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西北办事处成立及民政工作的开展
中央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后,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即发出“布告”,称“为着统一和加强西北各省苏维埃运动的领导,使中国西北各省的苏维埃运动在更巩固的基础上更猛烈地发展起来,兹决定在陕甘晋苏区设立苏维埃中央政府驻西北办事处”①,以博古为主席,下设七部一局(粮食、财政、土地、国民经济、教育、司法内务、劳动部和工农检查局),由蔡树藩任司法内务部长。苏维埃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成立以后,撤销了原设的陕甘晋省,重新划分了西北苏区的行政区划,设立陕北、陕甘两个省和关中、神府、三边3个特区。中华苏维埃中央内务部随军到达西北后,西北办事处的内务部已代替了其内务委员会的职权,直接领导西北几个省苏维埃政府的内务部工作。
西北苏维埃时期的民政工作,从1935年11月西北办事处成立到1937年9月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为止。在这个期间,西北办事处内务部的部址,起初设在瓦窑堡,红军西征时迁至志丹,统一战线告成后又迁到延安。内务部部长先后由蔡树藩、谢觉哉、聂鸿钧、蔡乾等同志担任。当时正值战争紧急状况下,地方内务工作都由各省内务部负责,故西北办事处内务部组织严密,人员精干。按照1935年11月24日公布的《苏维埃政府中各级内务部组织纲要》规定:“中央内务部隶属于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省、县、市内务部及区的内务科,乡的内务优红委员均隶属于同级政府执委会”;“在行政上,下级的内务部、科或委员,绝对执行上级内务部的命令,同时亦受同级政府执委及主席团的指导与监督”;“各省县市设内务部长一人,区设内务科长一人,乡设优红委员、内务委员各一人,由各该同级政府选委,但须送上级批准”②。按照该组织纲要规定:中央及省县市的内务部暂设邮政管理局、交通建设科、优红科和内务科。实际上,这些科室在当时并未健全,机构均很简单。
西北办事处内务部领导着陕北省、陕甘省和1936年秋成立的陕甘宁省的内务部,进行各地方内务工作。“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之后,国内和平统一的局面初步形成。中共中央为了拯救国难,推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之建立,便决定将上述几省苏维埃政府取消,各县直属于中华苏维埃西北办事处,各省内务部合并于西北办事处内务部直至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
在此期间,西北办事处内务部领导下的陕北省内务部工作最为突出。陕甘省苏维埃政府建立后,也设有内务部,由马仰西为部长,并且作了许多工作。但因西线战事所迫,于1936年5月随省苏维埃政府的撤销而停止工作。后来一度恢复,但时间很短。陕甘宁省苏维埃政府建立后同样设立内务部,由王子宜担任部长,也因战争环境恶劣,处于流动状况,工作也取得一定成绩。但相对而言,存在的时间也较短。所以,这里着重介绍陕北省内务部的工作简况。
陕北省苏维埃政权建立之后,因工作需要,省内务部于1935年9月在永坪川石油沟成立,由省苏维埃副主席霍维德兼任部长(当时未设科),部内仅有刘耀三、白栋才两同志负责处理部内工作。内务部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创立并办理一些优红、救济灾难民、划分行政地区及卫生行政事宜,同时制定了自愿婚姻制度及处理婚姻问题的规定,还划定了邮务交通线路,成立了邮局。此时,一切内务工作均在草创与奠定基础之中。
1935年12月,中央重新划分区划,设立陕北省苏维埃政府时,因战时环境及工作需要,省内务部移至安定瓦窑堡办公,由王海山任部长,部内分设内务、优红、抚恤三科,分别管理各项工作。同时,还成立中华苏维埃陕北省邮政管理局,负责管理一切邮务工作。另还设立一优红商店,以优待红军战士及其家属。次年1月12日,内务部又设立一残废院,教养光荣伤残之红色战士。三科之外,增设秘书、会计各1人,巡视员2人。此时,各项内务工作由草创而逐渐充实,可谓开展时期。
1936年3月间召开了陕北省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在此之前,内务部的中心工作是发动群众并进行广泛的民众选举;在选举中教育并引导工农群众积极参加政权管理。为此,省内务部召集各县内务部长联席会议,布置了有关选举工作的方案,在内务部领导下广大工农群众积极参与,胜利完成了选举任务并保证了二次苏维埃大会的顺利举行,使各级苏维埃政权建立起来并得到巩固。第二次苏维埃大会选举刘遇春为内务部长,刘耀三为副部长。从此,省内务部下属各部门的组织机构逐步健全,各项工作稳步展开。各县也先后成立了内务部,各区设立内务科,在省内务部直接管理与领导下,处理各地方的内务工作。与此同时,又制作了优待红军家属之优待证与光荣牌。
1936年7月,省内务部迁至安塞川谭家营,适值战事紧急,各军医院残废军人由残废院接收,因而残废院人数大增。该院逐步扩大为三个所,均由省内务部直接管理。内务部还举办了一所新文字训练班,培养了一批新文字教员及会计人员。刘遇春部长在清涧遇难后,崔田夫改任部长。1937年1月内务部又迁至蟠龙。当时陕北地区遭遇天旱年荒,粮食奇缺,蟠龙的四周全被敌军封锁,致使五六百残废战士终日不得一饱,而从沦陷区逃来的红军家属每日盈门,要求救济与安置,省内务部抽出优红商店盈利之千余元,以及各县募捐和上级拨款拨粮共计2万余元,以此安置残废战士,救济红军家属与难民。西安事变后,随着各省苏维埃政府的撤消,各县直属于西北办事处,陕北省内务部亦合并于西北办事处内务部。
西北办事处内务部除领导各省内务部外,还直接管理中华苏维埃的邮政工作。中华苏维埃西北邮政管理局于1935年12月成立,系西北办事处内务部领导下的独立组织。为适应革命战争的需要,便利军事交通及工农群众的通信,以及各地区域、各战场上重要消息的传递,特设该局。《中华苏维埃西北邮政管理局暂行章程》(1935年12月1日),对邮政种类、邮递时间、邮政手续及邮资作了明文规定。通讯范围为当时苏区及一些游击区域。
此外,内务部还成立了抚恤委员会,各省各军均设立抚恤分会,颁布抚恤条例,对残废、牺牲、老病等人员的抚恤做出明文规定,随即发放了大批抚恤金。1937年又直接管理残废院。统一战线建立后,各省合并于西北办事处,内务部又计划并布置了全边区范围内一次广泛的普选工作。
总之,西北办事处内务部在到达陕北后的近两年内,做了大量的实际工作,对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做出了突出贡献。正如毛泽东所说:“一切苏维埃工作服从革命战争的要求。”③因为苏维埃时代的内务行政,着重在优待红军及红军家属,抚恤伤亡残疾之红军指战员,以及教育与组织群众争取战争的胜利并建成工农政权。当时各级苏维埃政府内,另设有土地和劳动部,分别负责土地分配、维护工人阶级利益及组织工人从事生产等工作,因而未包括在内务部的职能中。
① 陕西省档案馆存件。
② 《民政工作总述》陕西省档案馆存件。
③ 《民政工作总述》,陕西省档案馆存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