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一、对教材的研究

刘宪曾 刘端棻


    教材是学校教育的关键之一。辛安亭曾在边区政府教育厅负责编写教材工作,在延安的十一年间,他亲手编写了小学各种教科书、农民识字课本、干部文化课本及教师读物、儿童读物等共计四十余册。他对教材及教学方法的研究成果是十分突出的。他写的论文有《谈谈国语课本的使用与补充教材的编选问题》、《文从说话起》、《今年儿童节的感想》、《谈儿童谜语》、《地理教学上的两个问题》、《关于识字课本的编法问题》、《回顾在延安十一年的教材编写生活》(1949年春完成初稿)。全国解放以后,辛安亭还对延安编写教材的经验进行了认真的总结,写出《谈编写教材的原则》、《编写教材必须注意联系实际》等论文。辛安亭关于编写教材的论文,总结了边区编写教材的全部历史过程,从中得出编写教材的原则。这些原则是:一、精简集中的原则。二、综合联贯的原则。三、深入浅出的原则。四、启发心智的原则。
    董纯才也长期从事边区教材的编审工作,他写的《儿童教育中的主观主义》、《怎样以反党八股的精神编教材》等论文,研究了边区教材中存在的问题,论述了编写教材的原则和方法。他在《儿童教育中的主观主义》一文中指出:儿童教育必须要以儿童生活为中心。我们必须把儿童教育和儿童生活结合起来,必须把教学和实际联系起来。那种背诵教条主义的教学,必须废止,那种党八股的教材必须毁掉,而代之以能指导儿童行动,启发儿童思想,丰富儿童知识的生动有趣的为儿童所欢迎的新教科书。
    董纯才在《怎样以反党八股的精神编教材》一文中,对各抗日根据地编写的国民教育和干部教育的教材,进行了全面而具体的分析研究,针对存在的缺点,提出了编写教材的原则和方法:第一、编教材首先要进行调查研究,认清对象。编者一定要先把对象的心理与生活情况调查研究清楚,明了了他们的特点和需要,然后才能“因材施教”,决定教材的内容,然后才能“量体裁衣”,决定编写的方法。第二、教材注重政治教育,这是对的。但是政治教育的实施,必须符合教育学的规律,否则就不能达到目的。实施政治教育,必须要估计到学生的生活经验,接受能力与兴趣。第三,不论什么教材,它的内容必须切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必须要“对症下药”。因此编教材,一定要作调查研究,分析学生的现实生活,找出他们的需要。然后才能规定教材的内容,使它切合实际应用。第四、整个教材应形成为一个科学系统。各科教材彼此取得联系,作适当的配合,使全部教材构成一个有机的体系,使学生对世界得到一个完整的认识。每门教材又要注意本身的科学性,使学生对每门科学又得到一个明确的、系统的概念。第五、教材要大众化。语言文字通俗是大众化的第一表现,编教材要用简单的语气,具体的口吻,群众懂得的比喻,来和群众说话。大众化的第二个表现是具体化,要使教材具体化,首先要内容切合实际,不能空洞。其次在写法上要善于使用简单的语气,具体的口吻,恰当的比喻,生动的例子,巧妙的故事,浅近的解释,适当的形容,形象化的描写等手法来说明事物。对于问题不但要解释得简单、明确、浅近、明了,而且要生动有趣。第六、应该用辩证法去解释事物,对于事物的解释,不仅单是叙述事物的“当然”,而且还应该说明“所以然”;指出看事物要从各种现象的关系上去研究它。这样的教材才能启发学生的思想,教他们学习辩证的看问题。教材只不过是教学的一种工具。我们编教材不要写成现成的公式,让学生死记,而应善于启发学生的智慧,指导他们行动,指导他们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推动他们继续不断地去努力求知。

陕甘宁边区教育史/刘宪曾 刘端棻主编.—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