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反对张国焘反党分裂活动的斗争
在瓦窑堡会议召开前后,张国焘南下反党分裂、另立中央行为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1935年12月5日,张国焘致电中共中央,宣称:“此间用中央、中共中央、中央政府、中央军委、总司令部等名义对外发表文件,并和你们发生关系”,“你们应称北方局,陕北政府和北路军”,“一、四方面军名义应取消”。①还狂妄地提出应将北方局、北路军的政权组织报来,以便批准。因此,初到陕北的中共中央又面临新的挑战。
在南下的红军中,朱德、刘伯承一直同他进行坚决的斗争,同红四方面军中不赞成张国焘分裂行动的领导者一起,耐心地进行争取受迷惑的人员的工作。1936年1月13日,张闻天致电张国焘,严正批评张国焘另立中央的分裂行径,劝诫他“自动取消”另立的“中央”。并指出:“我们间的政治原则上争论,可待将来做最后的解决,但另立中央妨碍统一,徒为敌人所快,决非革命之利。此间对兄错误,未作任何组织结论,诚以兄是党与中国革命领导者之一,党应以慎重态度出之。”但对其政治上错误,不能缄默。强调这样做的根本用意是“望兄改正,使四方面军进入正轨”。“否则长此下去,不但全党不以为然,即国际(即共产国际)亦必不以为然,尚祈三思为幸”。②1月16日,中共中央秘书处又将《瓦窑堡会议决议》摘要电告张国焘。
然而,张国焘一意孤行,顽固坚持其反党分裂错误。他于1月20日致电张浩,宣称以张闻天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是“假冒党中央”,竟然要求中共中央“自动取消中央名义”。鉴于张国焘分裂党和红军的严重性,1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作出《中央关于张国焘同志成立第二“中央”的决定》,指出:“张国焘同志自同中央决裂后,最近在四方面军中公开的成立了他自己的‘党的中央’、‘中央政府’、‘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与‘团的中央’。张国焘同志这种成立第二党的倾向,无异于自绝于党,自绝于中国革命”。③责令张国焘立即取消他所成立的“中央”“中央政府”“中央军委”和“团中央”,停止一切反党活动,并决定在中央委员会内党内公布1935年9月12日俄界会议通过的《中央关于张国焘同志的错误的决定》。
同时,张闻天、毛泽东、周恩来还商请张浩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的身份,做张国焘的工作。张浩在1月24日致电张国焘等,传达共产国际指示:“共产国际完全同意于中国党中央的政治路线。并认为中国党在共产国际队伍中除联共外是属于第一位,中国革命已成为世界革命伟大因素,中国红军在世界上有很高地位,中央红军的万里长征是胜利了。”他要求张国焘立即取消伪中央,“可即成立西南局直属代表团”,至于张国焘和中央之间的争论,“可提交国际解决”。④
张浩的电报在南下的红军中引起极大的震动。徐向前回忆道:“张浩来电,传达共产国际的指示,肯定中央北进路线是正确的,高度评价中央红军的英勇长征,这对张国焘的分裂主义,无疑是当头一棒。这个时候,陈昌浩也转变了态度,表示服从共产国际的决定。孤家寡人的张国焘,被迫‘急谋党内统一’。朱总司令和大家趁机做他的工作。我们还是老主意:取消这边的‘中央’,其他分歧意见,待日后坐下来慢慢解决。”⑤
张国焘越来越孤立,加之左路军南下的数月里,恶劣的环境,艰难的行军,频繁的作战,部队伤亡极大,给养困难,使南下部队处在十分危险的境地,前途渺茫。而北上到西北苏区的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不仅根据地扩大和巩固了,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而且共产国际肯定和支持遵义会议后新的中央领导人,完全同意中共中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南北两个局面,使得处于绝境的张国焘再也无力同中共中央分庭抗礼。在张闻天、毛泽东、周恩来、博古和共产国际代表张浩等反复批评教育和积极争取下,在朱德、刘伯承、徐向前等的帮助、敦促下,加之红二、六军团即将前来会师,张国焘另立的“中央”已难以为继了。1936年6月6日,张国焘在他的“中央”纵队活动分子会议上,被迫宣布取消他另立的“中共中央”。7月27日,中共中央批准成立由张国焘任书记的中共中央西北局(应为西南局,因电译误为西北局)。张国焘虽然被迫宣布取消他另立的“中共中央”,但中央和红军同张国焘的斗争并没有到此结束。
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1893—1949)》(修订本)上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494页。
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3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7页。
③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3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8页。
④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传》第1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397页。
⑤徐向前:《历史的回顾》中,解放军出版社1985年版,第45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