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博客:陈忠实年表——谨以此纪念我的朋友陈忠实
2016-05-03 李清霞1942年
农历6月22日,出生于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毛西乡西蒋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
1950年
就读于西安市灞桥区毛西乡西蒋村小学。
1953-1955年夏
就读于蓝田县华胥镇的油坊村高级小学。
1955年夏
考入西安市第16初中(位于西安市东郊韩森寨)。
1956年
因家境贫寒,上半年休学1年。秋季复读初一。
1958年11月4日
在《西安晚报》发表歌颂大跃进、人民公社、总路线“三面红旗”的诗歌《钢·粮颂》:“粮食堆如山,钢铁入云端。兵强马又壮,收复我台湾。”
1959年夏
初中毕业于西安市第16中学。
1961年
与同学常志文、陈鑫玉组织文学社“摸门小组”, 创办了文学墙报“新芽”。
1962年
7月,高中毕业于西安市第34中学。高考落榜成为村里第一个高中毕业回乡知青。
9月,成为西蒋村初级小学民办教师。立志自修文学。
1964年
调入毛西公社农业中学任教,并担任校团支部书记。
12月,在《西安晚报》的《春节演唱》专栏发表陕西快板1篇。
1965年
1月28日,在《西安晚报》发表快板《一笔冤枉债——灞桥区毛西公社陈家坡陈广运家史片断》。
3月6日,在《西安晚报》发表诗歌《巧手把春造》。共14行。
3月8日,在《西安晚报》文艺副刊发表散文处女作《夜过流沙沟》。随后陆续发表《杏树下》(1965-4-17)、《樱桃红了》等散文。
1966年
2月,成为中共预备党员。发表《春夜》(1966-3-25)和《迎春曲》(1966-4-17)等散文特写。
1968年
与初中肄业的农村女子王翠英结婚。婚后共育两女一子。
在毛西公社东李八年制学校任初中教员。
1971年
年末,被抽调到毛西公社协助工作。
1972年
担任公社卫生院院长。
8月27日,在《西安日报》发表革命故事《配合问题》。
10月22日,在《西安日报》发表散文《雨中》,后陆续发表散文《寄生》、《闪亮的红星》等。散文《水库情深》发表于内刊《郊区文艺》。
1973年
春,担任毛西公社革委会副主任,成为国家正式干部。
编写村史《灞河怒潮》,陕西人民出版社1975年9月出版,印数:25000册。
5月6日,在《西安日报》发表散文《青春红似火》。
7月,散文《水库情深》发表于《陕西文艺》第1期。
11月,短篇小说处女作《接班以后》发表于《陕西文艺》第3期。
1974年
1-6月,以“西安市南泥湾五七干校第八期学员”身份,在延安南泥湾学习。
9月,短篇小说《高家兄弟》发表于《陕西文艺》第8期。
第一次以作家身份接待日本文化访华团。32岁。
1975年
发表短篇小说《公社书记》、特写《铁锁——农村生活速写》(《西安日报》4月12日)。
被任命为中共毛西公社副书记。
1976年
3月,参加《人民文学》编辑部在北京的一个创作笔会。发表短篇小说《无畏》(《人民文学》第3期)。
6月20日,在《西安日报》发表特写《社娃——农村生活速写》。
发表言论《努力学习,努力作战》(《陕西文艺》第6期“毛主席啊,延安儿女永远怀念您”专辑)。
10月,打倒“四人帮”,《无畏》被指与“四人帮”的某人有关,陈忠实被撤销公社副书记,接受审查。
《接班以后》被西安电影制片厂改编为电影《渭水新歌》(编剧陈忠实),1977年公映。
1977年
6月,被任命为毛西公社平整土地学大寨的副总指挥。
年底,被任命为毛西公社灞河河堤水利会战工程副总指挥,带领群众修筑了8华里的河堤,至今依然起着防洪抗洪的作用。
1978年
10月,调入西安市郊区文化馆,任副馆长。
10月18日,报告文学《忠诚》发表于《西安晚报》。
年底,短篇小说《南北寨》发表于《延河》第12期。
1979年
6月3日,短篇小说《信任》发表于《陕西日报》副刊,随即被《人民文学》七月号、《青年文学》创刊号转载,《中国文学》以英、法文介绍给世界,美国《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收录,还被翻译成日语出版。并获1979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发表短篇小说《小河边》、《幸福》、《徐家园三老汉》、《七爷》、《心事重重》、《猪的喜剧》、《立身篇》,报告文学《忠诚》等。
