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

    
    西安事变爆发后,中共中央在确定和平解决事变基本方针的同时,还应张学良的请求,派周恩来、博古、叶剑英等作为中共代表,到西安协商大计。周恩来先期到达后,博古和叶剑英于22日到达。中共中央确定,周恩来侧重于政治方面,负责上层统战和群众团体工作;博古侧重于中共组织内部工作;叶剑英侧重于军事方面工作。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代表以调停人的角色,不仅协调了事变中错综复杂的关系,制止了可能爆发的内战危险,更取得了蒋介石对国共团结抗日的承诺,对和平解决事变起到了直接的推动作用。
    与张学良、杨虎城会谈  12月17日,周恩来等抵达西安。当晚同张学良进行彻夜长谈。张学良最迫切需要处理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处置蒋介石。张学良说:据他个人看,争取蒋抗日,现在最有可能。他的意见是,只要蒋答应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应该放蒋,并拥护他做全国抗日的领袖。周恩来明确表示同意张的看法,并说:要力争说服蒋介石,只要他答应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条件,就释放他回去。蒋介石实际统治着中国的大部分地区,迫使他走上抗日的道路,还拥护他做全国抗日的领袖,有利于发动全面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周恩来明确的态度,坚定了张学良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决心。同日,张学良和周恩来还商定了与即将来西安的宋子文谈判的五项条件:(一)立停内战,中央军全部开出潼关;(二)下令全国援绥抗敌;(三)宋子文负责成立南京过渡政府,肃清一切亲日派;(四)成立抗日联军;(五)释放政治犯,实现民主,武装群众,开救国会议,先在西安开筹备会。①
    18日上午,周恩来在张文彬陪同下会见杨虎城。谈话中,杨虎城对中共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坦率地陈述了自己的看法。他对蒋介石将来能否抗日,是否不对发动西安事变的人施行报复表示忧虑。周恩来对杨虎城的忧虑表示理解,并解释说:至于蒋是否会报复,并不完全取决于蒋介石个人。只要西北三方面团结一致,进而团结全国人民,形成强大的力量,蒋虽有报复之心,也不可能实现。杨虎城听了,对共产党置党派恩怨于不顾,以民族利益为重,对蒋介石以德报怨,深表钦佩。并说,“我是追随张副司令的,现在更愿意倾听和尊重中共方面的意见。既然张副司令同中共意见一致,我无不乐从。”
    广泛联系西安各界人士  12月19日,经徐彬如安排,周恩来邀请西安各界知名人士杨明轩、熊伯韬、武伯纶、李连璧、何寓础、韩卓儒、车向忱等20余人座谈,他分析了当前的形势,说明了中共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政策,并指出:西安事变的发动,主要是在张学良、杨虎城爱国抗日决心下实行的,同时也是不断高涨的群众抗日救亡运动推动的结果。这说明群众的力量是无限量的,是极其伟大的。希望诸位先生继续广泛深入地发动群众,支持事变朝着以利于全国团结抗日的方向发展。参加座谈者在周恩来的启发和鼓励下,对错综复杂的形势有了更加清楚的认识,坚定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信心。为巩固西北团结,促成蒋介石停战抗日,周恩来还会见邵力子、钱大钧等国民党人士,交换对时局的看法,希望他们为此做出努力。
    西安事变期间,中共还组织了由王炳南任主任的西北民众运动指导委员会。周恩来叮嘱王炳南说:民运会应该充分发动群众支持张、杨的八项主张;只有群众发动起来了,才能保证事变和平解决。周恩来还调共产党员潘自力、方仲如到民运会工作,并派罗瑞卿去东北军任政治部民运科科长。南汉宸到西安后,周恩来又委托南出面招待新闻界人士,统一新闻宣传的步调;指示徐彬如以西北各界救国联合会发言人的公开身份,举行记者招待会,宣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主张,揭露亲日派企图挑动内战的阴谋。在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代表团的关怀下,西安群众性的抗日救亡团体发展到20多个。
    参与同张学良、杨虎城、宋氏兄妹的谈判  在弄清了张学良、杨虎城和中国共产党无意加害蒋介石而希望和平解决这次事变的态度后,南京方面于12月20日派宋子文、宋美龄到西安谈判。12月23日,周恩来作为中共代表,和宋子文与张学良、杨虎城正式谈判。周恩来就和平解决事变提出了六项主张:“子、停战,撤兵至潼关外。丑、改组南京政府,排逐亲日派,加入抗日分子。寅、释放政治犯,保障民主权利。卯、停止‘剿共’,联合红军抗日,共产党公开活动(红军保存独立组织领导。在召开民主国会前,苏区仍旧,名称可冠抗日或救国)。辰、召开各党各派各界各军救国会议。巳、与同情抗日国家合作。”②周恩来还申明,以上六项只要蒋介石接受并保证实行,中共、红军赞助他统一中国,一致抗日。
