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二、新解放区的开辟

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

    
    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进一步发展,毛泽东于1944年12月15日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上发表《一九四五年的任务》的演说,提出:1945年各解放区应该注意进攻日伪军占领而又守备薄弱的地方,“扩大解放区,缩小沦陷区”,“在一切新被敌人占领、尚未建立解放区的地方,例如河南等处,必须号召人民组织武装队伍,反对侵略者,建立新的解放区”。①12月25日,中共中央又发出《关于时局近况的通告》,要求各解放区按照毛泽东提出的任务并结合自己的特点部署工作,强调要“特别注意发展生产、城市工作及扩大解放区三方面”。
    按照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指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在进行局部反攻的基础上,开展了开辟新根据地,扩大解放区的工作。
    八路军太行、太岳军区开辟河南新解放区  1944年四五月间,在日军打通大陆交通线作战中,河南大部沦为敌占区。为发展河南抗日根据地,中共中央于1944年5月11日发出指示,要求在河南地区组织抗日游击队和人民武装,建立抗日根据地。6月23日,刘少奇、陈毅电示新四军:“今后发展方向应该确定向河南发展,完成绾毂中原的战略任务。”②六七月间,中共中央又向八路军、新四军发出开辟河南战场的指示和军事部署。指示八路军太行军区和太岳军区派精干部队开赴豫西,开辟抗日根据地;冀鲁豫军区发展水东(新黄河以东地区)、水西,扩大豫东根据地。要求新四军第五师一部沿平汉线向河南敌后地区发展,开辟豫南根据地。第四师主力一部进入永城、夏邑、萧县、宿县地区,建立豫皖苏边区根据地,打通与睢(县)、杞(县)、太(康)地区的联系,控制了水东地区。
    中共中央在作以上军事部署的同时,还规定了发展河南敌后工作的政策,即:坚持在敌占区边缘区建立根据地,避免与国民党产生磨擦;其次,严格遵守群众纪律,做到“秋毫无犯”,与人民共甘苦。发动群众开展减租减息等民主运动,争取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同时,对新区地方政治势力及武装,亦采取争取和宽容态度,以争取同情,扩大影响;为建立新区,站稳脚跟,必须创造有利条件,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包括开明士绅和知识分子。③在八路军、新四军密切配合下,经过半年多的艰苦作战,基本完成中共中央开辟豫西、发展豫南、扩大豫东、恢复豫皖苏边的战略部署。河南新解放区的开辟,扩大了华中与华北、陕北战略区的联系,对于坚持全国抗战,控制中原战略要地,有着重要的意义。
    八路军南下支队开辟湘鄂赣边根据地  为了增强华南的抗日力量,巩固和扩大华南抗日根据地,1944年9月1日,中共六届七中全会主席团会议决定:派王震、王首道等率部南下发展湘、鄂、赣等地的工作。10月上旬,八路军第一二〇师第三五九旅主力4000余人组成八路军独立第一游击支队(又称南下支队),以王震为司令员,王首道为政治委员。11月1日,南下支队在延安东关机场举行誓师大会,接受毛泽东、朱德的检阅。毛泽东讲话说:你们这次到南方去,到敌人的后方去插旗帜,开辟新的敌后抗日根据地,这是一个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你们会遇到许多困难,但是前途是光明的。11月9日,南下支队由延安出发踏上艰苦的南征之路,在冰天雪地中东渡黄河,越过同蒲路,由太岳区垣曲以东南渡黄河,越过陇海路,冲过日伪军一道道封锁线,向豫鄂湘粤敌后挺进。1945年1月,南下支队在湖北大悟山与新四军第五师会师,随后打到广东北部的南雄、始兴地区。南下支队挺进湘鄂赣边,在近一年的时间里,行程数千里,转战于陕、晋、豫、鄂、湘、赣、粤等7省78县,开创了湘鄂赣边抗日根据地,增强了华南敌后抗日力量。
    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开辟雁北察南新区  晋察冀军区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向雁北、绥东、察哈尔、热河及冀东敌占区发展,扩大解放区”的指示④,在1945年2月决定“将主要发展方向放在热辽和雁北地区”,以便开辟察北和东北地区。⑤1945年4月,苏联废除《苏日中立条约》,中共晋察冀分局指示各区党组织做好“积极配合苏联作战”⑥的准备。尔后,晋察冀八路军分别进行了开辟雁北、绥东地区及察南、察北地区的雁北作战和察南作战。5月12日,冀晋军区集中第二、第四、第五军分区共6个团和6个县支队的兵力,发起雁北攻势作战。冀晋军区在50多天的连续作战中,共歼灭日伪军1100余人,攻克和逼退日伪军据点40余处,扩大解放区5000多平方公里,解放人口约40万。⑦为将冀察、冀晋新解放区连接起来,5月12日至6月30日,冀察军区以6个团和部分县游击支队,进行了察南作战。冀察军区部队在两个月的攻势作战中,共歼灭日伪军1900余人,收复县城3座,拔除据点11O个,开辟了大片新区,解放人口57万。⑧这次攻势作战中冀晋八路军部队打破了日伪军由山阴至广灵和在桑干河岸上的封锁线;冀察主力打开了察北、热西、平西的局面,日伪军大部被压缩在张家口及铁路线上。6月中旬,冀热辽军区为开辟热河和辽西地区,集中主力5个团及地方武装一部,分三路北出长城,在热河西部及锦(州)承(德)铁路以南地区发动了热辽战役。冀热辽军区部队在热河西路、中部及辽宁西南部的攻势作战,是在日军关东军和华北方面军的结合部进行的,使敌大为震惊。这次战役的胜利,开辟了锦承铁路南北大片地区,为进军东北打开了通道。
