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一、卢沟桥事变和八一三事变

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


    1937年7月7日晚,日军中国驻屯军一部荷枪实弹在中国军队第二十九军防区内北平宛平县东北的龙王庙一带举行挑衅性“演习”。深夜11时,日军诡称一名士兵“失踪”,欲强行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拒绝。正交涉期间,日军即向卢沟桥中国驻军发动攻击,并炮轰宛平县城,中国军队第二十九军一部奋起抵抗,卢沟桥事变爆发。
    卢沟桥事变爆发不久,国民党政府对日态度趋于强硬。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提出解决事变的最低限度条件,表示“如果战端一开,就是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①。但是,在日本所谓“不扩大方针”和“就地解决”的欺骗影响下,蒋介石仍希望能够把卢沟桥事变作为“局部事件”,通过外交途径求得和平解决。中国政府外交部和驻日大使许世英同日本进行磋商,第二十九军军长、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宋哲元同华北日军进行谈判。7月下旬,日军大批增援部队到达中国,向北平、天津发动大规模进攻。第二十九军官兵虽英勇作战,但未能挡住日军的猛烈攻势,北平、天津相继沦陷。第二十九军副军长佟麟阁、第一三二师师长赵登禹壮烈殉国。
    在日军进攻北平、天津之时,日本又策划了对上海的进攻。日本陆军参谋本部制定的《中央统帅部对华作战计划》规定:必要时“对青岛及上海附近进行作战”。8月4日,日本驻上海第三舰队司令长官谷川清向军部提出强硬意见,认为仅仅惩罚华北的第二十九军是没有效果的,必须设法使“当今中国的中央势力范围屈服”,因此,“最好派遣陆军五个师团控制上海和南京”。8月9日,日本海军陆战队第一中队大山勇夫中尉等强行闯入上海虹桥机场,蓄意制造事端,被中国卫兵击毙。8月12日,日本内阁决定从国内向上海增派两个师团,使侵略的军事部署进一步升级。8月13日,日本军舰突然以重炮向上海闸北轰击,海军陆战队也向闸北、江湾方面大举进攻,中国军队奋起抗击,淞沪抗战爆发。
    从七七事变到八一三事变,中国由局部抗战转变到全国性抗战。七七事变后,蒋介石对日本还抱有幻想,表示希望“通过和平外交方法解决”。随着日本帝国主义大规模侵略上海,不仅直接威胁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而且严重地损害了英、美、法等国在华利益集中的地区。因此,在全国抗日怒潮的推动下,8月14日,国民政府发表了《自卫抗战声明》,表示“中国之领土主权,已横受日本之侵略。《国联盟约》《九国公约》《非战公约》,已为日本所破坏无余”;“中国以维护其领土主权及上述各种条约之尊严”,遇有侵略“惟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②这个声明的发表,标志着国民党终于走上了抗战的道路,中国也进入全国性抗日民族战争的新时期。
    ①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研究室编:《中华民国史大事记》第8卷,中华书局2011年版,第5497页。
    ②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研究室编:《中华民国史大事记》第8卷,中华书局2011年版,第5555页。

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史/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著.—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