    12月24日,周恩来、张学良、杨虎城与宋子文、宋美龄继续进行谈判。25日,周恩来、博古立即将谈判结果汇报中央:“子、孔(孔祥熙)、宋(宋子文)组行政院,宋负绝对责任保证组织满人意政府,肃清亲日派。丑、撤兵及调胡宗南等中央军离西北,两宋负绝对责任。蒋鼎文已携蒋手令停战撤兵(现前线已退)。寅、蒋允许归后释放爱国领袖,我们可先发表,宋负责释放。卯、目前苏维埃、红军仍旧。两宋担保蒋确停止‘剿共’,并可经张(张学良)手接济(宋担保我与张商定多少即给多少)。三个月后抗战发动,红军再改番号,统一指挥,联合行动。辰、宋表示不开国民代表大会,先开国民党会,开放政权,然后再召集各党各派救国会议。蒋表示三个月后改组国民党。巳、宋答应一切政治犯分批释放,与孙夫人(宋庆龄)商办法。午、抗战发动,共产党公开。未、外交政策:联俄,与英、美、法联络。申、蒋(蒋介石)回后发表通电自责,辞行政院长。”③
    直接与宋子文、宋美龄和蒋介石会谈  在三方谈判期间,周恩来还分别与宋子文、宋美龄、蒋介石直接对话,阐述中共关于解决西安事变的主张及抗日的各项政策,希望蒋介石从速抗日。23日,和宋美龄谈话,宋对周恩来说:既然中共有诚意,应该在政府领导下共同努力。周恩来表示:只要蒋介石同意抗日,中共拥护他为全国领袖。且表示除蒋介石外,全国没有第二个合适的人。他还谈到国防、经济上的问题,并对抗日的长期准备作了分析。
    12月24日下午,周恩来同宋子文谈话,宋子文表示要中共做他抗日反亲日派的后盾,并派专人驻沪与他秘密接洽;提出暂不开国民代表大会,先开国民党的会议,改组国民党,开放政权;说回去后与孙夫人商量释放政治犯的办法。宋子文表示,南京政府每月可给红军、苏区50万元的经费。同日晚,在宋氏兄妹陪同下,周恩来会见蒋介石。周恩来申明共产党并未从西安事变中索取任何资本,所提建议措施与数月前之主张并无二样。周恩来25日给中共中央的电报说,蒋介石在与他谈话中表示:“子、停止‘剿共’,联红抗日,统一中国,受他指挥。丑、由宋、宋、张全权代表他与我(周恩来)解决一切(所谈如前)。寅、他回南京后,我可直接去谈判。”④蒋介石基本接受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条件。
    12月25日,张学良在没有告知周恩来的情况下,亲自陪同蒋介石离开西安抵达洛阳,并于26日同去南京。登机前,张学良把事先写好的手谕面交杨虎城,请他从25日起代理自己的职务,万一有事,东北军要听从杨虎城和于学忠的指挥。当周恩来得知张学良送蒋去洛阳的消息后,惊愕不已,他本想力劝张学良不要送蒋回南京,但当赶至机场时,蒋、张所乘的飞机已经飞上了蓝天。至此,西安事变宣告和平解决。
    12月27日,中共中央举行政治局扩大会议。毛泽东在会上就西安事变的意义指出:“西安事变成为国民党转变的关键。没有西安事变,转变时期也许会延长,因为一定要一种力量逼着他来转变。西安事变的力量使国民党结束了十年的错误政策,这是客观上包含了这一意义。就内战来说,十年的内战,以什么来结束内战?就是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结束了内战,也就是抗战的开始。”⑤同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蒋介石释放后的指示》,指出:“蒋介石、宋子文的接受抗日主张与蒋介石的释放,是全国结束内战一致抗战之新阶段的开始。”⑥从此,国共两党对峙十年的内战局面基本结束,国内和平初步形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转换时局的枢纽,在全面抗日的前提下,为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创造了条件。
    ①中央档案馆编:《中国共产党关于西安事变档案史料选编》,中国档案出版社1997年版,第213—214页。
    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3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443页。
    ③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3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445页。
    ④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3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446页。
    ⑤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传》第1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425页。
    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3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447页。

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史/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著.—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