    新四军开辟苏浙皖抗日根据地  华中新四军在一年多的局部反攻作战中获得较大发展,华中根据地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扩大。苏南军民开辟了郎(溪)广(德)和长兴外围地区,为建立苏浙皖根据地创造了条件。1944年9月27日,中共中央要求新四军主力一部渡江南下,发展苏浙皖边及浙江沿海,为收复京沪杭各大城市创造条件。11月26日,中共中央又指示新四军“应以南进发展苏浙皖地区为主要任务,江北兵力应尽可能抽调向南”⑨。中共华中局分析了当前的时局,根据上述指示,及时提出“争取时间,迅速完成发展河南,控制中原,与发展东南控制苏浙的任务”,强调华中我军发展的主要方向是向南,并“由新四军独立担任”向南发展的任务,以便“将来配合盟军反攻,而且对粉碎蒋介石反共内战阴谋,均将起着决定的意义”⑩。为此,中共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作了向南发展的战略部署。12月27日,粟裕率领新四军第一师3个主力团及地方干部300余人渡江南下。1945年1月上旬,在浙江长兴地区与江南的第十六旅会合,成立苏浙军区,粟裕为司令员,部队整编为3个纵队,主力向苏浙皖敌后挺进,为全面出击和收复京、沪、杭各大城市创造了条件。
    在中共中央“扩大解放区”政策指导下,到1945年春,全国已有18个解放区,即陕甘宁区、晋察冀区、晋冀豫区、冀鲁豫区、晋绥区、山东区、苏北区、苏中区、苏浙皖区、淮北区、淮南区、皖江区、浙东区、河南区、鄂豫皖区、湘鄂区、东江区、琼崖区,总面积约95万平方公里,人口9550余万,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人民军队发展到91万人,民兵220万人。(11)
    ①《毛泽东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236—237页。
    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21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348页。
    ③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21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429—430页。
    ④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21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672页。
    ⑤魏宏运主编:《华北抗日根据地纪事》,天津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510页。
    ⑥魏宏运主编:《华北抗日根据地纪事》,天津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510页。
    ⑦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编著:《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第2卷,军事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465页。
    ⑧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编著:《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第2卷,军事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466页。
    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21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635页。
    ⑩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21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638页。
    (11)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历史》第1卷(下册),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年版,第633页。


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史/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著.—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