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怪姓氏记趣
中国姓氏可谓博大精深,你能想到“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春、夏、秋、冬、上、下、前、后、左、右、东、南、西、北、中、金、木、水、火、风、雷、电、甲、乙、丁”都是姓氏么?!
然古怪的姓氏自有其奇妙之出处。可以说,每一个姓,都有一个故事。
[鸦]
北宋初年,呼延赞被奸臣陷害,全家遇害,只有一个孕妇逃走。逃难途中,有一只乌鸦始终跟随,后来孕妇生下呼延家的独苗后,就把遗腹子改姓为“鸦”。
[术]
而北宋末年,金朝大将金兀术率领大军灭掉了北宋,因此,汉族人对金兀术有恶感。后来,金兀术的后人搬到关内,和汉族人融合,但怕被人知道自己是金兀术的后代,引来麻烦,就改姓为“术”了。还有些“术”姓族人是战国神医扁鹊的后代,扁鹊创制的两味草药最为著名,一名“苍术”,一名“白术”,两个药名中,“术”是“神奇力量”的意思,因此扃鹊后人对“术”这个字十分崇敬,到了明朝的时候索性以“术”为姓。
[六]
明代初年,在朱棣“靖难之变”中,方孝孺因反对朱棣夺取建文帝皇位而遇害。据说,方孝孺的一个小儿子被其他大臣保护了下来,流落到了外地,隐姓埋名。因为这个小孩儿的外婆家姓“陆”,他就改“方”姓为“陆”姓,后来又因为“陆”仍然很扎眼,就改姓“六”。现在,由此衍生出的许多方孝孺后人就姓“六”。
[濮阳]
姓“濮阳”的人都是出自高淳,而始祖则可以追溯到尧舜时期。濮阳氏祖先原来是游牧部落,后来内迁到河南、山东交界的今河南濮阳地区。此地在濮水北岸,“水之北为阳”,因此这个部落给自己定姓为“濮阳”。至于濮阳这个地名,是先有濮阳姓,后有濮阳地名。北宋末年,金兵入关,在濮水之北居住的濮阳家族内迁,几经波折,最终在今天的高淳东坝定居。濮阳姓后来演变出濮阳、濮、洑、洑阳4个姓。著名演员濮存昕的祖籍是溧水,可能也是同宗。
[拜]
“拜”是一个动词,以此为姓,相信很多人没有听说过。据说,拜姓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685年,齐桓公(小白)和公子纠争夺齐国王位。管仲当时辅佐公子纠,但最后登上王位的是小白。齐桓公即位后,不计前嫌,拜管仲为相,齐国由此变成当时最为强盛的国家。管仲的一些后裔为了纪念祖上的这段荣耀,索性把“拜相”的“拜”作为自己的姓。拜姓在历史上出过不少名人,如元代名将拜住。而江苏的拜姓来源于乾隆年间在京为官的拜大雄,拜大雄充军到现在的泰州市的拜官庄养马场,他的子孙分布于姜堰、兴化、大丰、宜兴等地。
[采]
六合陈桥镇唐楼村的采姓家族的姓氏来历则来自于皇帝的一时高兴。采姓的祖先原来姓米,明代嘉靖时,米氏族人米自详当朝为官,因为政绩出色,深得皇帝赞许。嘉靖皇帝一高兴,就给了米自详一种独特的赏赐:赐姓为“采”。嘉靖皇帝认为给“米”加上一撇,犹如给米自详加了一顶官帽,世代流传下去,这是一种最为特别的奖励!
