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图书

[上一记录][下一记录]

延安整风运动与党员主体性建设

刘焱,李栋,张永刚


  在中国共产党90余年的历史中,我们始终面临着党员主体性建设的问题。换句话说,在我们党的革命、建设与改革的不同阶段,党员主体性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确立,进一步的革命实践不仅无法实现,也可能没有意义。延安整风运动是我们党在革命战争背景下发起的一次全党范围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运动。整风运动所呈现的,是在当时历史条件下越来越迫切地对革命实践主体自身进行改造的要求,这是一个关乎党的生死存亡,关乎中国革命的前途命运的大问题。本文主要就延安整风运动中党员主体性建设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探讨。
  一、党员主体性建设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理论的重要内容
  主体性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观点。马克思指出,“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①,一切社会历史活动都需要人来实现,一切活动的最终目的又都是为了人自身。1937年,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指出:“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改造世界的斗争,包括实现下述的任务:改造客观世界,也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改造主观世界同客观世界的关系。”②这是毛泽东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高度,创造性地提出问题,回答问题,成为我们加强党员主体性建设的理论依据。
  主体性是指人在对象性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动性、创造性、自主性。共产党员作为特殊的社会成员,不仅具有主体性,而且较一般社会成员的主体性更加显著。在延安整风中,毛泽东尖锐指出:“有许多党员,在组织上入了党,思想上并没有完全入党,甚至完全没有入党。这种思想上没有入党的人,头脑里还装着许多剥削阶级的脏东西,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无产阶级思想,什么是共产主义,什么是党。”③延安整风的重点是整顿学风,以解决党内思想不纯、作风不正等问题,增强共产党员的党性观念,从而使共产党员的主体性具有共同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信仰。
  刘少奇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鲜明提出了共产党员的历史使命,即:“我们共产党员,是近代历史上最先进的革命者,是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现代担当者和推动者。共产党员是在不断同反革命的斗争中去改造社会,改造世界,同时改造自己的。”④指明了党员主体性的实现路径:“革命者要改造和提高自己,必须参加革命的实践,绝不能离开革命的实践;同时,也离不开自己在实践中的主观努力,离不开在实践中的自我修养和学习。如果没有这后一方面,革命者要求得自己的进步,仍然是不可能的。”⑤整风运动前后,我们党进入了非常活跃的理论创造时期。当时,毛泽东、刘少奇、陈云等结合实际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理论探索,《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等一批理论著作为我们党进行党员主体性建设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
  二、党员主体性建设在延安整风运动中的具体实践
  在延安整风运动中,我们党以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党八股等形式,大力整顿党的学风、党风和文风,在确立党的思想路线、组织特性、工作方法,以及党员思想意识、主体地位、主体能力和主体作用等方面逐渐确立了党员的主体性,做出了开拓性贡献。
  大兴理论学习之风,不断提升广大党员的思想理论水平。党员的主体性建设是一个逐步提高思想政治意识、去除各种错误思想意识的过程。1942年中央决定在延安和各抗日根据地开展整风运动,重点是整顿学风。1942年4月,中宣部在关于全党开展整风学习的决定中,规定了必须学习的22个文件,如毛泽东的《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列宁的《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国家与革命》以及《马恩列斯方法论》等经典著作。这是全党范围空前规模的一次马克思主义及其革命理论学习活动,除了面向广大党员干部,对广大工农干部和青年知识分子也产生了重要影响。正是在延安整风时期,党的干部大兴读书、学习之风,大大提高了马列主义水平,为抗日战争,乃至对中国革命的胜利打下了基础。
  反对主观主义,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延安整风运动,用马列主义普遍真理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作为整风学习的指导思想和中心内容,作为整风运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如何克服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解决党的思想路线问题,同样贯穿了理论联系实际这一指导思想。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了“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的历史任务。1940年1月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再次强调“科学的态度是‘实事求是’”。1941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干部会上作的《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关系生动地比作箭和靶子的关系,强调要“有的放矢”,并系统地阐明了这一思想。1941年的7、8月,中央先后发出《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关于调查研究的决定》等重要文件,号召全党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为整风运动定了基调。
  明确“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确立党员的主体地位。党员的主体性建设还是一个逐步改造世界观、不断凸显其组织特性的历史过程。刘少奇在七大所做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明确党员个体与组织主体的辩证统一关系:“党内民主的实质,就是要发扬党员的自动性与积极性,提高党员对党的事业的责任心,发动党员或党员的代表在党章规定的范围内尽量发表意见,以积极参加党对于人民事业的领导工作,并以此来巩固党的纪律和统一”⑥。为此提出了明确要求: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下级服从上级,少数服从多数,全党各个部分与组织统一服从中央的原则。这也就是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基础上,尊重并明确党员的主体地位。
  以思想斗争为主要形式,加强党员修养和党性锻炼。主体性建设又是不断提升主体能力的过程。1939年7月8日,刘少奇在马列学院作《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的重要演讲,《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作为必学著作,对党员干部,甚至是对广大青年团员产生了重要影响。1941年7月1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指出了违反党性的主要错误倾向是:政治上的自由行动;组织上自成系统;思想上发展个人主义。
  针对这些错误倾向,中央提出相应的改正办法。比如强调全党的统一性、集中性和服从中央领导的重要性,加强纪律教育,要求党员严格遵守民主集中制的原则,自我批评的武器和加强学习的方法等等。1941年1月前后,中共中央组织在延安的120名高级干部,一边学习,一边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1941年9月又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进行整风。1942年10月中共中央西北局召开了长达88天的整风会议。通过批评和自我批评,使每个党员受到一次深刻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真正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从而自觉接受组织和党员群众的监督,在工作中不断自我警戒。
