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
边区由于医药卫生状况落后,群众不讲卫生的现象普遍存在。常见病、地方病经常流行,严重地威胁着广大人民的身体健康。至1940年,边区成人死亡率仍高达30%,儿童则高达60%。封建迷信盛行,全边区就有巫神2029人,欺骗群众,图财害命。医药条件极差,边区150万人口中,有医术高低不等的中医1047人,兽医54人,西医200余人,每1000多人中才有1个医生,中西医人数合起来还不及巫神多,药品更是少得可怜。在这种情况下,要改变边区的卫生面貌,降低发病率,扑灭传染病,减少疾病死亡率,提高广大军民的健康水平,就必须把卫生工作与群众的卫生运动相结合,为此,边区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可贵的经验。
第一,以预防为主,开展卫生运动。要改变群众中长期形成的迷信、愚昧和不卫生的习惯现象,帮助群众解除疫病带来的痛苦,并非一朝一夕的易事,需要长期努力才能实现。因此,边区政府成立后便积极领导群众开展卫生运动,并有长足的进步,使群众开始认识卫生与生活的关系,对医药科学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信仰。但是,这还仅仅是个良好的开端。
1939年4月7日,《新中华报》发表《把卫生运动广泛地开展起来》的社论,指出:“把卫生运动广泛地推动起来,这是不可缺乏的伟大的抗战工作的一部分”,号召全体军民持之以恒。从此以后,在延安和边区各地经常按季节或遇重大节日开展卫生运动,并逐步形成制度。特别是在农村的卫生运动中,充分发挥劳动英雄、变工队长和小学教员的作用,在村长领导下,召开各种形式的座谈会,帮助群众订卫生公约,经过大家民主讨论,公布施行。涌现出许多群众卫生模范工作者、卫生模范村和卫生模范家庭。医药工作也开始推广,开办了张清益等18个助产训练班,培训出359个助产员,新建了不少医药社与卫生合作社,群众称为救命合作社。在延安、关中、三边、绥德等地组织医药研究会和召开医药座谈会,发现了许多模范医生,公开了很多秘方。
随着卫生运动深入开展,各地还推行崔岳瑞运动,①以确凿的事实揭露巫神的骗人伎俩,抓紧时机教育和改造巫神。为了使卫生运动持续深入的发展,1944年6月30日,在延安举行了有3000多名党政军民代表参加的卫生动员大会,朱德号召:“我们要开展全边区的卫生运动,同疾病流行的现象作斗争,做到‘人兴财旺’,好把法西斯打倒。”②为此,7月10日,《解放日报》发表了《开展全边区卫生运动的三个基本问题》的社论,指出:“首先教育党、政、军及群众团体的干部,使他们懂得推行群众医药卫生工作的重要意义,及自己对于减少人民疾病所应负的责任。”其次是“利用各种活生生的事实,深入农村中进行卫生宣传,去改变广大农民群众不讲卫生的习惯。”再次,“在中西医密切合作打倒巫神的方针下,大批培养边区医药卫生干部。”1945年4月24日,《解决日报》又发表了《继续开展卫生医药运动》的社论,明确指出:开展群众卫生运动,普及医药,改造巫神,改进牲畜管理”,为今后卫生医药运动的四项任务。这样,就使全边区群众性卫生运动沿着经常化、科学化的正确轨道不断深入发展。
第二,建立健全各种卫生公约和医疗卫生制度。在全面普遍开展的群众卫生运动中,各机关、学校、工厂、部队和广大的农村,都在发动群众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各自的卫生公约和制度。比如,白原村教师黄逸民,发动学生制定了卫生公约:“①碗筷锅盆案,饭后要洗净;②若要不得病,不吃生和冷;③人人手和脸,每天洗两遍;④要将脚和衣,每月洗三回;⑤窑内和窑外,每天都要扫;⑥厕所经常铲,牛圈两次垫。”在他的带动帮助下,又发动全村群众拟定了该村的卫生公约:“①碗筷锅盆勺,饭后要洗净;②剩饭和剩菜,不该苍蝇叮;③若要不得病,不吃生和冷;④人人手和脸,每天洗两遍;⑤要将脚和衣,每月洗四回;⑥厕所经常铲,牛圈两次垫;⑦人人能做到,年年不生病。”③这些公约具体实际,生动好记,便于提醒人们遵行。