《立身篇》获《甘肃文艺》1980年优秀作品奖。
9月25日,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1980年
4月,被任命为灞桥区文化局副局长,兼文化馆副馆长。
发表短篇小说《回首往事》、《石头记》、《枣林曲》、《早晨》、《第一刀》、《反省篇》、《尤代表轶事》,散文《分离》、《山连着山》,创作谈《我信服柳青“三个学校”的主张》,随笔《党性 生活 虚心》,电视剧本《信任》等。
7月10-20日,参加《延河》编辑部主办的“农村题材短篇小说创作座谈会”(陕西省太白县)。
7月29日,参加陕西省作家协会西安分会召开的“农村题材创作漫谈会”。
《第一刀》获《陕西日报》征文特等奖。
1981年
发表短篇小说《土地诗篇》、《乡村》、《苦恼》、《正气篇》、《丁字路口》、《征服》、《珍珠》,报告文学《崛起》,散文《面对这样一双眼睛》、《可爱的乡村》,随笔《短篇小说集<乡村>后记》、《看《<望乡>后想到的》。
4月,参加“笔耕组”组织召开的“农村题材创作座谈会”。
夏,在与青岛隔海相望的黄岛,参加《北京文学》组织的文学笔会。
《尤代表轶事》获《延河》优秀作品奖。
父亲陈广禄因食道癌去世,享年76岁。
1982年
7月,出版第一个短篇小说集《乡村》(陕西人民出版社),收录短篇小说19个,其中18个创作于1979-1981年间,《铁锁》创作于1975年。
发表短篇小说《蚕儿》、《土地——母亲》、《冯二老汉》(《陕西日报》2月14日)《初夏时节》、《霞光灿烂的早晨》、《绿地》、《田园》,散文《春风又绿灞河岸》、《万花山记》、《延安日记》,创作谈《和生活的创造者一起前进》、《深入生活浅议》。
5月,参加中国作家协会西安分会在延安举行的“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四十周年”纪念活动。
9月3-11日,参加中国作家协会在西安召开的“西北、华北部分青年作家座谈会”。
11月,调入陕西省作家协会,从事专业创作。时年40岁。
1983年
早春,参加中国作家协会召开的“农村题材创作研讨会”(河北涿州)。
春夏之交,妻子儿女农转非成为城镇居民。
第1部中篇《康家小院》发表于《小说界》第2期。获《小说界》首届优秀作品奖。
发表短篇小说《珍珠》、《旅伴》、特写《诗情不竭的庄稼汉》、创作谈《突破自己》。
1984年
发表中篇《初夏》(《当代》第4期),获1984年《当代》文学奖,及中篇《梆子老太》。
发表短篇小说《马罗大叔》、《鬼秧子乐》、《田雅兰》、《拐子马》、《送你一束山楂花》,散文《鲁镇杂记》,创作谈《从昨天到今天》等。
1985年
4月,在中国作家协会陕西分会三届二次理事会(陕西咸阳)上,被选举为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中篇《十八岁的哥哥》发表于《长城》第1期,并获“1985年《长城》文学奖”,《夭折》发表于《飞天》第1期、《最后一次收获》发表于《莽原》第4期。
发表短篇《我们怎样做父亲》、《夜之随想曲》、《毛茸茸的酸杏》、《灯笼》,报告文学《大地的精灵》、散文《鲁镇记行》、《绿色的南方》、《迪斯科与老洞庙》、创作谈《关于中篇小说<初夏>的通信》、《忠诚的朋友》。
12月20日至次年1月5日,首次随中国作家代表团出访泰国。著有游记《访泰日记》。
1986年
4月,白鹿原上的新房竣工。
6月,出版第1个中篇小说集《初夏》,上海文艺出版社。
中篇《蓝袍先生》发表于《文学家》第2期。发表短篇小说《到老白杨树背后去》、《打字机嗒嗒响》、《失重》、《桥》等,散文《湄南河上——访泰散记》(《西安晚报》5月11日)、《大地的精灵》,报告文学《皮实》,创作谈《创作感受谈》、《收获与耕耘》等。
1987年
发表中篇《四妹子》(《现代人》第3期)、《地窖》等。
发表短篇小说《兔老汉》、《山洪》、《石狮子》、《窝囊》,散文《第一次投稿》、《珍贵的记忆》,2集电视剧本《四妹子》,创作谈《刀声》、《中篇小说集<四妹子>后记》等。
10月19日,在北京参加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代表大会。
1988年
