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三、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成立

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

    
    1935年11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成立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简称西北革军委),主席毛泽东,副主席周恩来、彭德怀;成员有王稼祥、聂洪钧、林彪、徐海东、程子华、郭洪涛(1936年4月,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委任叶剑英、聂荣臻、刘志丹为委员)。会议还决定:“大的战略问题,军委向中央提出讨论;至于战斗指挥问题,由军委全权决定。”①同日,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副主席周恩来、彭德怀发布通令,宣布:“奉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命令”,成立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同日,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又发布命令:恢复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番号,司令员彭德怀,政治委员毛泽东。下辖两个军团:原红军陕甘支队改编为第一军团,军团长林彪,政治委员聂荣臻,参谋长左权,政治部主任朱瑞,下辖第二、第四师和第一、第十三团;红十五军团编入红一方面军序列,军团长徐海东,政治委员程子华,参谋长周士第,政治部主任郭述申,下辖第七十五、第七十八、第八十一师和一个骑兵团。
    11月8日,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宣布军委直属各部门编制并任命各部门首长。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下设6个部:参谋部,参谋长叶剑英、副参谋长张云逸;政治部,主任王稼祥、副主任杨尚昆;动员武装部,部长戴季英;兵站部,部长杨立三;供给部,部长叶季壮;卫生部,部长黄克诚。参谋部下设第一、二、三、四局(即作战局、情报局、通信局、管理局),分别由张云逸、曾希圣、王诤、宋裕和任局长。同时,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还设立军委后方办事处,主任由周恩来兼任,副主任聂洪钧、刘志丹,参谋长张云逸(兼),政治部主任钟赤兵。负责领导军委供给部、卫生部、兵站部、动员武装部即红军学校。
    同日,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任命叶剑英兼任红一方面军参谋长。红一方面军即日发布命令,宣布方面军下属机关的编制和干部任命:司令部下设第一、二、三、四、五、六科和供给处;政治部下设组织部、宣传部、地方工作部、破坏部、政治保卫局、供给部、卫生部、兵站医院等。
    11月10日,张闻天率中共中央机关进驻瓦窑堡。随后,先后成立、恢复党和苏维埃政府的工作机构,以及群众团体。11月12日,中华全国总工会西北执行局在瓦窑堡成立,刘少奇任委员长,高长久任组织部部长,蔡乾任文化教育部部长,朱学辉任国家企业部部长,管瑞才任社会福利部部长,刘群仙任女工部部长。11月,恢复中共中央党校,依江西时期中央党校旧例,仍由中央组织部负责管理,董必武任校长,成仿吾任教育长。11月25日,复刊中共中央机关报《红色中华》,接续江西停办时刊期,出刊第241期。1937年改名《新中华报》。同月,复刊《斗争》,出刊第74期,至1937年3月19日停刊。1936年2月,成立红军学校,周昆为校长,袁国平为政委,后改名西北抗日红军大学。
    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1893—1949)》(修订本)上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483页。

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史/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著.—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