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期刊论文索引
2016-04-29核心期刊论文:
[1].生命的苦难与生命的壮美──读陈忠实的散文集《生命之雨》/邢小利//当代作家评论,1998,01:33-36.
[2].怎样走出《白鹿原》──关于陈忠实的断想/张志忠//当代作家评论,1998,04:8-16.
[3].关于陈忠实的创作/陈涌//文学评论,1998,03:5-21.
[4].作家永远不应抱怨读者──陈忠实谈作家、出版家、书店三者关系及其它/孙悦//中国出版,1998,11:9-10.
[5].作家不要抱怨读者——与《白鹿原》作者陈忠实的对话/高晓春//人民论坛,1998,11:55-56.
[6].陈忠实《康家小院》浅析/赫牧寰//学术交流,2007,No.15502:177-179.
[7].陈忠实和他的《白鹿原》/陈世旭//南方文坛,2007,No.11702:45-46.
[8].现实主义的发展与深化——从柳青的“典型理论”到陈忠实的“文化心理结构”/李晓卫//甘肃社会科学,2007,No.16803:54-57.
[9].自然地理分野与精神气候差异——路遥、陈忠实、贾平凹比较论之一/梁颖//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No.15805:69-74.
[10].陈忠实不必后悔/闵良臣文学自由谈,2007,No.11906:131-134.
[11].陈忠实小说创作流变论——寻找属于自己的叙述/李遇春/文学评论,2010,01:127-133.
[12].世纪之变的文化探询——从陈忠实的《〈白鹿原〉创作手记》重解《白鹿原》/仵埂//小说评论,2010,No.15101:155-159.
[13].心理结构的平衡与颠覆——论陈忠实新世纪以来的小说创作/李遇春//小说评论,2010,No.15101:99-107.
[14].陈忠实的“剥离”与“寻找”——读《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白鹿原〉创作手记》/邢小利//南方文坛,2010,No.13502:33-36.
[15].修辞心理过程个案考察之四——以陈忠实《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为例/张春泉//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v.34;No.15701:82-85.
[16].三个人的文学风景——路遥陈忠实贾平凹三作家的文化符号学意义/孙新峰//当代文坛,2010,No.19204:65-68.
[17].当好作家遇到好评论家——陈忠实《白鹿原》创作手记的手记/刘川鄂//小说评论,2010,No.15505:148-152.
[18].现实主义艺术力量的追寻与展现——陈忠实与柳青创作的艺术风格比较/李晓卫//甘肃社会科学,2010,No.18906:66-69.
[19].新的超越——谈陈忠实近期的短篇小说/张国俊//文艺争鸣,2003,05:28-30.
[20].打造经典的耐性——陈忠实创作历程的启示/文兰//小说评论,2003,01:92-94.
[21].品味陈忠实对陕西报业的题词/曹军华//新闻知识,2003,01:40.
[22].实话实说陈忠实/明红//中国图书评论,2003,03:16-19.
[23].我的文学生涯——陈忠实自述/陈忠实//小说评论,2003,05:24-27.
[24].走向生命体验的艺术探索——陈忠实访谈录/李遇春,陈忠实//小说评论,2003,05:27-33.
[25].陈忠实与柳青的文化心理比较分析——以《白鹿原》和《创业史》为中心/李遇春//小说评论,2003,05:33-40.
[26].陈忠实作品目录//小说评论,2003,05:41.
[27].实话实说陈忠实/明红艺术广角,2003,04:55-58.
[28].从与农民共反思走向与民族共反思——评陈忠实80年代后期创作/王仲生//小说评论,1991,02:16-21.
[29].人与历史历史与人——再评陈忠实的《白鹿原》/王仲生文艺理论与批评,1993,06:93-98.
[30].史志意蕴•史诗风格——评陈忠实的长篇小说《白鹿原》/白烨//当代作家评论,1993,04:4-9.
[31]雷朴.灞柳春风跃白鹿——作家陈忠实与他的《白鹿原》/情报杂志,1993,03:32-33.
