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图书

[上一记录][下一记录]

论延安精神在中共执政兴国实践中的时代价值与启示

杨梦丹

    
  自新中国建立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60多年执政兴国光辉历程。62多年来,党肩负着历史的使命,人民的希望,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各种风险和挑战,把四分五裂、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建设成团结和谐、繁荣昌盛的新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谱写了中华民族复兴史上崭新的篇章。回顾我们党执政以来的实践,成功与失误都跟延安精神是否得到传承和发扬紧紧相关。延安精神传承、发扬得好,执政就能执得好,党和人民的事业也就能发展得好,反之就会受到挫折和损失。由此我们更加认识到,在我们党和国家前进的道路上,延安精神是须臾不可离开的,它是我们党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
  一、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是唯一正确的方向
  开辟具有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开始。而选择什么时机,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实现转变,建国初,我党认定向社会主义过渡还需“相当长”的时间,等条件成熟之时,一举实行国有化。然而到1952年底,国民经济基本恢复,国营经济有了迅速的发展和国家工业化的起步,使我党放弃了原先的“一举过渡”和实现国有化的构想,经过半年多充分酝酿准备,1953年6月15日,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宣布了党的过渡时期的总路线,通过对资本工商业用和平的方法,赎买政策,改变资本主义所有制为社会主义所有制。后来的实践证明了中国共产党开辟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造道路是正确的。
  开始独立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农业大国里如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共产党进行了艰辛曲折的探索,提出了一些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实现价值的理论成果。一是先提出要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的宏伟目标,随后又完整的提出了“四个现代化”的奋斗目标。二是毛泽东科学的分析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概括提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十大关系,总结形成了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创造性的提出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学说。三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探索中认识到要走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并对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方针和目标提出了初步的总体构想,这些创造性成果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了良好开端。然而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毛泽东对国内形势做出了错误估计,对建设社会主义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以致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偏离了正确的轨道,错误地发动了“文化大革命”,使社会主义道路走上了歧途。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和推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特别是在总结“文化大革命”教训的基础上,在研究国际经验和世界形势的基础上,在改革开放崭新实践中,开始找到自己建设的道路,创立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受命于重大历史关头,团结带领各族人民,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对邓小平理论做出科学的概括并确立为全党指导思想,形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打开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的崭新局面。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着力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续推向前进。由此可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长期不懈探索奋斗的结果,是我党执政以来实践证明了的唯一正确的方向。
  二、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建国初,我们党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根据实践和形势的变化,打破苏联经验的束缚,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并找到实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设想的“赎买政策”的有效途径,及“和平”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实现了对私营企业的改造,从而实现了社会主义和平过渡。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结束,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独创。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毛泽东开始了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取得了以《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为代表的创新理论成果。但在1957年下半年以后,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开始违背了实事求是的精神,在1958年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会运动,使我国陷入困难时期。为了渡过困难,中央制定了调整的方针,并提出了大兴调查研究作风,使1961年成为“调查研究年”。通过中央领导带头开展调查研究,克服了主观主义,纠正了工作中的错误,恢复了实事求是的精神,但后来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下,错误地发动了“文化大革命”,使党和国家受建国以后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根本原因是违背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大方向出了问题,力度越大,损失越重。
  面对10年“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危难局面,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彻底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理论和实践,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吹响了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号角,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从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到十六大之前,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与时俱进,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开创全面开放新局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创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着力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三、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是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