中央总卫生处大灶伙房在制定卫生制度后,为监督贯彻落实,还建立了考核表,每天工作完后进行民主评议,在每个炊事人员名下画红、蓝、黑杠,红好、蓝中、黑差,使食堂伙食办得既好又清洁,受到灶员们的好评。中央党校卫生科在门诊各科建立医疗卫生制度、值日制度、护士办公制度、门诊制度等,曾登报推广。延安县制定的反巫神公约:“我们约定,再不务神;遗遵斩创,都是骗人;讲求卫生,破除迷信;各种嗜好,都要改正;参加生产,闹好家务;互相监看,教育别人;违犯此约,甘受处分。”④诸如此类卫生公约和制度,由群众自己制定,又由群众自己执行,对卫生运动的深入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第三,领导带头,以身作则,培养先进,树立典型。旧的习惯势力和思想上的糊涂认识,是开展群众卫生运动的最大障碍。比如说,“猪圈起来,长不美”,“洗衣服,费衣服”,“扫地没扫帚”等。对于这些问题,干部们都以最大的耐心,向群众作解释说服工作,并亲自带头,首先从自己做起。如延安市北郊乡乡长高文亮,在政府提出卫生运动的号召以后,他不仅给各村开了会,而且把自己的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该乡干部高吉祥、刘全福、张慕成等,在卫生运动中不仅自己带头,而且还和区上派来的干部王存礼、李心云一起为杨庄坷二流子马金祥和史留锁清理室内外卫生,修厕所,泥窑洞。群众们说:“人家干部都这样做了,咱还有啥说的?”⑤于是村里人都积极投入了卫生运动。
在卫生运动中,非常注意培养先进,树立典型,开展比学赶帮活动。1944年上半年,延安市卫生工作中表扬的模范医生有毕光斗、李常春、阮雪华、邵达、白浪、靳希贤、陈凌风7人;模范卫生工作者有李志中、刘好成、欧阳竞、王克温、刘光耀5人;杨家湾、阎家塔、南窑子、黑龙沟、高家园子5个卫生模范村;刘成义、高文亮、宋光中等17个卫生模范家庭。边区其他各地也都评选出卫生模范、先进个人和集体,他们对于全边区卫生运动的发展起了核心和表率作用。
第四,医疗单位面向基层,为人民群众服务。卫生医疗事业与人民群众的利益休戚相关,边区医疗单位始终把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自己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比如,边区卫生处曾明确规定,边区医院及其他所属院、所,除治疗边区干部、学生、工人、战士的患者外,第一个任务便是诊治群众的疾病,所属医务人员要以便利群众看病为原则。在这方面,边区各医疗单位都做出了很大成绩,它们不仅积极参与经常组织巡回医疗队下乡服务外,还热心为群众免费治疗。据不完全统计,边区医院1941年治疗的病员中,群众占25%,1942年占27%,1943年占30%。1943年共治疗群众病员9611人,其中治愈9322人,治愈率为97%。当时边区各医疗单位对群众看病全部实行免费,病人住院仅自带伙食。据陇东医院统计,1943年至1944年,共免收群众医药费44万元。边区卫生处在卫生运动中为群众门诊,半年内就免费为群众治疗20000多人次,深受群众的欢迎与拥护。
① 崔岳瑞运动:是指中医崔岳瑞深入群众,调查了解,以确凿的事实揭露巫神骗人的伎俩,成为边区卫生运动中的模范,被誉为崔岳瑞运动。
② 《解放日报》,1944年7月2日。
③ 《群众周刊》第10卷,解放社1944年出版。
④ 《医药卫生模范》,边府办公厅1944年10月,陕西省档案馆存件。
⑤ 《解放日报》,1944年8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