获得“文学创作一级作家”职称。
4月,出版中篇小说集《四妹子》,中原农民出版社,1992年,获首届“双五”文学奖优秀作品奖。
发表短篇小说《轱辘子客》、《害羞》,散文《敬上一杯酒》,创作谈《关于<四妹子>的附言》。
完成《白鹿原》初稿。
1989年
发表短篇小说《两个朋友》,散文《默默此情谁诉》、《美玉出蓝田》。
1990年
发表报告文学《山里有黄金》、《渭北高原,关于一个人的记忆》(与田长山合作,后获1990-1991年全国报告文学奖),创作谈《我说关中人——<灞桥区民间文学集成>序》、《篇篇珠玑说<泥神>》、《从“跳底子”看美中人的心理结构》、《惟有真情才动人》。
继续《白鹿原》的写作。
1991年
继续《白鹿原》正式稿的写作。
1月,出版短篇小说集《到老白杨树背后去》,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文论集《创作感受谈》,陕西人民出版社。
1992年
2月18日,被任命为《延河》杂志主编。
3月写成《白鹿原》,《当代》第6期与次年第1期连载,引起轰动。
10月,参加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
12月,出版中篇小说集《夭折》,陕西人民出版社。
发表短篇小说《舔碗》,散文《悼路遥》、《又见鹭鸶》,诗歌《猜想死亡》,诗词《小重山·创作感怀》、《青玉案·滋水》,报告文学《腼腆》、《生命礼赞——神针赵步长》,创作谈《天下谁人不识君》。
1993年
3月23-24日,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中国作家协会陕西分会联合召开《白鹿原》研讨会。
6月8-10日,陕西省作家协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召开,陈忠实当选为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
6月10日,《白鹿原》获陕西省第二届“双五”文学奖最佳作品奖。
7月16日,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作家协会在北京联合召开《白鹿原》研讨会。
10月12-26日,随中国作家代表团出访意大利。
12月,获得人民文学出版社“炎黄杯”人民文学奖。
6月,出版长篇小说《白鹿原》(人民文学出版社,14850册),年内印刷7次,总数达56万多册。香港天地图书公司出版《白鹿原》(繁体字版)。
出版中篇小说集《蓝袍先生》,中国文学出版社。
9月,出版《陈忠实短篇小说选萃》、《陈忠实中篇小说选萃》,西安出版社。
11月,出版《陈忠实爱情小说选》,太白文艺出版社。
发表散文《汽笛·布鞋·红腰带》、《晶莹的泪珠》、《悼路遥》、《黑色的1992》等,创作谈《<白鹿原>创作漫谈》、《关于<白鹿原>与李星的对话》、《文学这个魔鬼》、《一生燃烧的总结》等
1994年
1月,出版《白鹿原》,台湾新锐出版社。
2月,出版中篇小说集《蓝袍先生》,作家出版社。
4月,出版中篇小说集《地窖》,台湾汉湘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中篇单行本《初夏》,陕西人民出版社。
发表系列散文《我的树》(3篇)、《生命历程的第一次》(2篇),散文《生命之雨》、《虽九死其犹未悔》、《故乡,心灵中温馨的一隅》、《中国餐与地摊族》等,创作谈《文学依然神圣》、《小说最是有情物》、《沟通,我的期待——<白鹿原>韩文版序》、《与莫斯科留学生汪健通信》等。
1995年
4月,访问美国和加拿大。
出版文论集《陈忠实创作申述》,花城出版社。
发表散文《绿风》、《绿蜘蛛,褐蜘蛛》、《贞节带与斗兽场——意大利散记之二》,创作谈《文学无封闭》、《兴趣与体验》、《关于陕西长篇小说创作的回顾与展望》。
1996年
1月,出版《陈忠实小说自选集》(三卷本)华夏出版社。
2月,出版《陈忠实小说精选》,太白文艺出版社。
8月,出版《陈忠实文集》(五卷本),太白文艺出版社;散文集《生命之雨》,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10月,出版《白鹿原》(日文版),日本中央公论社。
