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图书

[上一记录][下一记录]

新时期改进和创新群众工作方式方法路径探析

王芳,孙丽楠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体,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决定力量。是否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我们党始终把人民群众作为我们的力量之源和胜利之本,坚持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是党一贯的优良传统。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这不仅是新形势下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重大决策,是顺应群众期盼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大举措,也为我们在新形势下不断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指明了方向。
  一、群众工作是社会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是新时期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实现社会和谐的关键
  2011年2月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上明确指出,要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牢牢把握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总要求,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突出问题为突破口,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社会管理从根本上讲是对人的服务和管理,说到底是做群众的工作。一切社会管理部门都是为群众服务的部门,一切社会管理工作都是为群众谋利益的工作,一切社会管理过程都是做群众工作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群众工作是社会管理的基础性、经常性、根本性工作。新时期群众工作不仅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根本体现,是党进行社会管理的关键环节和重要方面,也是党继续保持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纽带。
  近年来,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许多国家经济衰退,社会矛盾突出,国外一些政党为了争取群众支持、缓和社会矛盾,纷纷致力于加强和创新群众工作。美国、德国和日本的一些学者认为,政党加强与选民的联系是由“自下而上的竞争性民主制度”决定的,只有建立一个“更加贴近公民的党”才能“弥合政治与公民社会之间的鸿沟”。越南共产党提出并不断强化党“源于人民,属于人民,为了人民”的理念。新加坡人民行动党以谋求“民众的最大满意度”为己任,坚信“得民心者得天下”,表示要把民众的需要和利益诉求作为党行动的最大动力。各国政党组织在实践中通过运用多种举措加强同群众的联系,以达到维护社会稳定、巩固执政基础的目的。这些对于我们研究群众工作,搞好社会管理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但由于国情的不同,我们必须立足于我国社会发展呈现出的阶段性特征,积极探索群众工作的新途径和新方法,进一步增强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人民群众的价值观念、道德伦理、个人心理和社会心理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同的个体、群体、集团、阶层和地区都处在关系变化和利益调整时期。社会管理就是通过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达到社会和谐的目的。社会和谐又包含着多个层面,其中,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最重要,而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则是重中之重。群众工作从本质上讲就是研究和解决党与人民群众关系的工作。我们党一贯高度重视群众工作,并且始终把密切联系群众作为我们最大的政治优势。伴随着改革开放向纵深方面推进,广大群众的视野不断拓宽,群众对党的评判标准和参照系统都发生了变化,对党寄托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适应形势和任务的变化,充分发挥“最大优势”,防止“最大危险”,使党的全部工作始终符合时代的要求和人民的期待,是新时期群众工作的重要目标和重要内容。能否做好这一工作不仅体现出广大党员干部的立场问题、党性问题、感情问题,同时也体现了工作方式方法是否符合科学发展的问题,它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和党的生死存亡,也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改革发展越是处于关键时期,越是矛盾突出、问题复杂,党的群众工作越要加强,越要提高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耐心细致地做好群众工作,形成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通过建立健全社会各方面利益协调机制,进一步加强和推进社会管理体制的创新,达到化解矛盾、理顺社会关系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管理科学化、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
  二、转型时期群众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的转轨变型、所有制多元化、各种矛盾凸显的新时期,面对纷繁复杂的局面,妥善解决好各阶层的利益诉求,科学合理地调节不同利益群体的利益分配,在各种思潮相互交织、人们思想意识日趋多样化的情况下,尽可能地维护社会公平、形成社会共识等等,这些都对群众工作提出了新的考验,传统的群众工作方式方法正在受到严峻的挑战,所谓老办法不行、新办法不灵的矛盾越来越明显。
  (一)伴随着各阶层的分化,群众工作的对象更加复杂多样
  首先,工人阶级的队伍和现状发生了新变化。现行的分配制度,打破了过去那种单一的分配格局,工人阶级队伍开始分化,产生了贫富程度和知识结构不同的利益群体。其次,农民阶级的队伍和现状也发生了新变化。由于农村改革的全面推进,一部分农民仍然留在土地上进行耕作,成为传统意义上的农民,还有相当一部分农民早已从单纯的土地束缚中解放出来,成为一支流动性大、管理难度相对较大的社会群体——农民工。再次,社会阶层的日趋多元化使群众工作的对象更加复杂。一方面,其中一部分拥有较多资产或财产的新社会阶层,构成了当今的高收入阶层;另一方面,也出现了城镇社会弱势群体和困难群体,如下岗职工、低保户等等。
  不同阶层的利益诉求和表达方式不同。其中产业工人阶层主要是经济利益方面的诉求,突出表现为就业和再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农业劳动者阶层的突出问题表现为失地农民和农民工的利益需求;新的社会阶层中以高收入阶层和私营业主为代表,其主要表现为政治参与与政治诉求越来越强烈。列宁说得好,利益牵动每个人的神经。利益格局的变化,政治地位的变迁,使一部分人的政治信念动摇,对党组织的信任度开始淡化,在利益诉求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各种方式的维权事件不断发生。这些都给党的群众工作增添了新的难度,尤其是基层群众工作更趋于复杂性和艰巨性。
  (二)群众工作面临的环境日趋复杂,工作更加富于挑战
  一是党群、干群基本矛盾凸显面临的挑战。随着群众自主意识的不断增强,靠传统的行政手段凝聚群众的方式不仅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而且在实际中造成了许多摩擦,加之某些领导干部自身的问题,伤害了群众的感情,引发群众的不满,导致干群关系不是在交流中缩小距离,而是在实践中扩大分歧,久之,则产生对抗心理,给干部与群众之间添加了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如果不采取适当的方法予以疏导和宣泄,势必会影响到党的执政基础。