[藕]
安徽桐城有个藕家,藕家本不姓“藕”,他们的一个祖先曾经在朝廷为官,后来因为得罪了皇帝,孤身逃走。在躲避追杀途中,这位先祖躲在一个池塘中,靠莲藕荷叶隐蔽自己。他心中暗自祈祷:“如果能够躲过这一劫,我就改姓‘藕’!”结果,追兵没有发现他,中国从此多了一支独特的“藕”姓家族。
[府]
府姓的诞生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元朝末年,两位重要的农民起义首领朱元璋、张士诚为了争夺江浙,爆发了战争。结果张士诚于1365年战败。张士诚战败后,他的后代有很多被朱元璋虏获,只有一个儿子逃了出来。逃亡路上,遇到天黑,这个张姓后人打着一盏上写“张府”两字的灯笼照明。一天晚上,几个朱元璋的士兵截住了他,情急之下,这个张姓后人连忙用手捂住灯笼上的“张”字,谎称自己姓“府”才得以脱险。后来,这个张士诚后代隐居乡间,索性改姓为“府”。据说苏州府家就是从这个张士诚后代繁衍出来的。
[躲]
逃过一劫终于“大难不死”,上面两个姓氏都能流传至今,也算是“必有后福”了吧,不过逃难还有更绝的:溧水县石湫镇有一位老大娘姓“躲”,据说石湫一带还有不少人姓“躲”。老人说:“我们都是皇亲国戚,后来改朝换代,为了逃避追杀,躲到溧水乡下,后来索性改姓‘躲’了!”
[喜]
“喜”姓与孟子有关。孟子的后代本来一直在山东邹县孟子故里生活,到了清代时,40几代孙孟伟率家人南下,经过3次迁徙,最终在南通州定居。乾隆年间,一个孟氏族人科举高中,全家非常高兴,建了一座“孟公亭”以示庆祝。过年的时候,地方士绅纷纷前来祝贺,恭贺孟公前程似锦。但由于“孟”和“梦”谐音。当地风俗,过年时说“梦”字不吉利,于是有人便讨个口彩,将“孟公”称为“喜公”,以讹传讹,这一族孟氏后人索性改姓为“喜”。
[毒]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竟然还有人姓“毒”。原来是唐代有个宰相,名叫窦怀正,虽然权倾朝野,但这位窦丞相还想夺取政权,推翻李姓皇上,结果被皇上发现,叛乱没有成功。后来,气愤难平的皇上为了表示对窦丞相的惩罚,就给他的后代赐姓为“毒”。
[第五]
没有最奇,只有更奇。“毒”姓已经够奇怪了,可“第五”竟然也是一个使用了将近两千年的古老姓氏!
在陕西三原县有很多人姓“第五”。一个说法是“第五”氏的祖先曾经是跟随荆轲去行刺秦王的勇士,荆轲刺秦失败后,随行的有五位勇士逃跑,为了躲避秦人的追杀,他们隐去了自己的名字,分别改姓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而因此推断,国内应该还有姓“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的人。还有一种说法:秦国灭齐国时,齐王召集宗室,把他们分成八股,命令他们突围到荆州集合。齐王下令,第一个到的以后姓“第一”,第二个到的姓“第二”,依此类推。因其祖先是第五个到的,所以姓“第五”。“第五”氏也出过不少名人,如汉朝名臣第五轮、第五种。一位民间姓氏研究者则指出,“第五”姓出自田姓。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后,曾经把战国时齐国的后裔迁徙到现在的湖北房县一带定居。在迁徙齐国田姓贵族时,因为田姓人氏众多。所以刘邦下令把田姓改掉,以数字区别,分为“第一”氏,“第二”氏一直到“第八”氏。现在国内不多见的“第五”氏就是这么来的。
[镇]
姓氏古怪,有时候反而容易起名字。在南京某房地产公司工作的小伙子镇洋,他的祖先是草原上的女真人,是金朝人的后代。后来,祖先迁徙到内地,就把“金朝”的“金”和“女真”的“真”合在一起,成了一个“镇”字。也许因为是游牧民族后代的缘故,镇氏族人起的名字十分大气,镇洋的哥哥名叫镇海,兄弟俩的名字已经有几分霸气了,可他说,他还有个堂哥,名字叫做镇山河!
[姓]
还不算完,在南京溧水农村,竟然还有人以“姓”为姓呢!怎么样,这下Faint了吧?
雨凝 摘自《新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