12月,参加中国作家协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被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白鹿原》入选《百年中国文学经典》。
发表散文《告别白鸽》、《秦人白烨》等。
1997年
出版《白鹿原》(5卷本)韩文版,韩国文院。
12月,出版《白鹿原》(修订本),人民文学出版社。
12月19日,《白鹿原》(修订本)获得第四届茅盾文学奖。
发表散文《五十开始》、《喝茶记事》等,创作谈《踏过泥泞》等。
1998年
4月20日,陈忠实登上北京人民大会堂的颁奖台,领取第四届矛盾文学奖。
在陈忠实的奔走努力下,陕西省作家协会办公大楼竣工。
访问台湾。
1月,出版散文集《告别白鸽》,湖南文艺出版社。
发表散文《追寻貂蝉》、《告别白鸽》、《喇叭裤与“本本”》、 《陶冶与锻铸》、《伊犁有条渠》等,言论《跨越障碍》、《也已成荫的大树》、《从生活体验到心灵体验——与人民日报>记者高晓春的对话》、《品读蔡如桂》等。
1999年
《白鹿原》入选“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
6月,《白鹿原》入选“20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排名第38位。
1月,出版《陈忠实散文典藏本》,华夏出版社。
4月,出版《陈忠实小说精选》(二卷),台湾金安出版社。
5月,出版小说集《康家小院》,河南文艺出版社。
9月,秦腔《白鹿原》在陕西蓝田县向阳剧院公演,获得成功。西安市秦腔一团改编。
发表散文《家之脉》、《凉山二题》、《俏了西安》、《拔出话筒》等、言论《心灵剥离》、《自家销售与自购盗本》、《人生九问》、《在当代>,完成了一个过程》等。
2000年
3月18日,在北京做客网易嘉宾聊天室,与网友畅谈文学。
2月,出版《白鹿原》,台湾金安出版社。
7月,出版《白鹿原》(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人民文学出版社。
10月,出版《白鹿原》(蒙文版),内蒙古人民出版社;散文集《家之脉》,广州出版社。
出版《白鹿原》(越南文),越南岘港出版社;《陈忠实卷——中国当代作家选集》,人民文学出版社。
发表散文《活在西安》(同年获得“走进西部”散文征文二等奖,《人民日报》文艺部主办)、《拜见朱鹮》、《为了十九岁的崇拜——追忆尊师王汶石》(《人民文学》第2期)、《一株柳》等。发表言论《你写的书,让我不敢轻率翻揭》、《一个堂堂正正的人——致徐剑铭》、《卓尔不群这一株》、《文学活着》等。
2001年
春节过后,陈忠实回到白鹿原的祖屋,潜心创作。
12月,参加中国作家协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12月,被聘为西安石油学院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西安石油大学“中国近现代文学研究中心”主任,西安石油学院双聘教授。
1月,出版散文集《走出白鹿原》,陕西旅游出版社。
8月24日,发表短篇小说《日子》(《陕西日报》、《人民文学》第8期),2007年获蒲松龄短篇小说奖;《作家和他的弟弟》(《北京文学》第12期,《小说月报》次年第2期)。
发表散文《何谓益友》、《家有斑鸠》、《足球与城市》、《种菊小记》、《麦饭》、《搅团》、《关于皇帝》、《生命的审视和哲思——李汉荣诗文选>阅读笔记》等。
写作言论、序言《乡村,喧哗与骚动》、《大地的精灵》、等。
2002年
1月,出版《白鹿原》(大学生必读本)、《中国当代作家选集·陈忠实卷》,人民文学出版社;《白鹿原——世界百部文学名著速读69》,海峡文艺出版社。
7月31日,在西安常宁宫休闲度假山庄举行了陈忠实“文学生涯45周年庆贺笔会”。
9月,出版《陈忠实散文》,解放军出版社;小说散文集《日子》,陕西旅游出版社;小说散文集《原下集》,上海人民出版社。
10月,出版《走向诺贝尔?陈忠实卷》,文化艺术出版社。
《白鹿原》被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列入大学生必读书目。
发表短篇小说《一个虚脱症患者的发言片断》、《腊月的故事》(《中国作家》第5期)、《猫与鼠也缠绵》(《长城》第5期)等。
