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边区第三次精兵简政和劳模运动
一、边区第三次精兵简政
为了减少行政性的支出,减轻财政负担,提高群众的生产积极性,积蓄力量,准备反攻;同时也为了改革政权机构,使之适应战争的要求,边区政府实行了第三次精兵简政。
这次精兵简政是在总结前两次精简工作的基础上进行的。1942年9月即开始进行准备,边区政府通过了《陕甘宁边区精兵简政纲领草案》,要求把边区的行政、地方武装、财政等完全统一于边区政府的领导下,要减少脱产人员,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明确规定:“脱离生产的部队,应不超过全边区人民总数的2%,脱离生产的民政人员,应不超过金边区人民总数的1%”。为了保证精兵简政纲领的实施,各专区、县、市等政府系统,各司令部、旅、团等军事单位,都设立了整编、整政、整军委员会。9月10日,边区政府召开了进一步精兵简政的动员大会。11月4日,林伯渠在高干会上作了《简政整政问题》的报告,要求把精简工作同整风学习和工作检查结合起来,统一思想认识,端正一些人对精简工作消极应付的态度。
为了把边区的精兵简政进行到底,根据毛泽东的《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报告,1943年3月,边区政府通过了《陕甘宁边区简政实施纲要》,指出:“简政是精兵简政政策在政权方面的贯彻,是为要使政权工作达到精简、统一、效能、节约与反官僚主义的目的”。要求政府简去一些不必要的政务,要精简机构,精简人员,集中力量抓好生产和教育两项急要和首要的任务。并通过了第三次整编方案,除地方武装外,规定政府系统(包括学校),脱离生产人员由11500人,减至7500人。于是以整顿作风、加强政权建设和经济建设为目的的第三次精兵简政工作,在边区党、政、军、民、学机关,以及工厂企业中普遍地开展起来。经过一年的努力,于1944年1月胜利结束,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精兵方面,通过整军和精简工作,肃清了军阀主义残余思想,确立了精兵主义原则;陶汰了老弱残疾,统一与充实了编制;加强了地方部队和民兵,加强了军事和政治训练,提高了战斗力;发扬了军民一致的优良传统,使军队更加关心边区的经济建设,增强了纪律和遵守政府法令政策的观念。精简了机关人员,节省了军费,许多人“归田”,充实了生产第一线,发展了工农业生产。
简政方面,大力精简了机构和人员,既加强了领导,又精减了干部。实现了统一,克服了政策、政令和制度不统一的弊病;减少了支出,缓解了财政困难,而更重要的是克服了形式主义、命令主义、主观主义和会议主义等为表现形式的官僚主义,提高了工作效率,为发展生产创造了条件。各级政府突出了生产,减少了民力动员,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热情。各单位将精简的人员转到了生产上去。许多领导人,亲自动手,深入实际,与群众一起研究生产问题,制定生产计划等等,促进了1943年的大生产运动。
二、开展劳动英雄和模范工作者运动
1943年,边区把发展生产规定为第一项任务,要求提高各项建设的速度,用最少的力量和时间完成较大的任务。要尽快发展生产,主要依靠提高技术和劳动积极性。边区处在落后的农村环境中,由于条件的限制,技术的改进是有一定限度的,因此,发展生产必须发动群众和组织群众,充分调动劳动群众的积极性,使生产工作成为广泛的群众运动。开展劳动英雄和模范工作者运动,就是边区政府发动群众和组织群众生产、进行各项建设的组织形式和工作方法。
开展劳模运动,表扬及奖励劳动英雄也是一场思想上的革命,它要纠正长期形成的“劳动下贱”的错误的旧观念,建立起正确的“劳动光荣”的新观念。
为了开展劳模运动,1943年4月7日,《解放日报》发表了《建立新的劳动观点》的社论,号召群众发挥积极性与创造性,完成生产任务。政府表扬和奖励了1942年涌现出来的赵占魁、吴满有、黄立德、刘建章等英雄模范人物,把他们作为典型在群众中广为宣传。劳模运动开展后,产生了大批的劳动英雄。11月26日——12月16日,在延安召开了边区第一届劳动英雄代表大会,出席会议的劳动英雄有180人,总结与交流了生产经验,制定了1944年大规模发展生产的方针和办法,并发动了革命竞赛。
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招待劳动英雄大会上,作了《组织起来》的重要报告,号召边区军民都组织起来,成为一支劳动大军,发展生产,做到丰衣足食。他指出,把群众的力量组织起来,是领导生产的正确方针。他说:“在农民群众方面,几千年来都是个体经济,一家一户就是一个生产单位,这种分散的个体经济,就是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而使农民自己陷于永远的穷苦。克服这种状况的唯一办法,就是逐渐地集体化;而达到集体化的唯一道路,依据列宁所说,就是经过合作社。”他还说,边区组织的许多劳动互助组织,目前虽是建立在个体经济基础上(私有财产基础上)的集体劳动组织,但却是一种初级形式的合作社,“这是人民群众得到解放的必由之路,由穷苦变富裕的必由之路”。
大会还发表了《陕甘宁边区第一届劳动英雄代表大会宣言》。号召边区农民组织起来,努力生产,多打粮食,备战备荒,并提出“耕三余一,两年完成”;多种棉花,发动妇女纺纱;办好合作社,组织运输队,多运食盐出口。
与此同时,边区又举办了生产展览大会,把一年的生产成果,用实物、表格、数字、图画等形式表现出来,成为生动的生产总结和生产知识的教育。
在劳动英雄代表大会和生产展览会的鼓舞下和在劳动英雄的推动下,1944年的生产运动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合作社也有了改善和发展。与生产运动相辅并行的,又掀起了文化运动和卫生运动;司法、行政、金融、贸易、税务等各方面的工作,也都有所改进,并有许多新的创造。在全面建设运动中,又涌现出了更多的劳动英雄和模范工作者。
为了总结经验,发扬创造精神,更快推进和搞好边区的建设事业,边区参议会常驻议会与政府联席会议决定召开边区劳动英雄和模范工作者大会。并决定劳动英雄与模范工作者由群众选举产生,以代替过去由政府选拔的办法。
1944年12月21日,边区劳动英雄和模范工作者大会在延安开幕。大会表彰了劳动英雄和模范工作者463人,其中不但有举世闻名的劳动英雄吴满有、赵占魁、郝树才、黄立德;有模范工程师沈鸿、钱志道、陈振夏;而且还有个人生产英雄日本人新川久男。会议讨论了边区全面的经济建设问题。毛泽东在会上作了《必须学会做经济工作》的报告,高度赞扬了劳模在经济建设中起了带头作用、骨干作用和桥梁作用;提出了两三年内使陕甘宁边区和敌后解放区,做到工业品和粮食全部自给或大部分自给并有盈余,军民生活有大的改善,并为抗日战争的反攻作好物质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