  二是社会维稳风险增大、成本增加面临的挑战。以往的群众工作,主要是围绕政治问题展开,政治利益居于中心地位。新时期的群众工作,除了政治利益外,主要是围绕经济问题和经济利益展开,并呈现相互交织的状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市场化、信息化、国际化的加速推进,一些深层次的矛盾以及由此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日益显现出来,其关联性、聚合性、敏感性不断增强。各级政府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用于维稳,但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数量不减反增,使维稳、综合、信访工作的难度和成本不断增加。
  三是庞大的流动人口带来的严峻挑战。据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最新统计,我国流动人口数量已达到2.3亿人。庞大的流动人口为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同时也给社会管理及治安工作带来了不小的压力。由于方式方法的落后,还存在对流动人口统计不准、管理缺位的问题。一些地方政府由于工作滞后使流动人口的基本权益难以真正得到保护,引发矛盾冲突,加大了社会管理的负担和难度。
  四是迅猛发展的互联网对传统方式的冲击和挑战。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我国已经进入了网络化时代,与传统的工作方式相比,网络在反映社情民意、发挥舆论监督功能等方面具有其他媒体不可比拟的优势。但网络同时也具有两面性,稍有失误,轻则使政府形象受到损害,重则引发群体性事件,破坏社会稳定。如何能够顺应互联网迅猛发展的趋势,并有效地利用网络技术构筑党群、干群沟通的全新平台,实现党委、政府决策运行与群众监督的无缝对接,成为新时期群众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五是少数群众道德素养的缺失使群众工作的开展更显艰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民主法制建设的加强,群众的文化水平显著提高,法律意识和民主意识也进一步增强,但部分群众的道德素质却没有水涨船高,反而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有所下降。一些群众只懂得用党的方针、政策和法律知识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却不习惯也不愿用法律和道德来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言行,无形中给党的群众工作带来了阻力。
  三、多措并举,探索改进和创新群众工作方式方法的有效途径
  (一)以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势为先导,不断进行理论创新
  新时期的群众工作要求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更具有时代性和感召性。我们在做思想政治工作时既要有科学的方法,还要有深厚的感情,要主动贴近群众,及时关注并回应人民的诉求,善于开展情绪疏导和情绪管理工作,用准确、生动、朴实的语言将党的各项惠民政策及时地传达到群众中去,使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在贯彻、落实的过程中,让群众能看得见、听得懂、信得过、用得上。为此,我们必须重视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教育引导作用,不断进行党的群众工作理论创新。在具体工作中,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善于发现群众工作中带有规律性的问题并及时解决。要重视搭建党的群众工作理论平台,根据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理论研讨机构,深入开展群众工作理论研究,进行不同层次的交流和探讨,使理论研究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
  (二)以提高领导干部自身能力为切入点,始终做到对党负责、对群众负责
  领导干部肩负着社会管理的重任,他们的自身状况直接影响到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如何做到既能够按照党的宗旨要求,又能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找到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的最佳结合点,是领导干部做好群众工作的关键。因此,在转变方式方法开展群众工作中领导干部首先要着力解决“本领恐慌”的问题。要把群众工作当作一门艺术,不断地进行研究,并善于进行经验总结,努力提高深入群众、组织群众、化解各种矛盾的能力,从而更好地为群众服务。其次,要进一步更新观念、转变理念。要从传统的管理理念向现代的服务理念转变,从过去的“整治命令”思维,到“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从“无限政府”大包大揽,到注重运用社会力量、形成社会合力;从习惯“救火”、“灭火”,到突出预防源头治理;从青睐硬性行政手段,到重视运用经济、行政、道德、科技等手段综合管理。充分尊重群众的民主权利,力争在改进和创新群众工作方式方法上取得新突破,使社会管理更加趋于科学化。
  (三)以基层组织更好地服务群众为抓手,使群众工作的创新性和科学性有效结合
  由于社会矛盾大多聚集在基层,人们的诉求大量集中在基层,发展的问题主要暴露在基层,要搞好基层群众工作不能没有抓手。实际上长期以来基层组织就是党从事群众工作的抓手,也正因为有了这个强有力的抓手,才使党的执政基础得以稳固。因此,要认真研究把握我国社会生活的新变化和群众工作的新特点,通过大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彻底解决工作作风不扎实、处理矛盾方式方法简单、落实民主不到位等突出性的问题,在充分发挥社区、乡村等基层自治组织作用的基础上,大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努力运用说服教育、示范引导和提供服务等方法,使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战斗堡垒。
  (四)以完善各项体制机制为保障,确保群众工作取得实效
  由于制度更带有根本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只有通过建立完善各项体制机制才能确保群众工作取得实效,在此基础上推动社会管理不断创新。首先要建立健全群众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变“政府—群众”二元结构“为政府—社会组织—群众”三元结构,并在政策的制定上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二要健全完善群众多渠道利益表达和参与机制,依法使群众享有充分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并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引导群众尽可能积极、有序地参与。三要利用各种工具建立和完善联系与服务群众的沟通机制,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方法,调节、控制各种矛盾冲突,通过切实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使广大群众从内心深处拥护党的政策。四要建立和完善有效的群众工作测评和奖惩机制。要把是否重视做群众工作、是否善于做群众工作,作为衡量广大党员干部政治上是否合格、工作上是否称职、领导能力强不强的一个基本标准。
  (作者单位:中共咸阳市委党校)
  

延安精神与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延安精神研究会编.—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14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