[32]李咏吟.公民生命自由教育的沉沦——小娥形象的创造与陈忠实的思想局限/当代作家评论,2004,01:66-74.
[33]彭彩云.论《百年孤独》对陈忠实《白鹿原》创作的启示/湖南社会科学,2004,02:128-129.
[34]彭琢,董宁.从《白鹿原》看陈忠实的创作特色/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S2:130-132.
[35]邢小利.关中的世相和风骨——读陈忠实小说新作《关中风月》/南方文坛,2008,No.12201:78-80.
[36]鹤坪.一个秦人的文学证明——再说陈忠实和他的《白鹿原》/当代文坛,2008,No.17802:104-106.
[37]段建军.肉身生存的历史展示——柳青、路遥、陈忠实对现实主义文学的贡献/文学评论,2008,01:181-185.
[38]赫牧寰.陈忠实的女性悲剧情结/学术交流,2008,No.16904:153-155.
[39]李晓卫.现实主义的灵魂——陈忠实与柳青创作的真实性比较/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No.13703:119-123.
[40]曾利君.试论新时期小说的民俗描写——以贾平凹、陈忠实、韩少功的小说为例/当代文坛,2008,No.18105:90-93.
[41]马平川.精神维度:短篇小说的空间拓展——陇上对话陈忠实/文艺理论与批评,2008,No.13305:52-57.
[42]刘小平.儒家“善”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欲望叙述——以周作人、王润滋、陈忠实为分析对象/学术探索,2005,02:131-135.
[43]韩鲁华.前现代与现代:陕西的文学创作与批评——从陈忠实的创作及研究谈起/小说评论,2005,04:89-92.
[44]韩承红,江秀玲.小说唱响的秦之声——陈忠实小说的关中方言与民俗色彩/中华文化论坛,2005,03:88-91.
[45]赵录旺.倾听并打开自己——读陈忠实《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有感/小说评论,2009,No.14602:143-147.
[46]薛敏.人性在平淡质朴中——陈忠实短篇小说《日子》解读/小说评论,2009,S1:43-45.
[47]李骏虎.由陈忠实《白鹿原》的白璧微瑕说开去/名作欣赏,2009,No.29719:130-133.
[48]邰科祥.“创作成就取决于作家的敏感、深刻和独特”——陈忠实先生访谈录/文艺研究,2009,No.21311:71-78.
[49]李建军.从随物婉转到与心徘徊——论陈忠实的散文创作/当代文坛,2009,No.18806:4-11.
[50]韩鲁华,田翠花.真的探寻——路遥、陈忠实、贾平凹文学创作审美价值论之一/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v.39;No.15806:126-130.
[51]王鹏.女性生命本体欲望的消解与反消解——陈忠实《白鹿原》女性形象论/电影文学,2009,No.48205:97-98.
[52]梁颖.“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现实主义与路遥、陈忠实、贾平凹的文学创作/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v.40;No.17801:114-121.
[53]张雪艳,冯希哲.精神剥离中的超越平庸——陈忠实文学创作思想研讨会综述/小说评论,2011,No.15701:156-159.
[54]裴雅琳.陈忠实中篇小说的审美价值/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v.38S2:58-60.
[55].《陈忠实小说——在东西方文学坐标上》/文艺理论与批评,2011,No.14903:47.
[56]王鹏.陈忠实社会转型期乡土小说论/小说评论,2011,No.16004:95-98.
[57]王亚丽.在秦腔与小说之间——由陈忠实与秦腔说起/当代戏剧,2011,No.24605:33-35.
[58]龙胜燕.从陈忠实长篇小说创作看地域文化对作家创作的渗透/电影评介,2011,No.43118:96-98.
[59]席忍学.中国当代文学创作的生命体验论探微——以陈忠实文学创作为考察对象/求索,2011,No.22909:184-186.
[60]王素.论陈忠实小说语言意识的演变/名作欣赏,2012,No.38303:12-13.
