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第十章 抗日战争后期边区的农业(下)/第四节 边区的畜牧业/一

黄正林



    一、畜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抗战初期,边区就采取了积极发展畜牧业的措施,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各种牲畜增加的同时,由于管理不善和医药的缺乏,造成牲畜大量死亡。如陇东分区(缺庆阳、镇原两县资料)死亡牛3004头,驴1939条,羊80236只。如果平均每头牛以6000元(边币)计,损失18024000元,每只羊以800元计,损失64188800元,每条驴以5000元计,损失9695000元,合计损失91907800元。全分区以24万人口,平均每人损失382.98元。①1941年后,边区发生了牛瘟,造成耕牛的大量死亡,1942年和1943年边区有7500余头耕牛(小牛来做统计)得牛瘟死亡。②在边区的家畜中,羊的死亡率极高,表10—7是吴旗县羊的死亡情况统计。
    吴旗县羊的死亡率是很高的,平均每年达到18.5%,四年累计死亡100131只,平均每年死亡2.5万只。由于高死亡率,吴旗县羊的总量增长是极为缓慢的,甚至1942年出现了负增长。在陇东分区,高死亡率导致了羊数量逐年减少,1943年有687274只,1944年有664759只,减少了22515只;1945年有512071只,比上年减少了152688只。③可见在陇东分区羊的死亡率大大超过了出生率。是什么原因导致牲畜的大量死亡?
    第一,因疾病而死亡。在陇东各县流行有各种牲畜疾病,镇原、曲子县发现羊病有嘴起黄肿,脑内生虫和哈哈病;合水有羊吐黄水;华池有羊拉稀、出花豆等;环县、华池发现牛拉黑水十数日不吃不喝而死;另一种病是鼻肿、肚胀,发病时嚎叫不止,二三日而死;驴子主要发生黄症肿死。发生疾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是在饲养过程中的不良卫生习惯引起了疾病的发作和传染。就垫圈而言,许多地方群众没有给牲口圈垫土的习惯,以致发生了牛圈粪尿“稀得把牛娃子溺死”的现象④,其他方面如把羊混圈,羊喝死水、洪水、卧湿地、吃碱土都是致病的因素。⑤
    第二,困乏而死。牲畜大多数死于冬季和冬春之交,主要是由于缺乏草料造成的。如陇东各县冬季牲口没有草料,于是就把牛放野,直到春耕时尚不给加料,致使牛困乏气力衰竭而死。羊的死亡期“由冬季开始,至翌年一、二月为最烈时期,直到四、五月方才停止。其原因主要为夏秋两季,饲养管理不好,羊未上膘,冬季严寒,草场常积厚雪,平时无草吃或吃不饱,羊户又不喂羊,以致羊子抵抗力弱,因之乏死,病死,冻死。”⑥
    第三,冻死。边区一些地方气候寒冷,特别是春寒容易使牲畜受冻而死。如1943年农历3月29日,陇东一些地方天降雨雪,气候突然变冷,在一二日内许多羊被冻死,仅曲子县土桥区三乡就有5000多只羊在雨雪中被冻死了。⑦在牲畜的各种死亡原因中,因疾病和困乏而死的占绝大多数,冻死的比例比较小。我们来看几个县羊的死亡情况统计(表10—8)。
    从以上统计看出,边区羊的死亡原因主要是乏死和病死,从乏死的情况来看,华池占47.1%强,吴旗占80.7%,曲子占46.1%;病死的情况是华池占38%,吴旗占19.3%,曲子占54%。羊子冻死只是天气反常情况下发生的,占比例是较小的。羊的死亡,说明群众对羊的饲养和管理极为不善。主要是群众不愿在养羊上投入太多,投入的越多,损失就越大。原因是抗战以来羊毛、羊皮价格大跌,群众养羊不仅得不到利,反而亏本。“过去十几年前一张羔皮普遍价值白洋一元,能买小布二、三丈,好的刨羔子皮,一张可卖到五六元,可买布三匹,而现在呢(指1945年——引者注)?一只绵羊边洋(币)万余元,仅能换布六七尺,一个羔羊连一尺布也换不到,一张羔羊皮四五百元(边币,下同),也不过换三寸布或一匣火柴。如果自己没有人放,雇一个人一年仅工资就三四十万元,三、四十只羊给了拦羊人了,新生的羔子是顶不上这个数目的。雇人剪毛,抓绒都无利。如去年有一个时期,黑毛每斤四百元,而绒每斤才三百元,因而养羊的性质,由从皮毛取利,转变为吃肉取粪了。在这种日用必需品价格和羊皮毛价格相差天壤之下,谁甘心赔钱养羊呢?谁还愿意多赔些钱为羊修圈、割草、治病呢?”⑧正是这种农副产品和工业日用品价格上的剪刀差,影响了边区群众的生产情绪,在养羊无利可图的情况下,羊的饲养管理上就放任自流了。所以,保护农民的经济利益,是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根本因素。
    ①陇东分区:《1943年上半年经济建设工作总结报告》,《史料摘编·农业》第2编,第101—102页。原资料计算数据有误,笔者做了更正。
    ②《光华农场过去工作总结》1944年,《史料摘编·农业》第2编,第750页。
    ③《边区羊子的发展问题》1945年2月,《史料摘编·农业》第2编,第104页。
    ④西北局调查研究室:《边区改良农作问题》1944年,《史料摘编·农业》第2编,第737页。
    ⑤《边区羊子的发展问题》1945年2月,《史料摘编·农业》第2编,第106页。
    ⑥《边区羊子的发展问题》1945年2月,《史料摘编·农业》第2编,第105—106页。
    ⑦陇东分区:《1943年上半年经济建设工作总结报告》,《史料摘编·农业》第2编,第102页。
    ⑧《边区羊子的发展问题》1945年2月,《史料摘编·农业》第2编,第107页。

陕甘宁边区社会经济史(1937—1945)/黄正林著,—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