发表散文《三九的雨》(《人民文学》第5期)、《第一声鸣叫》、《漕渠三月三》、《遇合燕子,还有麻雀》、《六十岁说》、“品评足球系列”(9篇)等,创作谈、序言《诗性的质地》、《关于45年的答问》、《“文学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主题词》、《聆听耿翔》等。
2003年
6月15日,与侯跃文作客央视《讲述》栏目讲述父爱。
夏季,参加中国作家采风团。
10月,参加中国当代文学首届“西湖论剑“活动;会见香港作家金庸。
10月,出版《白鹿原——茅盾文学奖获奖书系》,人民文学出版社。
发表短篇小说《关于沙娜》,散文《我的树》、《“非典”不是虎烈拉》、《黄帝陵,不可言说》、《别路遥》、《狗事》等,言论、序言《功夫还得在诗内》、《文学的信念与理想》(《文艺争鸣》第1期)、《我的文学生涯》、《走向生命体验的艺术探索》、《虽九死其犹未悔》、《民间关中》、《多重交叉的舞蹈》、《活着,只相信诚实——怀念胡采》等。
创作散文“关中辩证”(6篇);写作序言《<原下的日子>后记》、《背离共性,自成风景》等。
2004年
荣获陕西省首届红旗人物称号。
出版《陈忠实文集》(七卷),广州出版社;《陈忠实自选集》(三卷),长江文艺出版社。
1月,出版小说散文集《原下的日子》,太白文艺出版社。
3月,出版《白鹿原》(“中国文库”版),人民文学出版社。
5月,出版短篇小说集《关中故事》,昆仑出版社。
9月,在西安市“脚步?西安”城墙艺术月活动中被评为“西安名人”。
9月25日,凤凰卫视《名人面对面》栏目闾丘露薇对话陈忠实,谈文学创作与天才、天分的关系。
10月,受邀成为“魅力咸阳”城市推荐人。
11月29日,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子午书简》栏目播出专题片《陈忠实在白鹿原上》。
12月,在“让世界充满爱”大型秦腔义演活动中担任“爱心大使”,该活动由陕西省文化厅、省文联、省残联等联合举办。
发表散文《原下的日子》(《人民文学》第3期,同年获《人民文学》优秀作品奖)、《永远的骡马市》、《皮鞋·鳝丝·花点衬衣》、《关于一座房子的记忆》、《从大理到泸沽湖》、《在河之洲》、《柴达木掠影》、“老陈看奥运”系列(6篇)等,言论《有剑铭为友》、《我的关中》、《天性与灵性》、《令人敬重的发现》、《令人喜悦的阅读》、《幽默与机智的魅力》等。
2005年
3月25日,李若冰逝世,陈忠实吊唁并题词“艺术之魂,文学之魂”。
4月2日,为柳青扫墓;会见台湾作家陈若曦。
4月20日,参加雷电长篇小说《容颜在昨夜老去》研讨会。
5月,参加中国作家协会组织的中国作家“重访长征路,讴歌新时代”采风团。
6月,“白鹿书院”(与西安思源学院联办)成立,陈忠实自任院长,旨在弘扬传统文化,加强学术交流,扶持文学新人。
7月,出版小说集《康家小院》,中国社会出版社。
10月,受聘为西安工业大学教授、人文学院名誉院长、当代文学研究中心主任。
发表短篇小说《娃的心,娃的胆——三秦人物摹写之一》(《人民文学》第5期)、《一个人的生命体验——三秦人物摹写之二》(《人民文学》第11期),散文《借助巨人的肩膀》(《长江文艺》第1期)、《太白山记》、《关山小记》、《也说中国人的感情》、《西安城与人》、《皮鞋的记忆》,言论《文学的力量》、《敬重宝成》、《红烛泪 杜鹃血》、《吟诵关中》、《业已铸就无限——悼念巴金》、《关中娃,岂止一个“冷”字——读立马中条>》、《仰天俯地 无愧生者与亡灵——感动孔从洲将军》等。
2006年
出版《陈忠实精选集》(“世纪文学60家”),北京燕山出版社。
登上中国作家富豪榜,第13名。
3月26日,在首届陕西城市经济文化发展高峰论坛上,获得杰出人物奖。
5月,受聘担任西安半坡博物馆文化代言人,在中国博物馆界尚属首例。
5月31日至7月2日,北京人艺创作的话剧《白鹿原》在北京首都剧场连演29场,剧中用陕西方言,首次将华阴老腔搬上话剧舞台,同年2月,华阴老腔被列了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6月24日,获首届“柳青文学奖”评选“突出成就奖”。
7月9日,话剧《白鹿原》在西安易俗大剧院连演4场。
7月19日,做客中央电视台《艺术人生》,讲述人生传奇。
8月,出访俄罗斯。
9月2日,接受韩国一家电视台采访,谈论黄河与中国文化。