  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实践路径。主体性建设还是一个不断发挥主体作用、努力实现自身价值的历史过程。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中,毛泽东最早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⑦在后来的历史中,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与改革的过程中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飞跃,这也是党员主体性的价值所在。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正是党员主体性建设的现实路径。
  三、对当前党员主体性建设的几点启示
  在这70余年来,我们党从来也没有停止对那段历史的总结和反思。党员主体性建设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认识延安整风,总结历史经验的新视角。面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赋予我们的机遇、挑战,我们发现,延安时期的诸多思想收获和实践经验对我们仍具重要启示意义:
  一是高度重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系统学习和教育
  1938年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指出,“如果我们党有一百个至二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就会大大地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量,并加速我们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工作。”⑧杨尚昆的话很有代表性:“在这段时间(延安整风)里,我确实读了不少书,马克思、列宁和毛主席的不必说,少奇同志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陈云同志的《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也是必读的。整风运动对我来说确实有很大收获,那是从来没有经历过的。”⑨可以看出,通过开展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以实现对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无产阶级先锋队的意识和共产党员的党性修养之养成,是增强共产党员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主体性建设的必由之路。
  二是要以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推动实践
  党员主体性建设是价值性和历史性的统一,其基本的立足点是革命实践。延安整风要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问题。毛泽东在《整顿党的作风》演说中提出了“有的放矢”,也就是说,党需要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来指导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必须坚持从一切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坚决抵制摒弃科学理论的“经验主义”和盲目照搬“书本字句”的“教条主义”,使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真正地结合起来。1941年秋,中央颁发《关于调查研究的决定》,要求全党同志对待任何问题都要实事求是,穷本探源,反复论证推敲,得出切实结论,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延安整风运动是党成功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实践,延安整风运动的经验告诉我们,调查研究不仅是纠正和破除主观主义的法宝,还是在实践中检验并发展党的理论的科学方法。
  三是要培养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的组织观念,时刻维护党的团结统一
  延安整风运动的一个重要目标群体是各级党员领导干部。1942年7月4日毛泽东在致聂荣臻电报称,此次整风是全党的,我们的目的,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治病是手段,救人是目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实际上成了一种监督机制,成了党员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的重要途径。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不断改造广大党员的政治意识和思想,分清是非界限。延安整风创造了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和“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这些措施不仅确保了党员的组织特性,还破除了“对立思维”,实现了党内的高度团结统一。
  党员主体性是价值性和历史性的统一,并最终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生成。同时,党员主体性的实现程度体现了政党的发展程度。新世纪以来,我们党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活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等,并先后提出了加强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构建学习型党组织等历史任务,主体性建设都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因此,在发展的不同阶段,由于面临不同的革命任务和发展形势,对党员主体性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党员主体性鲜明体现了一个政党的成长性。
  丘吉尔曾言:“你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回首延安整风运动,中国共产党人紧密结合当时抗日战争形势的发展和党建工作的实际,就加强党员主体性建设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理论探索,并以整顿学风、党风和文风的形式,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党八股的形式主义,从党员理论教育、党的思想路线、党员主体地位、党员修养和党性锻炼、党员主体性的实践路径等方面进行了开拓性实践,极大提高了党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对推进新时期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历史经验弥足珍贵,历史机遇时不我待,愿我们在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伟大事业中不断与时俱进,取得新的成就。
  (作者单位:河北大学)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118—119页。
  ② 《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96页。
  ③ 《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75页。
  ④ 《刘少奇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98—99页。
  ⑤ 《刘少奇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98—99页。
  ⑥ 《刘少奇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365页。
  ⑦ 《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34页。
  ⑧ 《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33页。
  ⑨ 《杨尚昆回忆录》,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年1版,第208—212页。
  

延安整风与新时期党的建设/蔡国英,有林主编.—北京:华艺出版社,2014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