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一 中国共产党对边区领导地位的形成

宋金寿 李忠全


    中国共产党对边区的领导作用是在西北工农苏维埃根据地的基础上形成的。西北工农苏维埃根据地是在西北的党组织领导下创建的。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和红军长征到达陕北以后,西北工农苏维埃根据地一直在中共中央的直接领导之下。在工农苏维埃根据地里,中国共产党具有“绝对”的领导地位。
    党的这种领导地位,在西北工农苏维埃更名改制过程中,始终没有改变。中共中央在有关方针政策中一再强调,“党与苏维埃自始不变”(《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1935年12月25日中央政治局瓦窑堡会议通过》);“保障政权实际上仍在党的领导之下”(《中共关于南方各游击区域工作的指示——1937年8月1日》);“不干涉(边区)内部”(《毛泽东、洛甫关于宣言发布后与国民党谈判的方针和内容问题的指示——1937年9月22日》)等。
    在国共两党的谈判过程中,国民党方面企图分割边区,将边区分别隶属原省区,以便取消边区,从而改变中国共产党对边区的领导。共产党方面,则坚持陕甘宁根据地的统一存在,保持中国共产党对它的领导。
    在国共两党的合作实现以后,出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需要,在许多重要文献,特别是一些具有法规性质的文献中,写上了“陕甘宁边区在国民政府和蒋委员长领导下”(《陕甘宁边区抗战时期施政纲领》)、“我陕甘宁边区,为中华民国之组成部分,服从中央领导”(1938年5月15日发布的《陕甘宁边区政府、第八路军后方留守处布告》),或者说,“本着三民主义与抗战建国纲领的原则”(《陕甘宁边区抗战时期施政纲领》)、“本条例根据国民政府颁布之省参议会组织法的基本原则”(《陕甘宁边区各级参议会组织条例》)、“本条例根据国民政府建国大纲之民主选举原则”(《陕甘宁边区选举条例》)等等,同时在所有这些文件中,都没有明文规定边区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但上述提法只是名义上的,实际上并没有改变中国共产党在边区的领导地位。因为在所有这些文献中,几乎都提到了“根据陕甘宁边区的环境和条件”、“根据陕甘宁边区的实际情形”、“从边区的实际情形出发”等,边区的“环境和条件”也好,边区的“实际情形”也好,最本质的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原有的工农苏维埃制度的基础。后面的这种提法,肯定了边区的既成事实,——中国共产党对边区政权的领导地位。

陕甘宁边区政权建设史/宋金寿 李忠全主编.—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