10月,出版散文集《关于一条河的记忆》(“品读名家系列”),中国社会出版社。
11月,参加中国作家协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再次当选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发表散文《完成一次心灵洗礼》(《求是》第5期,并获《求是》杂志“九旭杯·红色之旅”散文征文一等奖)、《走过武汉》(《人民文学》第8期)、《父亲的树》(《人民文学》第11期)、《地铁口脚步爆响的声浪》、《林中那块阳光明媚的草地——俄罗斯散记》、《娲氏庄杏黄》、《陪一个人上原》、 “2006足球世界杯观感”系列(13篇);言论《诗性的婉转与徘徊》
2007年
1月,“陈忠实文学馆”开张。
出版散文集《凭什么活着——我的人生笔记》,时代文艺出版社。
5月,出版散文集《我的行走笔记》,时代文艺出版社。
5月20日,被灞桥区政府聘为灞桥区决策和咨询委员会委员、灞桥区文化旅游策划委总顾问、白鹿原发展建设总顾问,成为“白鹿原形象代言人”。
6月7日,由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主创的现代交响舞剧《白鹿原》在北京保利剧院公演。
7月6日,做客阳光卫视《人生在线》,谈《白鹿原》的创作过程。
7月20日,与法国波尔多第三大学副教授邵宝庆,商谈《白鹿原》法文版的翻译与出版。
8月,出版小说集《关中风月》,东方出版中心;小说散文集《我的关中我的原》,学林出版社。
卷入“2007年中国文坛最大欺诈案”。
9月18日,陕西省作家协会第五届理事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被聘为主席团名誉主席,贾平凹当选为陕西作家协会主席。
10月10日,获首届陕西文艺大奖“艺术成就奖”。
11月,参加“路遥逝世十五周年纪念暨全国路遥学术研究讨论会”,并为纪念馆揭牌。与贾平凹一起救助身患肝癌的路遥弟弟及生活困难的亲人。
发表短篇小说《李十三推磨——三秦人物摹写之三》(《小说月报》第9期,《人民文学》第7期,后先后获2007年度“茅台杯”人民文学奖;首届“中国小说双年奖”;《小说月报》第十三届百花奖。),散文《回家折枣》、《我的第一次投稿》,言论《接通地脉》、《难得一种真实》、《直抵灵魂的冲击——谈迟开的玫瑰>》、《村子,乡村的浓缩和解构——读冯积岐长篇小说村子>》、《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系列(13篇)(《小说评论》第4期始,连载至2009年第5期)等。
2008年
1月,“首届陕西慈善名流之夜”慈善晚会上,捐赠两幅4尺书法作品。
出版《白鹿原》评点本(雷达点评)、《陈忠实小说》(何西来评点),文化艺术出版社;小说集《四妹子》,时代文艺出版社,《蓝袍先生》、《第一刀》,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陈忠实自选集》海南出版社;《陈忠实散文精选集》,新世界出版社;散文集《乡土关中》,中国旅游出版社,《秦风》(大雅中国风系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小说散文集《吟诵关中——陈忠实最新作品集》,重庆出版社;《原下的日子》,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4月,参加方英文长篇小说《后花园》研讨会。
7月4日,在西安市小雁塔前参加奥运圣火的传递,为第六棒奥运火炬手。
12月4日,《白鹿原》入选深圳“读书月组委会”联合深圳报业集团主办的“30年30本书”。
发表散文《在原下感受关中》、《那边的世界静悄悄》、《一个人的声音——李星印象》、《生命里的书缘》、《龙湖游记》(《人民文学》第12期),言论《难得一种纯洁与鲜活——感动陈希学》、《陷入的阅读及其它——<骞国政文集>阅读笔记》
2009年
1月,出版《陈忠实散文》评点本(古耜点评),文化艺术出版社。
4月,小说集《回首往事》、散文集《默默此情》,中国盲文出版社;《陈忠实精选集——轱辘子客》,北京燕山出版社;《白鹿原》“共和国作家文库”,作家出版社。
