发明。最初发明声呐主要是用来侦测冰山。这种技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被应用到战场上。用来侦测潜藏在水底的潜水艇。 目前,声呐是各国海军进行水下监视使用的主要技术,用于对水下目标进行探测、分类、定位和跟踪;进行水下通信和导航,保障舰艇、反潜飞机和反潜直升机的战术机动性和水中武器的使用。此外,声呐技术还广泛用于鱼雷制导、鱼群探测、海洋石油勘探、船舶导航、水下作业、水文测量和海底地质地貌的勘测等。 潜艇趣闻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由于当时的装备技术水平不高,潜艇无法攻击水中潜航的潜艇。因此双方都采用诱骗战术,设法使对方潜艇浮上水面,然后像对付水面舰艇那样进行攻击。1915年6月25日,德军让一架水上飞机假装出了故障,“迫降”在英国潜艇活动的水域作诱饵,再派一艘德国潜艇在水下埋伏等待进行攻击。英国潜艇果然中计:蒙克里夫艇长下令潜艇上浮,炮击德军飞机。而这时事先埋伏的德国潜艇立刻进行攻击,然而由于距离太远,无法攻击到英国潜艇。“鱼儿”已上钩,“钓鱼人”却鞭长莫及。德国飞机只好在炮火中狼狈逃窜。

摘自《儿童大世界》第2008.12总第333期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