[61]王鹏程.庾信文章老更成——陈忠实散文简论/名作欣赏,2012,No.38101:36-38.
[62]李晓卫.柳青、陈忠实的创作与外国文学/甘肃社会科学,2012,No.19601:65-68.
[63]张国俊,王晓音.追寻理论与艺术的双向高度——试论陈忠实《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白鹿原〉创作手记》/小说评论,2012,No.16301:146-153.
[64]陈忠实,舒晋瑜.我早就走出了《白鹿原》——陈忠实访谈录/中国图书评论,2012,No.26010:4-12.
[65]邢小利.论陈忠实的创作道路与文学地位/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v.44;No.18503:88-95.
[66]杨雷.陈忠实的“两个篮子”/思维与智慧,2014,No.30406:63.
[67]陈一军.新时期乡土作家的创作原则及其文学史意义——以莫言、路遥、陈忠实、贾平凹等人为例/青海社会科学,2014,No.20804:153-158.
[68]段建军.陈忠实与寻根文学/小说评论,2014,No.17905:119-125.
[69]冯希哲.陈忠实的批评观/小说评论,2014,No.17905:126-130.
[70]宋颖桃.陈忠实文学语言风格探因/小说评论,2014,No.17905:136-140.
[71]公炎冰.陈忠实对新时期现实主义的掘进/当代文坛,2001,02:38-39.
[72]张恒学.白鹿,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理想的象征——再论陈忠实的《白鹿原》/当代文坛,2001,02:40-43.
[73]洪治纲.《宁静的丰收——陈忠实论》(理论)/当代作家评论,2001,01:67.
[74]公炎冰.《陈忠实及其创作》(博士学位论文)/当代作家评论,2001,03:75.
[75]周燕芬.论胡风主体性现实主义理论的经典价值与实践意义——以路遥、陈忠实和贾平凹的创作为例证/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v.43;No.18206:89-95.
[76]白烨.当之无愧的“民族秘史”——陈忠实与《白鹿原》漫说/艺术评论,2013,No.11001:28-33.
[77]吴进.论陈忠实对柳青的“剥离”/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v.42;No.19203:110-117.
[78]张连义.包产叙事中的家庭观念嬗变——以路遥、贾平凹、陈忠实的创作为例/小说评论,2013,No.17103:142-148.
[79]葛美英.浅析路遥、陈忠实作品中的民间文化立场/创作与评论,2013,No.16510:56-59.
[80]水衣.陈忠实出资设立“白鹿当代文学编辑奖”——暨首届获奖者名单揭晓/出版广角,2013,No.19806:8-9.
[81]李振.在民族史与个体史之间——评陈忠实的长篇小说《白鹿原》/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v.40;No.16205:144-146.
[82]霍炬.罗网中的感动——读陈忠实《日子》/小说评论,2006,03:86-88.
[83]王新民.陈谷陈糠陈忠实假烟假酒假平凹──中国黑版书知多少/商业时代,2000,10:34-35.
[84]赵德利.文品与人品的熔铸——评李建军《宁静的丰收——陈忠实论》/文艺争鸣,2000,06:71-73.
[85]红柯.小说艺术的成功探索──读李建军著《宁静的丰收》──陈忠实论/小说评论,2000,05:45-48.
[86]杨剑龙.平淡质朴中独特的艺术魅力——读陈忠实的小说《日子》/名作欣赏,2002,05:26-27.
[87]陈延萍.陈忠实,黄土地上的思想者/青年探索,1994,No.5404:19-21.
[88]陈忠实.兴趣与体验——《陈忠实小说选集》序/小说评论,1995,03:21-23.
[89]赵秉申.女人•命运•时代——陈忠实中篇小说《四妹子》编辑杂谈/小说评论,1987,06:50-52.
陕西省图书馆 版权所有 陕ICP备10200749号-2 | 地址: 西安市长安北路14号 | 邮编: 710061 | 电话: 029-85397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