8月,出版《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白鹿原〉创作手记》,上海文艺出版社。
10月16日,央视《读书》栏目播出专访《守望——白鹿原》。
12月12日,参加“新世纪第一个十年文化状况与文学状况”研讨会,白鹿书院主办。
发表散文《我的秦腔记忆》、《清茶伴我读美文》、《百草园的月色》,言论《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白鹿原〉写作手记》(连载九至十二及后记)等。
《白鹿原》全文入选《中国新文学大系》第五辑(1976-2000),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0年
2月6日,2009年度“陕西最具文化影响力人物”评选活动揭晓,陈忠实被评为5位“功勋人物”之一。
3月,《钟山》(第2期)揭晓“30年10部最佳长篇小说投票结果,《白鹿原》名列榜首。
8月,出版散文集《在河之洲》(何启治点评),广东教育出版社。
8月26日,接受英文《中国日报》记者采访。
9月9日,电影《白鹿原》在北京开机。
发表散文《热情率性与悄没声息——王愚印象》、《我经历的“鬼”事》、《毛乌素沙漠的月亮》、《排山倒海的炮声——灞河过年记忆》,言论《长安农事拾遗>序》、《难得一种渴望性阅读——黑河>读记》等。
2011年
1月,中央电视台10频道《大家》栏目推出《陈忠实——寻找白鹿原》(上下),解读陈忠实的文学人生。
《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白鹿原>写作自述》(“大家自述史”系列),北京大学出版社。
5月1日,做客凤凰卫视访谈栏目《名人面对面》,称:文学是无法摆脱的“魔鬼”。
11月22-25日,参加中国作家协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发表言论《从感性体验出发的生命飞升旅程》、《感动一种决绝——钟镝印象》、《伟大的风格隐藏在看不见的地方》、《看陈彦的三部现代戏》等。
2012年
5月,《白鹿原》法文版出版。
6月,出版散文集《接通地脉》,作家出版社。
9月12日,人民文学出版社举办的“《白鹿原》出版20周年庆典暨纪念版、手稿版揭幕仪式”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第一报告厅举行。陈忠实设立人民文学出版社“白鹿当代文学编辑奖”。
9月15日,电影《白鹿原》全国首映。
11月,做客中央电视台《小崔说事》栏目,谈论《我的白鹿原》。
12月,散文《根在乡村》发表于《求是》杂志。
2013年
3月,出版散文集《白鹿原上》,江苏文艺出版社。
10月,出版散文集《白墙无字》,西安出版社。
2014年
秋,接受中纪委官网“聆听大家”栏目采访,就当前反腐败形势、家风对社会风气、党风政风的影响等问题,指出“党员干部素质决定政权色彩”。
2015年
1月,散文《不能忘却的追忆》发表于《人民文学》第一期。
4月,因病住院。
8月,出版《陈忠实文集》(十卷本),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短篇小说集《白鹿原纪事》,四川文艺出版社。
11月23日,参加“陈忠实当代文学研究中心成立十周年暨陈忠实创作研讨会”,并讲话。
2016年
2月,出版散文集《生命对我足够深情》,时代文艺出版社。
4月29日晨7:45分,于陕西省西安市西京医院病逝,享年73岁。
注:2013年以后的内容,是后来补充的。《陈忠实的人与文》截止2012年。
作者简介:
李清霞(1967.4——):女,陕西铜川人,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陕西当代文学与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文学博士。主要作品有:《沉溺与超越——用现代性审视当今文学中的欲望话语》、《陈忠实的人与文》、《陈忠实的文学道路》等。
陕西省图书馆 版权所有 陕ICP备10200749号-2 | 地址: 西安市长安北路14号 | 邮编: 710061 | 电话: 029-85397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