  建国初,我们党面临的任务是极其复杂艰巨的,经济百废待兴,外有美帝国主义发动侵朝战争,内有国民党留下的百万残匪特务的破坏捣乱,我们党从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制定了一系列正确的方针政策,依靠全国人民使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发展。在朝鲜战场上,打败了美帝国主义,消灭了国民党残留大陆的百万匪军,完成了新区土改。尤其是荡涤了旧社会遗留下来的根深蒂固的各种污泥浊水,禁绝了娼妓、赌博和吸毒,社会面貌焕然一新。社会改造的完成,和平实现了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干部清正廉洁,社会道德也创中国古今最佳境界,世人瞩目,国人乐道。三年困难时期,党同人民群众同甘共苦、团结奋斗,实施“八字”调整方针和各项政策,终于渡过了难关。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反革命集团,这不是偶然的,而是由于人民相信共产党是代表人民利益的。经过全党同广大人民群众共同斗争,使“文化大革命”的破坏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我国国民经济虽然遭到巨大损失,仍然取得进展。
  改革开放以来,党在执政的实践中,进一步强调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不断深化。主要是:坚持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努力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和福祉;坚持以人为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持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与和谐稳定;坚持完善执政为民的机制,以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利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更好的履行执政为民的使命。由于我们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人民谋福利,从而战胜了一切艰难险阻,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四、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任何时候都不能丢
  古人云:“成由勤俭败由奢。”这是一条古训。也是一条历史铁律。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弘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中国共产党一直同官僚主义、腐败现象作顽强斗争。全国胜利前夕,毛泽东针对可能产生腐败的苗头谆谆告诫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①。1950年5月,党中央进行了建国以来第一次整风运动,主要整顿党内一部分人中滋长的以功臣自居的骄傲自满情绪和官僚主义,命令主义作风。从1951年到1954年,对全党的基层组织进行了一次普遍整顿,在这次整党中,毛泽东亲自领导了“三反”运动,对于揭露的贪污腐败分子进行了严厉的惩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又开始探索通过共产党开门整风的办法,来反对官僚主义、主观主义、宗派主义的整风运动。后来,由于形势的复杂变化,党的整风转向反右派,最后犯了反右扩大化的错误。在“文革”中艰苦奋斗成了苦行主义,自力更生成了保守封闭,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被歪曲。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毛泽东的谆谆告诫,通过整党整风同官僚主义、腐败现象作顽强的斗争,使绝大多数党员和干部继续保持艰苦奋斗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作风,面对长年战乱后的满目疮痍和帝国主义封锁,我们党领导人民,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迅速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古老的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世界东方。
  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反复告诫全党:“中国搞四个现代化,要老老实实的艰苦创业。”1989年邓小平进一步指出十年来“最大的失误是在教育方面,思想政治薄弱了。”“在经济得到可喜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的情况下,没有告诉人们,包括共产党在内,应该保持艰苦奋斗的传统。坚持这个传统,才能抗住腐败现象。所以要对人民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提倡艰苦奋斗,这是中国从几十年的建设中得到的经验。”②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江泽民反复强调: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永远艰苦奋斗。新世纪新阶段,胡锦涛总书记要求全党继承革命优良传统,牢记“两个务必”,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同时抓住执政党建设这个根本,开创和推进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最重要的是,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贯彻科学发展观,不断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全党,在党员领导干部中进行了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三讲”教育,在全党深入开展了以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先进性教育活动,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活动,坚持不懈地进行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党的历代领导集体对于弘扬艰苦奋斗精神的重视,面对党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的考验、外部环境的考验,广大党员干部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改革创新、锐意进取、奋力拼搏、奋发图强,实现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取得了辉煌成就。
  今天我们弘扬延安精神,思考延安精神在中共执政兴国实践中的时代价值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一是延安精神具有永恒的时代价值。尽管时代不同了,条件变化了,党的历史任务也不一样,但延安精神并没有过时,而且永远都不会过时。这是因为,就延安精神的基本内涵及其精神实质来说,它既不是一个只局限于某一地域性的概念,也不是受时间限制的一句词汇,而是一种在革命和建设的社会实践中具有永放光芒性质的超越地域和时限的强大精神力量;二是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最主要的是遵循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正确处理党的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的辩证统一关系,一心一意地完成现实奋斗目标;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使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始终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四是共产党执政最根本的使命是执政为民,任何时候都必须牢牢铭记和践行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要时刻牢记我们手中的权利是人民赋予的。人民群众是主人,谁不能给人民群众办事,人民群众就会收回谁手中的权力。一切以是否有利于推动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利益,保证人民享有改革发展成果为标准;五是保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要求共产党人具有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和奋发向上、一往无前的精神状态。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群众观点,摒弃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命令主义的习气与行为。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工作观、事业观、政绩观。坚决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侵蚀,才能永远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以自己的高风亮节和人格力量感染和带动群众。
  (作者为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
  ①《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38—1439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90页。
  

延安精神与中国共产党90年/梁星亮等主编;陕西省延安精神研究会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2.6

您是第 位访客!