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二 西北苏区新局面的开始

宋金寿 李忠全

    
    中央红军到达西北苏区以前,西北苏区面临着严重的“内忧”和“外患”。
    由于中央驻北方代表派驻西北代表团执行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1935年10月,在西北苏区发生了错误肃反事件,把刘志丹、高岗、马明方、习仲勋、张秀山、杨琪、刘景范、马文瑞、高朗亭等大批西北苏区的党政军领导同志打成“右派”、“反革命”,并实行逮捕,甚至杀害,造成了西北苏区内部的严重危机。
    同时,国民党军队对西北苏区的第三次反革命“围剿”还未被粉碎,“重兵压境”,形势十分严重。
    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当时称陕甘支队)到达西北苏区吴起镇。10月24日,中共中央在甘泉下寺湾召开了会议。会议听取了西北苏区领导同志的汇报,研究了西北苏区的政治形势和军事形势,并作出了行动部署:由洛甫(张闻天)、博古(秦邦宪)、刘少奇、邓发、董必武、罗迈(李维汉)等率中央机关从下寺湾去瓦窑堡,建立党、政机关,并调查处理西北苏区的肃反问题①;由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率领中央红军南下迎战敌人时西北苏区的第三次“围剿”。
    洛甫等到瓦窑堡以后,组成了中共西北中央局,书记洛甫,宣传部部长洛甫(兼),副部长吴亮平,组织部部长罗迈。西北中央局的成立,结束了中共驻北方代表派驻西北代表团领导西北苏区的历史,派驻西北代表团也不复存在。
    在西北中央局的指导下,成立了由董必武、王首道、张云逸、罗迈、郭洪涛组成的“党务委员会”,听取了王首道的汇报,作出了给刘志丹等遭错误肃反被关、被押、被错误处理同志平反的决定,并在11月底,召开了平反会,正式宣布给予平反,解决了错误肃反问题。同时,在西北中央局的领导下,又纠正了西北苏区政策制定中的“左”的错误,使西北苏区走上了正确发展的轨道,从而克服了西北苏区内部的严重危机。
    毛泽东等率中央红军到达甘泉的道佐铺与红十五军团会合。中央红军与西北红军会合以后,于11月上旬,在富县西北地区,组成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以下简称红一方面军),司令员彭德怀,政治委员毛泽东,参谋长叶剑英,政治部主任杨尚昆,保卫局局长罗瑞卿,下辖红一军团(军团长林彪,政治委员聂荣臻,参谋长左权,政治部主任朱瑞)和红十五军团(军团长徐海东,政治委员程子华,参谋长周士弟,政治部主任郭述申),共约11000余人。11月21日至23日,红一方面军发动了直罗镇战役,全歼东北军一○九师和一○六师一个团,粉碎了敌人对西北苏区的第三次“围剿”。
    12月中旬,毛泽东、周恩来等到瓦窑堡。12月25日,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召开了政治局会议,确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此后,又进一步纠正了西北苏区的“左”的政策,西北苏区出现了新的局面。
    ①  在下寺湾,中共中央决定由王首道任西北保卫局局长,王首道、贾拓夫、刘向三先期到瓦窑堡处理西北苏区的肃反。

陕甘宁边区政权建设史/宋金寿 李忠全主编.—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